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
2019-03-18张玉梅
张玉梅
【关键词】 数学教学;作业;分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1—0116—01
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练习,从而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练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就分层作业的设计,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摸清学生底细,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首先教师通过测试、平时观察、家访、谈话等各种途径,综合考虑每位学生智力、基础、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大致按1:2:1的比例分成三个层次:A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能力,成绩优秀,接受能力强,做题速度快,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层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基础和智力一般,有一定的上进心,学习成绩不稳定;C层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均相对较低,接受能力差,完成作业存在一定困难,成绩欠佳。将学生分层后,再把各层次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形成最优互补组合。
二、全员达标,学习目标分层要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针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对A层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侧重于培养和提高能力;对B层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能完成教材上习题;对C层的学生,能模仿课本例题完成练习题,培养学习兴趣。对学习目标分层在教学中应遵循“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原则,确保三类学生都能完成起码的学习目标。
如,“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1.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读写小数;2.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3.发现不管是几分米都可以写成零点几米,几厘米都可以写成小数点后面有两位的小数。第一与第二目标是全体学生要实现的目标,第三目標是A层学生要完成的目标,又是B层学生通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三层目标既有基本要求又有提高要求,分别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
三、作业内容梯度分层设计
分层作业就是作业分为三种难度的作业,三个层次的作业相互联系,层层深入。1.巩固性作业,即巩固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规律等知识的练习。这一层次内容简单,属于应知应会的范畴,目的在于巩固基础,主要针对C层的学生; 2.应用性作业: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小综合,习题量适中,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其基础上灵活应用,主要针对B、C两个层次的学生;3.拓展性作业:习题量较少,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宽课堂所学的内容,主要针对A层次的学生。
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周长”后,笔者将课堂练习设计为一组题,供学生选做:
1.巩固性作业:动物园要建一个大象馆,象馆长10米,宽8米,四周用铁丝网围墙,求围墙的周长。
2.应用性作业:动物园要建一个大象馆,一面靠墙,三面围上铁丝网,象馆长10米,宽比长短2米,求铁丝网围墙的周长。
3.拓展性作业:动物园要建一个大象馆,一面靠墙,三面围上铁丝网,象馆长20米,是宽的2倍,求铁丝网围墙的周长。如果每隔2米栽一根石柱,需要几根石柱?
四、作业设计合理匹配,分层推进
分层作业设计是根据学生数学认知结构和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设计作业时,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1.将作业设计为巩固性作业、应用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三个层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低到高逐级选择。在具体作业设计时要遵循“两做三层”的原则。“两做”是指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巩固性作业,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层次为应用性作业,是B组学生的必做部分,是C组学生的选做题;第三层次拓展性作业,可作为A组学生的选做题。
2.当学生拿到作业时,他们可以根据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先完成必做题,再选择一个高层级的作业。如“心有不甘”,则可以试做更高一层级的习题,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
五、分层评价学生,适时调整学生层次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C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点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层次是动态的、多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注:本文系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 规划2017年立项课题《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17]GHZ006)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