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意义、路径和前景

2019-03-18徐璐

现代管理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东盟中国一带一路

摘要:中国—东盟已形成多层次的减贫合作机制,在路径方面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减贫合作。中国—东盟在未来的减贫合作中,将主动推动发展模式转变,依据各自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精准减贫,推动旅游产业以促进中国与东盟民心相通,深化减贫伙伴关系。

关键词:中国;东盟;减贫合作;“一带一路”

2018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15周年。新世纪以来,中国和东盟关系全面迅速发展,在各个领域合作的硕果使双方20亿人民受益,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东盟减贫合作,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减贫合作,对于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迈向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 中国—东盟减贫合作的意义

1. 东盟大多数国家面临贫困问题。东盟2018年GDP达到2.8万亿美元,增速超过5%,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然而,东盟作为亚洲最大的区域合作组织,其成员国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在东盟十个成员国中,新加坡和文莱属于发达国家行列,而最后加入东盟的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根据其首字母被合称为“CLMV”)四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根据东盟2018年最新统计数据,按照世界银行划定的每人每天消费1.9美元的国际贫困线标准,新加坡和文莱已经实现全面脱贫(无低于国家贫困线和低于国际贫困线人口),而低于国际贫困线人口统计数据,柬埔寨24%,老挝22.7%,泰国18%,越南17%。城镇化水平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据统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柬埔寨23%,老挝34%,缅甸30%,越南35%,远远低于东盟整体的城市人口48.5%的比重。东盟较为落后国家面临着农村人口比重高、农村人口减贫任务重的问题。

东盟6.4亿人口中,低于国家贫困线人口占14.7%,低于国际贫困线人口占6.9%,这意味着,东盟国家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贫困的目标,仍然需要高度重视减贫问题,推进社会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

2. 中国减贫经验为东盟提供借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減贫道路。截至2017年末中国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26%下降到4%。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 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为中国减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和全社会参与,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多元主体参与扶贫是中国减贫的制度优势;开发式扶贫方针和精准扶贫战略是中国减贫的科学路径。

中国减贫成功经验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第一,基础设施建设在减贫方面起基础性作用。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的铁路、机场、港口、电站等建设都非常薄弱。中国当时充分利用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以及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资,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终于在改革开放十几年后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腾飞,几亿人口脱贫。由此,中国提出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用以帮助亚洲国家减贫。第二,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精准扶贫在减贫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减贫任务明确为到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所有贫困线全部“摘帽”。精准扶贫战略从贫困建档入手,将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落实到具体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个人,并安排专人管理、监督和考核,真正做到习总书记要求的“扶持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第三,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在减贫方面起到根本性作用。“教育好一个贫困孩子,可以挖掉一个家庭穷根”的思想,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中国在减贫过程中始终坚持在教育扶贫方面的投入。2018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专门印发《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正是为了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教育,促进贫困孩子的自我建设能力以及贫困家庭的“精神脱贫”,从源头上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中国与东盟各国面临共同的减贫和社会发展任务,中国的减贫经验已经得到了东盟各国的认同和借鉴。例如,柬埔寨农村发展部大臣乌拉奔表示,“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的经验为东盟国家社会发展和减贫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中国—东盟减贫合作也得到了东盟秘书处副秘书长穆赫坦的肯定,“自中国—东盟减贫合作以来,东盟极端贫困人数已下降至1%以下,希望双方能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减贫挑战”。

3. 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推动中国—东盟整体关系发展。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有益于缩小国家间发展差距。中国和东盟在经济发展和降低贫困领域都具有很高的速度,但是中国与东盟以及东盟成员国之间,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东盟成员国之间较大的发展差距不仅不利于东盟内部投资和进出口贸易,还会阻碍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同理,缩小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发展差距,将使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合作达到更高的水平。中国与东盟共同致力于消除贫困、缩小国家间发展差距,为中国—东盟整体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有益于中国—东盟合作提质升级。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7年贸易额超过5 000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近6倍。中国—东盟合作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有利于中国和东盟各国高质量发展,继而使中国—东盟的合作质量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推动中国—东盟未来长久的政治互信、经贸往来、民生改善和民心相连。中国—东盟合作的提质升级,是中国—东盟整体关系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有益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东盟是山水相连、血脉相通,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独行快,众行远”,中国在不断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更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出发,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东盟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将自身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对接,为中国—东盟减贫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日益紧密,推动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与东盟整体关系发展的共同愿景。

二、 中国—东盟减贫合作的路径

1. 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在顶层设计方面,旨在落实于2003年签署的《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中国—东盟提出具体的、涉及各领域和各层次合作的《行动计划》。在《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6-2020)》中,中国—东盟提出推进减贫交流与合作,落实中国提出的“东亚减贫合作倡议”。

在推进交流方面,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中国和东盟的国际组织代表、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及新闻媒体交流减贫经验提供了平台,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减贫合作的固定合作机制。另外,中国—东盟还举办了一系减贫各项相关研讨会,例如,2018年在柬埔寨举办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本地化和减贫目标研讨会”、2016年在广西举办了主题为“社会工作与扶贫济困”的“中国—东盟社会工作论坛”、2013年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旅游促进减贫研讨会”,等等。

在基层落实方面,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已主办七届“东盟+3村官交流项目”,旨在加强中国与东盟村官能力建设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农村社区发展。项目为东盟国家减贫工作人员提供在中国驻村考察活动,使他们切实感受和了解中国村官的实际工作,以增强东盟国家减贫人力资源建设。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运营的“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网站”开设了“东盟+3村官交流项目”学习功能,为中国—东盟减贫交流提供了网络平台,使各国基层减贫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地学习和交流减贫只是,实现信息共享。同时,我国的基层政府也在国际减贫合作中做出了很大贡献。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国—老挝合作社区减贫示范项目、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

2.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东盟减贫合作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项目较为全面,涵盖了铁路、公路、桥梁、港口、隧道等,且项目进展顺利。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互联互通。“要想富,先修路”同样适用于东盟减贫工作。2016年末,中老铁路全面开工,2017年末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开工,此项目是泰国第一条标准轨高速铁路,未来将与中老铁路连接,构成云南昆明至泰国曼谷的大通道,并辐射东盟其他地区。中老铁路项目极大推动了老挝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老挝农村发展和消除贫困。东盟国家积极将本国发展规划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对接,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进区域一体化,有效降低因基础设施不通畅而导致的贫困。

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源供应。柬埔寨农村发展部官员表示,1992年以来中国加强与东盟、柬埔寨的合作,促使柬埔寨减少几百万贫困人口,“柬埔寨农村发展和水利设施都得益于中国—东盟良好的合作关系”。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的水、电、能源等供应不足,不仅影响东盟贫困国家的民生,而且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例如,“中国企业在柬埔寨铺设了最长的光缆和首条国际海底光缆,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电站发电量占柬总发电量约8成”。充分的能源供应是东盟国家减贫和发展的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充分就业。东盟多数国家依靠农业、旅游业和纺织业等轻工业产业的发展,实现脱贫致富。而这些产业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有着高度的需求。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农业、旅游业和轻工业等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东盟国家创造了数百万就业机会。例如,“至2017年底,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为当地提供了近2万个就业机会”。通过统计数据可见,东盟国家就业率连年上升,贫困率连年下降。

3. 针对农业减贫合作。由于气候、地理以及历史因素,柬埔寨、越南、老挝和缅甸在农业种植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在农业产值占GDP比重方面,柬埔寨为20.6%,老挝为15.3%,缅甸为23.3%,越南14.8%。东盟中最为发达的新加坡和文莱,GDP几乎只包含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可见,东盟中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更为依赖第一产业,农业产值占GDP比重明显高于较为发达的国家。所以,针对这些国家的减贫合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农业问题。

提高东盟国家农业生产率。2018年9月,第二届中国(广西)—东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研讨会在南宁举行。此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包含中国和东盟农作物育种技术、智慧农业管理系统等,旨在推进中国—东盟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幫助提高东盟国家农业生产率。中国深圳等地的相关农业科技企业,针对东盟国家农业作物的特点制造了农用植保无人机,针对东盟国家地形的特点制造了数控仿地形甘蔗联合收割机,还打造了与标准化生产管理深度结合的各种智能终端设备,促进了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提质升级”,使东盟国家更好发挥农业优势。

升级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中国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去向地,东盟国家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中国稻米、橡胶等农产品进口方面,东盟国家更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根据中国2017年1月~11月重点大宗进口商品前3大进口市场情况,稻谷和大米前三大进口市场是越南、泰国和柬埔寨,天然橡胶前三大进口市场是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棕榈油前三大进口市场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在这一前提下,中国与东盟国家还通过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延伸产业合作链条等,积极升级农产品贸易总量和合作质量。2017年1月~11月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进口额达141.5亿美元,同比增长2.9%;出口额达1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三、 中国—东盟减贫合作的前景

1. 主动推动发展模式转变。东盟倚靠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内需不断增长,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东盟国家在制造业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获得了很大成功。然而,随着东盟国家自身社会老龄化、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素质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获得红利的发展模式将受到冲击。同时,当今世界又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东盟的制造业多是为发达国家加工产品,产业链价值较低,在未来的产业变革浪潮中较为脆弱。近来,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日益上升,已经对东盟国家制造业产生了冲击。例如,2018年前9个月,柬埔寨新开工厂129家,关闭工厂40家,导致18 645名工人失业。

由此,中国—东盟减贫合作除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以外,必须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主动转变发展模式。2018年11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21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东盟要培育创新亮点,创新已经成为合作新的增长点。中国与东盟将共建科技园区、发展智慧城市网络建设、构建东盟旅游数字平台、共建地学合作中心,等等。中国—东盟通过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模式,提升区域价值链,以应对未来因生产方式的落后导致的返贫,确保脱贫人口不会重新返贫。

2. 根据具体国情精准减贫。第一,中国与东盟国家要针对精准减贫加深交流,根据对方的具体国情帮助制定长期和短期的减贫计划,根据对方遇到的具体困难帮助制定具体的项目方案,根据对方在资金或技术方面的具体需求尽力提供支持;第二,在东盟国家本国的精准扶贫过程中,推进深入实地考察和调研,帮助建立数据库,掌握具体贫困地区致贫的特殊性,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减贫对策;第三,帮助东盟国家培养扶贫管理人才。在“东盟+3村官交流项目”的基础上,扩大交流规模、延长交流时间、增加交流频率、创新交流方式,帮助东盟国家培养和培训更多优质的扶贫管理人才;第四,东盟一些国家教育水平较为落后,中国通过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援助、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共建、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联合培养等方式,帮助东盟国家贫困少年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东盟国家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2018年11月15日发布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提出,“欢迎中国在适当领域为东盟国家提供援助,以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包括依据各自可持续发展目标消除各种形式贫困”。

3. 旅游产业促进民心相通。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信任,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包容,促进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正是中国提出的旨在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东盟的减贫合作,根本目的在于造福人民,减贫合作与民心相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中国与东盟注重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民心相通,而且能够有效实现降低贫困。

根据中国的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成功经验,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产业,促进贫困地区生产迅速转型,是最为有效和可持续的扶贫路径。“贫困农户通过固定资产经营、资本资源入股、从事旅游服务、发展配套产业和劳务用工等,可以获得稳定可持续的收入”。东盟国家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方面都独具特色,非常具有吸引力和开发价值,随着各国政府的重视与开发、旅游相关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备、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平台的机制化,中国—东盟民心相通程度加深,中国—东盟通过文化旅游进行的减贫合作,未来将大有可为。

另外,还有通过电影合作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减贫创新思路。通过电影合作促进两国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可带动老撾的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东盟2018年统计数据[EB/OL].https://www.ase- anstats.org/publication/asean-statistical-leaftlet-2018.

[2] 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npc.gov.cn /npc/xinwen/2018-03/23/content_2052583.htm.

[3] 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N].人民日报,2015-10-17(002).

[4] 中国东盟减贫合作成效显著[EB/OL].http://www.chinanews.com/cj/2016/06-22/7913856.shtml.

[5] 赵爱玲.中柬建交六十周年经贸合作全面加速[J]. 中国对外贸易,2018,(7).

作者简介:徐璐(1989-),女,满族,辽宁省铁岭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收稿日期:2018-12-20。

猜你喜欢

东盟中国一带一路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