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可调节膝关节支具的应用

2019-03-18张钲坪

医疗装备 2019年4期
关键词:支具交叉韧带

张钲坪

天津市北辰医院 (天津 300400)

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之一为前十字韧带,如果前十字韧带发生断裂,则膝关节明显的前向、旋转不稳,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反复出现关节扭伤,关节软骨、半月板等重要结构容易受到严重损害,进而导致骨关节病、关节过早老化的发生[1]。迄今为止,临床中常采用手术重建治疗,关节镜手术创伤性较小,且术后反应小,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同时需要完整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够保证手术效果。为了避免患者膝关节手术后打上沉重且不透气的石膏,一款膝关节支具在临床上被应用。该支具具有可多角度调整的功能,因此称为多角度可调节膝关节支具,是一种属于康复护具类的膝关节支具。本研究旨在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可调节膝关节支具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是否给予可调节膝关节支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21~51岁,平均(33.23±4.23)岁;损伤类型,11例车祸,9例运动伤,7例坠落。观察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20~59岁,平均(34.12±3.43)岁;损伤类型,10例车祸,10例运动伤,7例坠落。两组性别、年龄、损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术前经X线、MRI影像学确诊为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及其疼痛、四头肌萎缩等,可以收集到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患者家属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同意。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患有其他可能影响患者研究结果的疾病患者,患有其他骨科疾病患者,依从性差。

1.2 方法

对照组不给予可调节膝关节支具,并给予基础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其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术后密切观察患肢的引流情况,以防出现引流管打折、受压或堵塞;术后患者应选择平卧位,膝关节下方悬空,足尖和膝关节应尽量向正上方,术后患膝周围用冰袋冰敷48~72 h,减少关节积液的渗出;术后进行适当的术后康复训练。

观察组给予麦德威(medwe)可调节膝关节支具(天津佳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术后48 h内拔出关节内引流管。手术后,第1天调整可调节膝关节支具卡盘,使患者的患肢活动度为0°,对患者进行踝泵练习的指导。同时还要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舒张及等长收缩运动,帮助患者取平卧位,足尖向上,使得踝关节背伸,绷紧大腿肌肉,持续2 s,锻炼3次/d,锻炼5 min/次,以患者不感到疼痛感为止。手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抬高腿,嘱咐患者坚持6 min/次,4次/d。手术后第7天以非负重的膝关节功能锻炼为主,对调节膝关节支具卡盘加以调整,使患者肢体活动度为10°左右,膝关节支具可稳定的保护膝关节,防止功能锻炼过度造成的损伤。继续行膝关节直腿抬高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每日增加1次锻炼次数,指导患者在床上行膝关节屈曲练习,要求患者屈膝过程中足跟离不开床面,仅在床面上进行活动,使患肢活动度增加10°,每周都对可调节膝关节支具卡盘进行调节,使得患肢活动度增加10°。术后第14天,将伤口缝线拆掉,屈膝达到40°,在可调节膝关节支具保护下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且在术后8周内屈膝活动度>90°,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可进行上下楼梯等。术后3个月,可行完全负重,去除支具,行<45°的半蹲训练,可在软垫上行走,锻炼2次/d,时间各1 h。术后6个月可训练侧向跑及后退跑,向前变速跑。同时,辅以饮食护理,多食用高蛋白及高热量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防止患者便秘及腹胀,确保营养充足,促进患者康复。

1.3 临床评价

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对患者术前与术后7个月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膝关节功能改善越好,Lysholm评分总分100分,如果评分低于70分,说明膝关节功能已经明显受到影响,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由8项问题组成,主要包括疼痛(25分)、不安定度(25分)、闭锁感(15分)、肿胀度(10分)、爬楼(10分)、跛行(5分)、蹲姿(5分)、使用支撑物(5分),积分95分以上为优秀,94~85分为良好,84~65分为尚可,<65分为差。并发症包括螺钉

松脱、关节粘连及血管神经损伤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膝关节评分均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由于膝关节内特殊的生物学环境及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血供限制,使得膝关节韧带无法自然恢复,需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目的在于稳定膝关节,减少继发骨关节炎的发生[2-3]。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进行康复护理的主要目的是让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到损伤前的运动水平,提高生命质量。但过早进行康复锻炼会影响重建术患者的正常转归及成熟过程,导致所抑制的组织松弛[4]。因此,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促进肌腱的愈合,并促进肌腱向韧带的演变,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可调节膝关节支具应用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有重要意义,遵循了循序渐进及等长、等张的原则,避免了功能锻炼不当导致的膝关节再发性损伤[5]。

本研究中,观察组应用可调节膝关节支具后,其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采用可调节膝关节支具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患者疾病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应用可调节膝关节支具可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较少。

猜你喜欢

支具交叉韧带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支具治疗进展*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连数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连一连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