学校建设与信息化融合的实施路径指向
2019-03-18龚艳
龚艳
【关键词】 小学;信息化建设;实施原则;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2—0041—01
新时代面临的要求:“互联网+教育” 赋予了教育新的方式和路径,技术的进步需要我们通过整合数字资源、工具和联通性来扩展教育。以数码平台为媒介,以校园网为基础,整合各种网络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方式的信息化水平,培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为师生和学校的数字化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信息化建设实施原则
1. 问题为源——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学习者参与的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这一学习的过程从产生关于问题可能成因的最初解释出发,学生通过提问来弄清楚问题并产生“学习要点”,以便进一步研究,学科微课程为此提供了可能和有效载体。
2. 抛锚共研——即由学校或班级引出一个主题,利用网络,学生全员参与,共同探讨,达成预期目标的活动形式,活动本身重视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完成学生素养的积淀与养成。
3. 趣味达成——以游戏的方式,模拟一种环境和情境,形成一种目标定位,并预设达成路径,学生在游戏中接触到核心素养的达成,并养成习惯形成行为准则、思维习惯。
4. 多元融合——实施开放式学习环境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让网络走进每一门课程,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在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下,师生之间在反馈中逐步上升,进而达到互助互学。
5. 建构共同——一个共同体的典型特征是存在每一个人都参加的、为理解共同努力的学习文化。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做一个既有 “思想”又有 “技术”的教师。“思想 ” 是新课程理念,“技术” 是现代化信息技术。
6. 共享体验——在互评互助中形成一个持久的、持续的由个体组成的社会网络实践共同体,这些个体分享和发展着共同的知识基础、信息集合、价值观和聚焦于共同的经验。
7. 获取智慧——从网络多渠道汇集智慧、碰撞智慧、积淀智慧、获取智慧。教师手机微信公众平台,关注《甘肃教师学苑》《甘肃教科研》《守望新课程》等教育公众号的关注,都使教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不断汲取知识,提升自我。
二、信息化建设实施路径
未来学校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结构性变革,通过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教育。以兰州市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为例,学校着眼于未来学校的发展视角,在互联网建设中以“云” 端构建的认知观、“体”为共同实践观,结合新时代需求,以发展为原点,合理利用互联网,加强学校建设、教师成长、学生成长,让教师、学生的生命世界更加充裕、更加丰富。
在学校,师生最重要的阵地是课堂,七里河小学在教育教学上更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让课堂更加生动,让师生更加专注。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云”的环境下,所有的知识都能从网上获取,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部分作用将被取代。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式课堂的诞生,一步步改变了学校过去传统的师生“面对面”标准化、流程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可借助网络进行在线学习,教师可借助网络进行指导。借助信息技术使“课前预学、先学后教”成为可能,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活动将被整合到一起,构建起适合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差异化教学的新模式。
如今,学校教师已经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导学者与参与者。正是借助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个性化、数字化学习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用更易让学生理解、更易让教师引导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此外,七里河小学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充分借助于学校品质提升以及现代化学校建设项目运行,在学校各项工作运行的基础上,成立学校信息化建设团队,制定信息化近远期规划,以“自我建设,自主扩展,自行优化”为目標,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合作,由其为学校开发学生评价软件,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借助评价软件,学校鼓励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激发,同时增加家长和社区在学校决策中的参与度,无论何时,家长、社区、教师都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而非年龄来组织学习,同时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各项表现和数据。这样一来,利用微信群、QQ群、校园网、评价软件等多位一体的大平台数据技术支撑,让学校的教育变得更加智慧,也让学生站在了教育的中央。
在学校建设过程中,注重细节也是学校发展信息化技术的有效措施。七里河小学针对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年龄特征等个体特点,帮助教师量身定做发展规划,如在全国继教网学习过程中的线下活动中,各教研组针对各组的学科特点、教研组成员的年龄特点,对不同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学习目标,重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保持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学习的实效。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