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智慧农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2019-03-18艾金龙冯晖王欢
艾金龙 冯晖 王欢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益阳 413049)
1 智慧农业的概念
目前对于智慧农业的定义虽然还没有完全统一,但是总体的方向还是较为明确:据《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智慧农业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实现“三农”产业的数字化、集约化、生态化,整合农业基础资源、透明农业生产、物流、销售、管理信息,实现农业的“高效、聪明、智慧、精细”和可持续生态发展。智慧农业的核心是利用新型信息技术以一种智慧的方法通过来改变农业参与主体的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灵活性和明确性。
2 智慧农业发展历程
智慧农业,说到底是基于信息化的农业,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农业方式。
总的来说,我国农业信息化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2)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到2010年;(3)智慧农业阶段:从2010年到现在。
具体来说,我国农业信息化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在这个阶段,主要经历了:科学计算、数字模拟、软件资源、微型计算机、专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决策支撑系统的开发。
2000年以后进入了迅速提高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随着计算机微机的普及、网络的高速发展,以及政策科技导向(如:国民经济信息化、农业信息化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均将农业信息化作为优先领域),农业信息化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0年之后,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国家农业发展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结合转化为全面融合,应用目标也从最初的提高产量发展到现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美丽乡村、甚至到了更加宏观的乡村振兴计划。
3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按照《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今后5年,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将从现在的35%提高到50%,基本完成农业农村信息化从起步阶段向快速推进阶段的过渡。现阶段,我国智慧农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从沿海到内陆,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纷纷进行了智慧农业的有益尝试。
目前智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资源管理、农产品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农产品物流销售管理等方面。[1]
农业基础资源管理及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主导者是政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S”技术及新型通信技术,政府将相关部门的所掌握的农业基础资料及安全监督相关信息进行可视化汇总、归类,得以使得数据掌控者能实时有效地了解数据的变化、农情的变化,并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决策修正,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决策者的决策效率,使得农业主管部门的决策更加明确和灵活,其公开的信息,能使得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更加便捷地了解关键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生产/消费目标。[2]
农产品生产管理及农产品物流销售管理的主导者是农业经营者,包括进行农产品生产的农场、公司,也包括进行农产品物流和销售的经营者。农产品智慧生产管理,主要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光、温、水、肥、气等生产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专家系统给出的指标阈值进行生产指导,这使得生产过程更加便捷、简单,也是将农业生产逐步提升为工业生产的关键一步,通过对这些环境指标的监测和控制,使得农业生产能够实现标准化。[3]
农产品物流销售系统,借助于“3S”、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使得经营者能实时了解农产品物流位置情况、物流环境情况及物流损耗情况,销售系统有助于决策分析消费者情况,将物流情况与消费者情况结合分析,可快速用于农产品的物流销售决策,提高效益。也就是,智慧农业目前在国内的运用主要是以上的几个方面,但是这几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虽然主导者有不同,但是智慧农业系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系统,只要是数据化的农业,就能整合于、服务于智慧农业系统。[4]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目前还存在如下的问题:
农业基础数据不完善,目前全国各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基础数据不完善,数据不兼容,非结构化数据广泛存在,非结构化数据难以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各地数据管理系统不兼容,不可视等,极大地抑制了智慧农业的发展。说到底,农业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是实现智慧农业的框架性问题,数据不共享、无法结构化、不兼容,使得农业的智慧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5]
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不完善,从城市角度来说,目前多数城市,甚至在一线发达城市,农产品安全监管信息也非常不完善,包括测量指标不统一,测量数据未实现网络化公示,甚至测量数据不准确等多种现象,使得监管信息不透明,未量化;从农村角度来说,农村是农产品生产的主要阵营,目前的农业生产还是以小农小户为主,农业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不高,对新技术的排斥,使得其不重视农业投入品的控制,安全隐患一直存在。[6]
农产品智慧生产管理方面,目前农业物联网的使用,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有诸多不足,物联网设备的昂贵,物联网平台的不兼容,农业本生的地域性特征、小气候影响等都抑制了农业生产端的智慧化,以湖南为例,目前应用到农业物联网的农业生产主体主要是农业科技园规模农企及少数有科技创新、品质控制意识的农企,也就是说,农业生产端的智慧化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还是相当不够。[7]
农产品物流销售系统不完善,时至今日,我国的农产品还时常面临严重滞销现象,从1月到12月,几乎每个月都存在着滞销现象。滞销发生的原因除了本生农产品过剩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智慧农业的发展,应该要能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但是由于目前农产品电商平台众多,平台数据不共享,侧重点不一样,在现有条件下,依然难以根据已有信息作出农业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整体调度。
4 智慧农业发展趋势
智慧农业的提出和发展,将大大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推动农业的全面升级,对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有着重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智慧农业的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
数字农业的继续推进。数字农业是智慧农业的基础,目前我国数字农业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数据资料良莠不齐、数据平台不兼容、农业过程数据匮乏等等,在政府部门的持续不断地推动下,我国数字农业将得到持续发展,数据面将扩大,数据路径将延伸,数据有效性将得到保证。
农业相关从业人员素质提高。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农业正走向由传统小农小户到集约规模的农场化生产的过渡之中,未来农业发展主体将会得到改变,[5]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智慧化,真正实现乡村的智慧化。在此基础上,新型职业农民,将会取代传统农户,借助物联网及标准化技术,实现农业的数字化、智慧化发展。
智慧农业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制约智慧农业发展的要素有很多,如软件平台的不统一、硬件设备的不统一、软硬件价格昂贵、性能不稳定。[8]未来,智慧农业相关产业链的软硬件设施将得到全面充足的发展,统一软件硬件标准,降低应用成本,提高农业效益,真正将新型信息技术应用于提高农业效率,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5 总结与展望
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目前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农业基础资源管理、农产品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农产品物流销售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些不足也为我们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智慧农业是新型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的“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的智慧化将渗透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智慧融合、人与人的智慧交流、乡村与城市的发展互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