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精神” 融入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研究
2019-03-18方晨光
方晨光
提 要: “之江文化产业带” 是浙江省委、 省政府提出的浙江大湾区开发中关键性的战略。 以“浙江精神” 引领之江文化产业带的发展, 这是时代的命题。 本文深入阐述了“浙江精神” 在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浙江精神” 在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中的多形式表达, 最后提出了以“自强和谐” 的心态兼容并蓄、以“干在实处” 的德行带动发展、 以“走在前列” 的姿态开拓创新、 以“勇立潮头” 的精神应对挑战等发展之江文化带的对策建议。
“之江文化产业带” 以钱塘江(杭州段) 为轴线, 以上城、 江干、 西湖、 滨江、萧山、 富阳等6 个沿江分布的主城区为核心, 以“串珠式” 的布局模式, 串联起区域内产业基地、 文化企业、 文化金融机构等各类文化设施, 打造一条文化长廊、 生态长廊、 旅游长廊。 之江文化产业带的发展正在起步阶段, 要看清方向, 走好杭州城市“拥江发展” 的关键性一步, 以体现之江文化产业带“独特韵味, 别样精彩”,实现“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的目标。 提出以“浙江精神引领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的命题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和发展需要。
“浙江精神” 是浙江发展的动力, 也是浙江地域文化个性和特色的表达。 对于2000 年提炼的“自强不息、 坚韧不拔、 勇于创新、 讲求实效”, 2005 年提炼的“求真务实、 诚信和谐、 开放图强” 的“浙江精神”,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2006 年) 中指出: “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 世代传衍, 历久弥新, 始终激励着浙江人民励精图治, 开拓创业, 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016 年“G20 杭州峰会” 结束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浙江精神” 进行了“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勇立潮头” 的高度概括。
一 深入理解“浙江精神” 在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中的作用
潮起之江, 奔腾不息; 勇立潮头, 奋进不已。 “浙江精神” 是浙江人特有的价值取向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千百年来浙江人在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 世代传衍, 历久弥新, “浙江精神” 始终激励着浙江人民励精图治、 开拓创业, 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在历史上表现为良好的文化基因、 早发的市场经济教育、 不事张扬的个性等, 在杭州城市“拥江发展” 战略中, 之江文化产业带的发展起到重中之重的作用。
(一) 之江文化产业带具有“勇立潮头” 的历史文化基因
钱塘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8000 年前的跨湖桥人制造出了世界迄今为止最早的独木舟、 最早的漆弓, 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灿烂的跨湖桥文化; 在4500 年前的良渚文化中, 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精美的玉器, 开创了人类审美的先河; 在禹舜时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传为佳话; 在3000 年前的吴越争战中, 湘湖作为越国大船军的港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坐归了十万吴国水犀军; 在近900 年历史的南宋都城中, 重工商业的发展让杭州有了历史繁华的景象,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张扬。 所有这些, 无不体现自强不息、 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 之江文化产业带具有“干在实处” 的优秀文化传统
《越绝书》 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 大臣计然向越王句践献计让多余的粮食流通起来, 让商家得利, 从而实现富民强兵, 出现了最早的“农商并举” 的思想萌芽。先秦这种“农末俱利” 的观点, 后来演变为黄宗羲“工商皆本” 的思想, 对于冲破儒家重农轻商的迂腐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人的祖先最为讲究“义利双行” 价值观, 他信奉“务完物, 无息币” 和“无敢居奇” “正心求也” 的思想, 货物要保证质量, 不囤积居奇, 经商获利, 要取之有道, 取之有度。 国药老字号的胡庆余堂,奉行“戒欺” 的经营理念, 主张“采办务真” “真不二欺” 的经商伦理, 胡雪岩“有诚信便能立世, 无诚信则会失世” 的诚信经商的道德准则至今仍然受用。
(三) 之江文化产业带具有“走在前列” 敢想敢干的作风
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 理论的发源地, “美丽中国” 出发地, “红船精神” 诞生地, “八八战略” 的形成地。 已经拥有2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5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2 个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10 个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和2 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10 个中国传统村落。 区域内集聚了10 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4 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3 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涌现出了网易、 华策影视、 华数传媒、 宋城演艺、 思美传媒、 西泠印社、 中南卡通、 中国网络作家村等一大批领军企业(机构), 形成了影视传媒、 文化创作、 动漫游戏、 休闲旅游、 文化会展等富有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
二 “浙江精神” 在之江文化产业带发展中的表达
之江是杭州的母亲河, 钱江潮名闻天下, “弄潮儿” 精神千古传扬。 之江文化产业带正处在钱塘江涌形成和上溯江道两岸, 历史上两岸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了现代文化的特色内容。
(一) 地域文化多形态融合的表达
现代的杭州人集治水文化、 围垦文化、 海洋文化、 弄潮文化、 航运文化、 西湖文化、 民俗文化等文化要素于一体, 以“勇立潮头、 胸怀天下” 的豪迈精神, 创造了“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 而跨湖桥文化、 良渚文化、 吴越文化、 南宋文化等文化基因, 承袭了之江流域海纳百川、 兼收并蓄、 和谐包容的人文风范, 融载了杭州灵动睿智、 经世致用、 敏而求实的人文特质。
(二) 名人文化多学科多领域的表达
区域内人杰地灵、 人文荟萃, 名人辈出, 涌现出了王充、 钱学森等科学家, 贺知章、 王国维、 郁达夫、 夏衍、 邵燕祥等文学家, 陈洪绶、 任伯年、 来楚生、 叶浅予等画家, 丁丙、 马一浮等藏书家, 于谦、 葛云飞等民族英雄。 尤其是“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的《石灰吟》 诗, 不正是“浙江精神” 的写照?!
(三) “以人为本” 人文关爱的表达
“以人为本” 精神, 是浙江精神最根本、 最核心之所在。 G20 杭州峰会的举办,推动钱塘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钱江两岸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潮头上, 奔跑在“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的跑道上, 在“一带一路” 联通世界的重要节点上, 在后峰会、 前亚运的时代机遇中, 以大气开放的时代精神, 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和人才, 给予热情优质的人文关爱, 提供快捷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 让新时代的钱塘江文化成为邀约嘉宾的引线, 让他们成为“新杭州人” 或杭州的朋友,为杭州的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 贡献力量。
(四) “勇于创新、 讲求实效” 的表达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 “自强不息、 坚韧不拔、 勇于创新、 讲求实效” 的浙江精神极大地促进了钱塘江两岸经济的快速发展, 成为能动的经济创造力;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 成为巨大的社会凝聚力; 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大省建设, 成为核心的文化竞争力。 获得了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 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等荣誉, 集聚了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音乐学院、 西湖高等研究院及艺创小镇、 云栖小镇、 之江文化中心等科创资源, 具有钱塘江金融港湾、 杭州中央商务区、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望江金融科技城等科创策源地, 创造了中国国际动漫节、 西湖博览会、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众多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五) “自强不息” 精气神的表达
“自强不息” 的精气神是对钱塘江两岸人民最为深切的赞美。 两岸人民向有“走在前列” 的传统, 有“敢为人先” 的创新创业的智慧和勇气, 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 特别能创业、 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优秀品行, 能产生特别能发现商机、 特别能化解危机的动力和智慧, 这种能教育人民、 熏陶人民、 鼓舞人民、 激励人民的“浙江精神”, 始终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 无论是过去、今天还是将来, 都是两岸人民骨子里的文化精神, 是“一遇雨露就发芽, 一有阳光就灿烂” 的精气神。
三 将“浙江精神” 融入之江文化产业带的发展中
文化产业走入拥江发展时代。 在未来进程中, 之江文化产业带应该以“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勇立潮头” 的新使命, 以“浙江精神” 指导和引领之江文化产业带的发展, 牢牢抓住“后峰会、 前亚运” 的机遇, 以“精致和谐, 开放大气” 的城市精神, 兼收并蓄, 和谐包容, 在“植根历史、 体现现实、 引领未来” 原则的指导下, 为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 以“自强和谐” 的心态兼容并蓄
2018 年4 月, 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由省委宣传部会同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杭州市委宣传部编制的《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 提出承袭“吴越文明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 包容大度的人文风范”, 要加快文化“走出去” 的步伐, 在“一带一路” 倡议推动下进行国际文化大交流, 打造东方文化国际交流的重要城市,为文化产业在更高的平台上整合资源并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在当前, 尤其要学习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在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积极的产业扶持政策、 强烈的创新意识、 快速的销售平台、 健全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做出努力。
(二) 以“干在实处” 的德行带动发展
《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 提出“一带一核五极多组团” 空间布局图设想,要以钱塘江(杭州段) 的富阳区富阳大桥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段为核心轴线, 以串珠式布局模式, 串联起区域内的产业基地(组团)、 文化企业、 文化金融机构、 文化服务发展平台、 文化教育艺术单位及各类文化设施, 打造集文化长廊、生态长廊、 旅游长廊等为一体的之江文化产业带。 这是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文化万亿元产业的大战略, 是打造“浙江文化大省” 的大部署。 浙江人向有“干在实处” 的传统, 以“浙江精神” 带动之江文化产业带的发展, 前途光明, 信心倍增。
(三) 以“走在前列” 的姿态开拓创新
《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 提出, 按照“五年基本建成、 八年提升能级、 远景繁荣可持续” 把之江文化产业带打造成为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引擎地带、 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带, 树立起文化产业强势崛起和文化驱动产业转型的国际典范的建设要求, 一定要以“走在前列” 的姿态积极开拓创新, 在创新环境的营造、 创新理念的提升、 创新金融的扶持、 创新政策的激励、 创新成果的保护等方面给予一系列的支持, 让创新成为之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
(四) 以“勇立潮头” 的精神应对挑战
之江是杭州的母亲河, 钱江潮名闻天下, “弄潮儿” 精神千古传扬。 《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 提出分“三步走”, 近期(2018 ~2022 年), 力争到2022 年, 之江文化产业带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00 亿元左右, 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以上; 中期(2023 ~2025 年), 到2025 年, 增加值达到1400 亿元左右, 占全省的比重突破15%; 远景展望到2035 年, 区域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成为辐射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产业集聚地。 面对“三步走”, 必然会困难重重、 瓶颈多多、 难题不断, 这就要求要以“勇立潮头” 的精神应对困难和挑战, 在文化金融、 文化科技、 文化人才、 文化贸易四大支撑和财政、 税收、 土地等政策方面力求突破, 为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这是宋朝诗人潘阆的《酒泉子》 中的词, 也是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倡导二十国集团勇做世界经济弄潮儿时引用的词。 这种“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勇立潮头” 的“浙江精神”, 不仅在以往指导了杭州的发展, 也将在未来引领之江文化产业带实现新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