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功能性便秘25例※

2019-03-18窦锡彬黄正干唐汉庆李克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浮针进针皮下

窦锡彬 黄正干 唐汉庆* 李克明

(1 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 533000;2 巴马瑶族自治县民族医院壮医科,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 巴马 547500)

浮针疗法是符仲华博士发明的一种针刺方法,使用特制的浮针在皮下平刺并做大幅度扫散,配合肢体运动的再灌注活动,可以大范围通筋活络,快速改善血供,激发人体自愈能力,从而达到不药而愈的目的[1]。浮针疗法临床上主要适用于颈肩腰腿痛的软组织伤痛疾病,效果确切稳定,立竿见影。近年来随着浮针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浮针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非疼痛性的内科疾病[2],对某些病症取得了理想而肯定的效果。2018年1月—2018年7月,笔者应用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功能性便秘 25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民族医学门诊部和巴马瑶族自治县民族医院壮医门诊患者25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24~65岁,平均 49.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年,平均7.6年。

1.2 诊断标准 按照罗马Ⅳ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1)必须符合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①至少25%的时间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时间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参照布里斯托粪便量表1~2型);③至少25%的时间排便有不尽感;④至少25%的时间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或阻塞感;⑤至少25%的时间排便需要手法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盆底支持);⑥每周自发性排便少于3次。(2)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3)不符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诊断之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3]。同时,所有病例在治疗前1周内未接受其他治疗,并且排除直肠、结肠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肠结核、肿瘤等)所致肠道狭窄引起便秘者,服用药物导致便秘者,伴严重心血管、肝肾或血液系统原发性疾病者,以及精神疾病者,妊娠妇女。

1.3 治疗方法

1.3.1 查找“患肌” 浮针治疗的效应器官是“患肌”,通过浮针解除患肌,从而能治疗由患肌导致的相应病症。患肌是运动中枢正常情况下,放松状态时依旧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医生在触摸时指下通常有“紧、僵、硬、滑”的感觉。根据浮针医学理论,功能性便秘属于肌肉病变,与患肌密切相关,是浮针的适应证[4],因此在治疗前须寻按查找“患肌”。查找患肌时,患者自然平卧,膝关节自然屈曲于床上,全身放松,然后医生寻按腹部、大腿内外侧、小腿外侧、腰骶部的肌肉,通常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患肌多在左侧的腹直肌、腹斜肌、大腿内收肌、小腿胫骨前肌等处。

1.3.2 进针与扫散 明确患肌后,在离患肌3~5 cm处作为进针点常规消毒,朝向患肌以进针器快速进针,针刺入皮下浅筋膜层后将针放平,将针体平行向前推进,进针深度一般以软套管全部埋入皮下为度。进针完毕,医师右手持浮针针柄,进行最大幅度的左右扫散动作,每个进针点扫散2~3次,每次约15 s,扫散手法应平稳、均匀、柔和。

1.3.3 再灌注活动 浮针扫散的同时,配合相应患肌的再灌注活动。再灌注活动是让患肌有目的的舒张和收缩,先收缩患肌使患肌局部的血液向周边灌流,周边组织的动脉压力增大,然后迅速舒展患肌,动脉压力突然减小,血液迅速向患肌灌流回来,这样增加了患肌的血流动力和流经范围,从而改善了患肌的缺血缺氧状态,使患肌得到修复。再灌注活动分为主动再灌注活动和被动再灌注活动。主动再灌注活动,患者主动收缩患肌,同时医生施加同等力量予以阻抗。被动再灌注活动,患者放松患肌,由医生对患肌施加力量,大幅度拉伸患肌。

功能性便秘常见患肌的再灌注活动如下:①腹直肌:患者自然平卧,双手交叉抱头,下肢不动做上半身仰卧起坐,上半身抬离床面约30°,坚持约10 s即完成1次再灌注活动;②腹斜肌:完成腹直肌的再灌注活动动作后,再做双手抱头身体左旋右旋动作;③大腿内收肌:患者自然平卧,无需再灌注的一侧下肢自然平直,需再灌注一侧下肢伸直抬离床面45~60°后外展,医生站在需再灌注一侧下肢外侧,手握紧患者脚踝处,用力往外拉,而患者反向用力内收下肢;④小腿胫骨前肌:患者自然平卧伸直下肢,用力背伸脚尖,而医生反向用力下压脚尖。

再灌注活动是根据肌肉的解剖功能而设计,每块患肌做再灌注活动2~3次,每次持续约10 s,每2次间休息10 s以上。同时,再灌注活动还应遵循:幅度大、速度慢、次数少、间隔时间长、变化多的原则。

1.3.4 留管 治疗完毕,抽出金属针芯,将软套管留置皮下,用医用胶布固定,留置4~6 h后,嘱患者自行拔出软管。留管的目的是当患者正常活动时,软管在患者皮下将继续产生微小扫散活动,达到持续治疗的作用。治疗完毕同时交代康复医嘱。

1.4 疗程 疗程 4周,前2周每2 d做1次,后2周可将间隔时间拉长,每3 d做1次。治疗期间,嘱患者不服用其他药物治疗。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便秘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2日以内排便1次以上,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好转:3日内排便1次以上,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治疗第2周、第4周结束后的第2天,通过现场问诊及电话回访的方式评估并记录疗效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第2周与第4周疗效(例)

25例患者浮针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情况。

3 小结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 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是一组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以便次便量少,便质干,排出困难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6]。便秘虽然不危及生命,但便秘本身的症状和伴随的腹痛腹胀、失眠焦虑、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便秘还会诱发肛门直肠疾病,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致死风险,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由于现代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如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7]。现代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药物繁多,但大多以对症为主,长期疗效欠佳,而且这些药物大多有一定的副作用,停药后有的患者出现病情反复甚至加重,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高。因此,在临床中我们一直在寻找和探索一种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浮针疗法是一种创新的针刺方法,是基于基础医学的现代针灸,具有疗效快速、痛苦轻微、操作安全、无副作用、适应证广等优点。浮针适应证比较广,软组织疼痛以及内、外、妇、儿各科与肌肉相关的疾病都可以治疗。笔者在临床中,起初应用浮针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取得了快速、确切、肯定的治疗效果。随着浮针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之后的临床中,笔者有意识地将浮针应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不断探索浮针治疗内科疾病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本文即是在此情况下撰写。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其患肌多在左侧的腹直肌、腹斜肌、大腿股四头肌、小腿胫骨前肌等外,这些肌肉尤其是腹部肌肉形成病理性紧张后,直接刺激并影响到肠道,造成肠道蠕动减慢,传输障碍,肠内容物不能及时下传而滞留肠内,造成便秘。浮针治疗功能性便秘,治疗的关键在于解除“患肌”,解除了患肌的病理性紧张状态,也就解除了其对临近肠道肌肉的刺激,从而就能治疗由其导致的功能性便秘。浮针如何解除“患肌”?一是浮针扫散,二是再灌注活动。

浮针治疗在皮下扫散,可以直接牵拉、拨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导致液晶状态疏松结缔组织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由于压电效应,释放出生物电,当生物电到达病变组织时,产生反压电效应,改变细胞离子通道,释放神经介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淋巴循环增加,从而促进肌肉神经修复[8]。浮针扫散的同时,再施予再灌注活动,主动或被动使相关肌肉做收缩-舒张运动,肌肉收缩时局部缺血,肌肉舒张时局部重新充血,这样重复的收缩-舒张,局部相对静止的状态得到改善,血流动力明显增强,患肌外周相对丰沛的血液重新灌注到患肌处缺血的组织,这样便快速改变患肌处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受损组织的康复[9]。

本病例研究显示,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功能性便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远期效果较好,并且具有无不良反应,针感轻微,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理想方法,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浮针进针皮下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浮针疗法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