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9-03-18栾春红杨新利栾丽萍

贵州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间歇高强度有氧

栾春红 杨新利 栾丽萍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心血管内科;(2.神经内科;(3.耳鼻喉科,陕西 西安 710004)

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但PCI术无法完全解除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仍存在其他冠状动脉病变及植入支架再狭窄等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造成严重影响[1-2]。心脏康复是目前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常用方法,本研究对我院41例行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及41例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行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41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41例为观察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32例,女9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9.67±7.93)岁;术后病程7~85 d,平均(39.21±5.28)d;高血脂6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26例。观察组男34例,女7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73±7.96)岁;术后病程7~88 d,平均(39.49±5.36) d;高血脂9例,糖尿病13例,高血压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 两组干预前后均使用意大利COSME公司生产的心肺运动测试训练系统,型号为K4b2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评估。患者坐于功率车上,空载踏车热身5 min,休息5 min后,佩戴心电监护及通气面罩等信息采集装置后进行评估,5 W为初始功率,之后负荷递增幅度为15 W/min,确保患者踏车运动的转速为50~60 r/min。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头晕、胸痛等不适症状;心电图表现为ST段明显压低(压低>2 mm);运动过程中收缩压不升或降低10 mmHg及收缩压>220 mmHg;频发室速、房颤、室早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出现上述指征均停止运动。对照组采用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运动负荷为心肺运动试验中PP的60%,进行功率踏车训练,40 min/次,3次/周。观察组采用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可先予心肺运动试验中PP的60%为训练初始运动负荷,适应性训练1周,3次/周;之后调整为功率踏车训练的运动负荷为心肺运动试验中PP的80%,间歇训练模式为训练3 min,休息1 min,10组/次,共40 min。两组训练前后均接受5 min准备和放松活动,并在运动过程中对血压及心率情况实施监护,当出现面色苍白,头晕、气短、共济失调等不适症状则立即停止运动,均训练12周。

1.3评价指标 心功能及运动耐力:采用美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HP5500型超声心动仪检测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周时LVEF;记录干预前及干预12周结束时患者心肺运动试验中PP、ED、VO2PEAK及AT。SAQ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12周时采用SAQ评分评估患者生存质量,以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为主要内容,且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3]。记录预期间两组不适症状及危及患者生命情况。

2 结 果

2.1心功能及运动耐力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12周时LVEF、PP、ED、VO2peak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12周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SAQ评分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12周时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况、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及认知程度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SAQ评分对比分]

2.3并发症 两组干预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且无明显危及患者生命的现象。

3 讨 论

PCI 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运动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常用方法,门诊康复的心脏病患者推荐的运动强度为40%~80%[4]。本研究发现,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干预12周时LVEF、PP、ED、VO2peak均较高于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证实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提高,并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高强度间歇运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最大摄氧量、调节血脂,促进左心肌功能提高,有效逆转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5-6]。本研究发现,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患者干预12周时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况、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及认知程度评分均高于中等强度间歇有氧运动患者,且干预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表明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虽然高强度运动时患者更费力,但持续时间短,加之间隔休息可减少不适症状出现,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高。但目前多对正常人群及部分糖尿病、心力衰竭等患者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研究,故运动训练中主张个体化训练,先采用中等强度运动对高龄体弱、病情较重或伴多种并发症患者实施干预,需待运动强度或运动时间提高后采用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7]。综上,给予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促进生存质量提高。

猜你喜欢

间歇高强度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高氮型高强度灰铸铁的铣削试验
拿什么拯救自己——浅谈高强度压力下的自我调适
高强度汽车焊管用冷轧窄带钢开发生产实践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高强度合金结构钢与高强度铝合金防护层的耐霉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