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四川省发展评价研究
2019-03-18郭义盟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经过历史实践检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性系统工程。构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框架的区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有助于分析全面推进、全面协调的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不平衡因素。选取四川省作为研究区域发现,在2005年~2016年四川省“五位一体”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发展不平衡态势显著。其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系统性不强,文化水平未出现明显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出现缓慢的下降趋势,四川省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针对性提出建立文化建设系统工程,以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四川省
一、 引言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结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即在以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基础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发展理念从经济现代化、全面现代化演进到全面推进全面协调的现代化。因此构建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框架的区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推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发展结构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措施进行结构性调整,将有助于逐步弥补发展“短板”。四川省具有全国领先、西部第一的经济规模,在稳增长过程中对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提出较高的要求,不同程度着存在着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文明水平和意识形态领域等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还面临脱贫攻坚、自然灾害频繁等较为突出的制约因素,因此从省域层面选取四川省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行研究。
二、 文献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内涵是进行评价研究的基础。梁树发(2014)提出总体布局发展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由社会结构或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向更广泛的方面扩展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依据”,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紧密联系组成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与发展的总体画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鞍钢(2015)认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我国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现代化的内涵不断扩展的结果,我国的“五位一体”所注重的全面推进全面协调现代化已经超越了以经济现代化、物质现代化为标志的西方现代化。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在总体布局中的突出地位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很多学者侧重从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角度,对生态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和美丽中国进行研究。谢炳庚(2015)、向云波(2015)、吴瑾菁(2013)等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评价体系的构建都是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的延伸或妥协。很多相关文献衍生出很多类似于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等的泛化生态概念和美丽经济、美丽制度等泛化美丽中国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概念中以自然为对象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突出地位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并不矛盾,原因在于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显著短板,体现了我国发展结构不平衡的现实,因此是在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追求平衡发展、统筹推进总体布局追求充分发展。王健(2017)、齐岳等(2017)等尝试建立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但都没有进行选择实证分析。因此本文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丰富的历史内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四川省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动态评价。
三、 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正确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内涵,充分体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选取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评价理念,遵循全面性、可操作性、时效性和衔接性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建立多功能、多层次、多目标的指标评价体系。本文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项要求,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层面选取28个指标来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来确定权重,可以在客观基础上充分挖掘信息本身价值从而避免主观赋权的臆断性。相关数据均来源于四川省政府统计部门公开发布权威统计数据,对部分缺失数据采取缺失点处的线性趋势法替换。
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在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農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协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等国家重大经济决策上坚定不移的贯彻的新发展理念,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区域“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综合评价的指标选择上兼顾质量和效益,注重创新对发展质量和增长动力转换的支撑作用,尽量反映新时代经济体系的发展理念要求。经济建设水平评价选取人均GDP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选取总就业人数、城镇化率反映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化水平,选取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专利授权数量反映科技创新能力,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经济结构的优化。
在政治建设方面,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原则下,全面依法治国水平不断提升。政治建设水平的衡量主要选取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额来反映行政成本和控制能力,选取每万人被检察机关审查批准、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数和人均火灾、交通事故损失反映公共安全水平,律师工作者数量反映人民权益的保障能力。
在文化建设方面,思想文化建设关乎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自信是国民应对外来文化传播和异质文化冲突的精神力量,文化建设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巩固和强化,才能形成文化自信支撑起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文化建设水平的评价选取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占财政比重反映国家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力,文化产业本年度完成投资占GDP比重和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反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电视覆盖率和文化事业机构数,包括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反映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社会建设方面,围绕教育事业、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关乎最广大人民的现实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社会建设水平评价主要选取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在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所占的比重反映对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保障体系建设,选取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反映城乡差距和居民生活状况,选取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占劳动人口的比例反映就业质量。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習近平总书记提出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反映了生态问题对经济发展从刚性约束到和谐共生的重大质变,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不仅要体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要反映绿色发展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评价选取万元GDP能耗、人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反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消耗,选取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反映环境质量状况,选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节能环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来反映生态保护力度。
四、 评价结果分析
1. “五位一体”综合建设水平成效显著。表1显示四川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综合水平整体保持稳定增长状态,综合建设水平值从2005年的0.213增长到2016年的0.747。四川省从“十一五”期间注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到“十二五”期间注重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多点多极支撑、法治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和防灾减灾,不仅发展成果卓著,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五位一体”综合建设水平在2008年出现明显下滑,主要由于2008年四川省发生“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对四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导致四川“五位一体”综合建设水平相较于2007年下降了0.026。2009年依靠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和强化投资拉动的政策支撑,综合水平迅速回升到0.398,四川省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综合水平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2.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四川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水平稳步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始终不动摇,四川省充分利用改革红利、释放发展活力,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经济建设水平始终保持稳步增长状态;从“和谐社会”的提出对公平正义、医疗卫生与就业等最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利益问题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四川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加快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发展,社会建设水平也呈现显著的稳步增长状态;政治建设主要从行政成本和控制能力、民主法制、公共安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四川省围绕依法行政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行政府职能和作风转变,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人大政协、检察机关等权力监督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但由于本文为了避免论证的主观性,仅选取现有的客观统计数据指标反映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四川省政治建设的提升,造成政治建设水平低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水平。
3. 文化建设水平提升仍不明显。四川省文化建设水平虽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整体波动性较大,系统性不强。文化建设水平不仅反映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还能够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素质的建设水平。虽然四川省在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文化建设仍很大程度依附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并未形成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目前四川省文化发展仍面临文化事业发展观念滞后,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文化人才短缺、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文化产业投资力度不够等问题。
4. 生态环境综合建设水平不容乐观。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变化不大。分阶段看,2005年~2008年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处在低水平波动阶段,随着2008年汶川地震后全省注重生态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出现一定程度的提升,从2010年到2014年出现连续下滑,在2015年~2016年维持在低水平波动阶段。整体来看,四川省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而且四川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保护责任重大。从指标数据来看,四川省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逐年优化;GDP能耗虽然逐渐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全国平局水平;人均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工业固体综合利用率等指标有恶化趋势,表明四川省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仍未根本改变;节能环保支出占GDP比重逐年降低,表明四川省对节能环保工作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倾斜,导致环境保护投资与政策支撑不足。
五、 结论与建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经过历史实践检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实现框架。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在2005年~2016年四川省“五位一体”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增长趋势,但发展不平衡。其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系统性不强,文化水平未出现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处于低水平波动,四川省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四川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短板在于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是一项关乎国家灵魂、民族影响力与人民精神家园的系统工程。四川省需要建立文化建设系统工程,改变文化事业发展观念,提升文化建设的定位,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提高财政资金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等措施,着力培育四川省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四川省需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探索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文化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等方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四川省美丽中国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特别是结合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灾区面临后重建时期的情况,加大加强对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控制并尽量减少次生地质灾害的影响;在发展方式上,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优化,注重资源集约节约和知识替代;在制度设计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快推进生态补偿制度设计,建立生态绩效纳入政府考核。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2] 梁树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業总体布局演变的逻辑与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36-41,159.
[3] 胡鞍钢.中国现代化之路(1949-2014)[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2):1-17.
[4] 谢炳庚,陈永林,李晓青.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美丽中国”评价体系[J].经济地理,2015,(12):36-42.
[5] 向云波,谢炳庚.“美丽中国”区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统计与决策,2015,(5):51-55.
[6] 吴瑾菁,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1):157-162.
[7] 王健,王立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6):77-85.
[8] 齐岳,王治皓,赵晨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8):15-17.
[9] 李建华,蔡尚伟.“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及其战略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35-140.
[10] 张云飞.小康社会的全面性构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5):15-19.
[11] 李旭辉,朱启贵.基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9):107-117,128.
[12] 鲁品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系统辩证法[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1(5):5-12.
[13] 甘露,蔡尚伟,程励.“美丽中国”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建设水平评价——基于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的比较研究[J].思想战线,2013,(4):143-148.
作者简介:郭义盟(1994-),男,汉族,河南省永城市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