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效果观察

2019-03-18张丽丽李凤桃罗丹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脑卒中

张丽丽 李凤桃 罗丹华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例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电解质紊乱4例, 肺部炎症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中发生电解质紊乱9例, 肺部炎症6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护理干预, 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预后佳,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早期营养支持;脑卒中;营养状况;预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88

脑卒中的致残率、致死率相对较高, 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会难以正常进食, 导致机体营养供给不足, 机体抵抗力下降, 大大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1]。本研究对早期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对照组男56例, 女44例;年龄44~78岁, 平均年龄(59.63±6.23)岁;脑梗死60例, 脑出血40例。观察组男55例, 女45例;年龄45~77岁, 平均年龄(59.45±5.95)岁;脑梗死59例, 脑出血4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2]:①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版)诊断标准确诊为脑卒中(脑梗死或脑出血);②神志清醒;③知情同意:愿意接受调查的患者。排除标准[3]:①意识障碍或存在认知障碍患者;②恶性肿瘤、恶病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衰竭等患者。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给予患者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脂肪乳剂静脉注射, 维持电解质紊乱,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剂量。

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营养护理干预。临床营养护理干预流程:筛查→评估→干预→效果评价。①筛查与评估:对新入院或转入患者8 h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表(NRS2002)及吞咽功能筛查, 快速有效的识别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患者及吞咽障碍患者。②干预: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患者处于营养不良风险需营养干预或请营养科会诊, 并制定个性化饮食餐单;吞咽障碍干预:饮水测试不通过患者予留置胃管, 指导吞咽功能训练, 并转接治疗师行吞咽功能障碍训练;饮水测试通过、吞糊测试不通过患者, 指导患者及家属糊餐制作及安全进食技巧, 并转接治疗师行吞咽功能障碍训练。

③实施:营养健康教育及吞咽功能评估、班班跟进、准确记录、重新评估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及吞咽功能、确认患者对营养方案的依从性、讨论改善口服营养摄入的方法。④效果评价:比较分析两组给予营养护理干预后营养不良发生率。⑤延续护理: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延续护理服务及社区护理服务等多种形式来跟进社区老年中风患者的营养状况。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营养指标、BI评分、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①营养指标包括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②并发症包括电解质紊乱、肺部炎症。BI评分[4]:总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 表示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越好, 自理能力越好。采用NIHSS评分判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总分为40分, 分数越高, 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营养指标比较 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干预后BI评分、NIHS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发生电解质紊乱4例, 肺部炎症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中发生电解质紊乱9例, 肺部炎症6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避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 对身体的恢复更有利。同时, 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有利于提高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规范性, 可辅助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总体效果颇为理想。

本研究比较了肠外营养支持与早期营养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经研究发现, 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电解质紊乱4例, 肺部炎症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中发生电解质紊乱9例, 肺部炎症6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的干预治疗中安全性更高, 患者预后佳。本结果与以往报道中的部分研究结果相符[6-10], 在给予早期营养支持的同时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更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完成自我监督,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护理干预, 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预后佳, 故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陳焕红, 余少玲, 黎嘉雯.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6):152-154.

[2] 田友春, 毛丹, 王玲, 等. 儿童重型颅脑外伤行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对ICU 治疗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河北医药, 2016, 7(2):298-300.

[3] 吴耀辉, 丁兆义, 周羽, 等. 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病人预后影响的探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26):3304-3305.

[4] 冯秀娟.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5):519-520.

[5] 杨鑫. 脑卒中早期肠内营养对于患者营养健康和预后的影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4):57-59.

[6] 陈静, 李炜. 早期营养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及护理措施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4):7-10.

[7] 汤跃连. 完全胃肠外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 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5):773-774.

[8] 赵京阳.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6):945-946.

[9] 曾轶晖, 盖娟娟. 中药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导刊, 2010, 12(5):824.

[10] 曾小红, 钟静. 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1):34-35.

[收稿日期:2018-08-02]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脑卒中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对ICU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饮食护理干预对鼻咽癌出院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