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非流动资产的会计处理变化及对策
2019-03-18于欢
于 欢
一、引言
为了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所需,满足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求,财政部根据当前我国实际国情制定并颁布了新《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且规定自2019年1 月1 日起在全国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全面施行。事业单位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规定对其相关财务活动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同时出具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整体水平。与此同时,国家出台并实施的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会计处理也进行详细的优化和完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业务环节管理,提高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长期股权投资,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性,避免国有资产发生不必要的流失。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与开展,不但继承了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会计处理优秀经验,同时还能够如实反映出目前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方向和发展目标,对推动国家经济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处理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非流动资产会计处理变化
(一)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
传统的政府会计制度忽视了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明确和规定,其并未对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到的具体投资内容进行合理化分析,所获取的投资收益监管力度极其低下,容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滋生。然而,新政府会计制度借鉴企业会计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方式,通过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对其长期股权投资所获收益进行会计处理,从而切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比如:我国某行政事业单位下设2 家企业,且均以货币形式出资,其投资总额合计金额为120 万元。以往会计制度下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70 万元
—乙公司 50 万元
贷:银行存款 120 万元
借:事业基金120 万元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
70 万元
—乙公司
50 万元
而在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收益账务处理进行了新的明确和规定。某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时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 70 万元
—乙公司 50 万元
贷:银行存款 120 万元当某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投资获取相应收益时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 40 万元
贷:投资收益—甲公司 25 万元
—乙公司 15 万元
反之,当某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投资亏损时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投资收益—甲公司 25 万元
—乙公司 15 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0 万元
目前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处理同企业的处理极其相似,这样不但能够如实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收益情况,同时还能够确保国家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并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具体要求。
(二)固定资产会计处理
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标准主要用于反应在计算和记录方面,而对固定资产的确认和披露方面所涉及的内容较少。而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算、确认以及披露等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明确和规范,并使得不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更加具体化、有效化。与此同时,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主,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了统一的规定,即所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纳入到当期资产成本之中,从而反应出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为会计核算工作开展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比如:某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影视设备一台(无需安装),该设备合计价款为12 万元,该款项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支出。以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一般设备 12 万元
贷: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12 万元
借:事业单位支出—财政拨款12 万元
贷:银行存款 12 万元
其会计处理并未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而新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主要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为主,事业单位购置设备时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一般设备 12 万元
贷:银行存款 12 万元
并按新制度该设备折旧年限为5 年,不提残值,根据平均年限法,该设备每月计提折旧额为2000 元:
借:业务活动费用 2000 元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2000 元
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处理同企业处理较为相似,其能够准确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
(三)无形资产会计处理
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并未对无形资产摊销进行明确界定,其摊销处理较为模糊。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首先,对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概念进行了明确,即事业单位所购入硬件存在不可或缺软件时,该软件应纳入到无形资产科目进行会计处理,不在采用直接列支的方式,这样有易于软件的后期维护和管理,同时也弱化了事业单位资本性支出对当期损益所造成的影响,取得无形资产时的会计处理为:借记无形资产,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其次,新政府会计制度为无形资产科目设置了备抵调整账户,即累计摊销科目,更有利于对行政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管理和避免国有无形资产的不必要流失,在计提无形资产摊销时的会计处理为: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贷记累计摊销;再次,新政府制度细化了无形资产核算规则,通过对无形资产的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来判定其摊销年限,并规定难以明确年限时,其摊销其不得少于10 年;最后,新政府制度提出了对无形资产后续支出的管理,允许其后续支出纳入到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之中,有利于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保值或增值。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提升非流动资产管理相关对策
(一)提升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水平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各地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能力有了新的要求。首先,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经营与管理情况,对当前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账务处理和管理进行适当调整,满足国家对其账务处理的要求;其次,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府会计政策和制度,定期集中组织开展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与操作指导,扩大知识培训相关内容,注重培训的连贯性和针对性,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通过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增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对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会计处理关注度,提高非流动资产管理意识和核算能力,确保非流动资产完整性。
(二)适时调整非流动资产相关会计处理
为迎接新政府会计制度,各地方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和选择核算方式,并对现有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科目内容进行梳理和调节,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按制度规定要求对事业单位购置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实际金额进行明确,并根据其应用年限来计提相应的折旧或进行摊销,从而如实反映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提高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同时,按照新制度核算方式,根据权益法规定及时调整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进而如实反映投资损益状况,提升国有资产价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形势发展背景下,高效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推动事业单位全面发展和提升事业单位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方式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相关会计准则在确认、计量、记录以及税务处理等环节都发生了变化,这从根本上明显加剧了现有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这也就是说,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条件下,各地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水平应有所提升和改善,从而满足事业单位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工作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