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建设文明和谐示范校园
——湖北医药学院“五个强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2019-03-18王有涛

民族大家庭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留学生少数民族

文/王有涛

湖北医药学院坐落于全国魅力城市——十堰市城区中心,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医学院校,也是湖北省唯一的独立设置、纳入“双一流”建设体系的西医院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1.7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00余人。

近年来,湖北医药学院着力从强化组织领导、宣传教育、规范管理、关心帮扶、和谐共融等五个方面加强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省市“文明单位”“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强化组织领导,维护校园民族团结

坚持“一把手”工程。学院党委坚持把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党建体系,作为统战工作和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成立领导小组,学院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分管副书记具体负责、其他常委积极参与,基层组织和党政部门负责人参与其中。同时,明确各二级学院分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副书记具体负责。每月研究、定期跟踪、实时督办,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统战统筹协调、基层主动配合的多级联动工作格局。

坚持强化保障体系。学院党委坚持将民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重点工作计划,切实做到了问题有研究、情况有摸排、部署有落实、结果有反馈。此外,学校注重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加强校园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意见》《校园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意见》《校园民族和宗教工作责任制及其追究管理办法》等,并每年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

坚持强化跟踪问效。从2015年开始,学院党委实行校园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隐患月排查制度,明确将民族工作情况作为重点内容,实行“零报告”。同年,学院党委启动年度党建工作考核机制,明确将民族工作纳入党建考评体系,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时还突出强化书记责任的落实情况、理论政策的学习情况等,明确要求书记述职述廉述党建还要述民族工作情况,有力保证了校园民族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目标、有措施、有落实、有成效”。

强化宣传教育,增进民族团结共识

注重理论宣讲。2016年全国和全省民族和宗教工作会议后,学院党委积极在师生中深入开展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教育,以及民族宗教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党外人士“两学一跟”教育活动,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教职工政治学习安排,纳入领导小组专题学习计划,重点学习了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湖北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谈民族宗教工作重要讲话等。2017年,选派了2名同志参加地方民族工作专题培训学习,提高具体工作同志的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

注重营造氛围。学院党委坚持将民族政策理论纳入“统战知识进校园”活动体系,编写《民族宗教工作宣传手册》,借助校园网络、微信和A P P客户端等,宣传民族政策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对民族政策的认知和共识。

在校园网络上开辟“民族宗教政策”宣教专栏,及时发布和推介党和国家民族宗教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并定期在适当的地方开展民族政策知识的宣教和布展。此外,每年积极邀请地方民宗部门的领导来校,向广大学生宣讲党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学生开展面对面交流,增强他们爱党爱国爱校的思想和行为自觉。

注重发挥正能量。在加强内部民主团结进步建设的同时,学院还积极组织优秀青年师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弘扬民族团结正能量。2017年,学院组织新疆籍的学生开展“回乡发声亮剑宣传”活动,通过深入社区、深入住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宣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声讨“三股势力”,做维护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强化规范管理,加强民族团结建设

严格规范管理是加强校园民族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式,学院党委坚持不懈抓督促、抓落实。

掌握信息动态。实行少数民族师生数据台账动态更新机制,每年定期摸排信息数据,筛选核实信息,建立年度信息数据台账,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注重选齐配强管理队伍,选调伊犁师范学院哈萨克族老师来校专职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同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干部作用,切实做到有情况第一时间掌握,有问题第一时间处理。

执行校园纪律。对少数民族和具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尊重其信仰和生活习俗,侧重加强群体管理。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一名学生管理干部帮扶一名学生,定期访谈交流、沟通思想。注重强化对留学生和外籍教师的管理工作,防止境外敌对势力对校园的渗透。

落实管理职责。学校注重校园安全巡查工作,及时清理小广告、野广告;加强学生公寓、宿舍的管理,落实“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要求,抵制有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国家教育制度落实的言行;严格科研项目审批把关,防止利用境外资金开展不当的民族和宗教项目研究。

强化关心帮扶,汇聚民族团结正能量

注重办实事好事。坚持每年召开面向新生、毕业生、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生、就业困难生等的座谈会,组织开展困难帮扶、学业支持、心理咨询等活动,举行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充分听取各族师生的意见建议,收集反馈他们的呼声关切,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积极为少数民族师生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他们最关心最关切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和困难。2007年以来,学院坚持每年办理10件实事,如解决住房供暖、兴建清真食堂、筹办“我的节日”活动、学生宿舍免费提供开水等等。

从学业和经济上帮扶。重点关注边疆等少数民族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实施学业发展分级预警,每学期对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及时提醒,对学业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筹建大学生学业支持中心、大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实施“成长守望计划”,帮助他们建立学业信心,尽早避免因学业问题带来的就业问题、社会问题。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帮扶,在评选各项奖学金和安排勤工俭学岗位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分布地域和家庭特点,向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倾斜,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2016年,为新疆籍9名家庭困难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9000多元。此外,每年除组织常规的冬春大型招聘会外,还专门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新疆籍学生召开专题招聘会,平均每年不少于3场。

从生活上关心和体贴。坚持开展“两访两创”“师生午餐会”和“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定期组织召开少数民族学生、留学生座谈会和交流活动,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同时,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加强清真食堂的管理,强化其合法规范经营。在特定的民族节日,有序组织学生开展纪念活动。

强化创新载体,促进民族团结

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立足于医学教育实际,将医学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将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培养“四有新人”目标融为一体,贯穿立德树人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有新人”标语随处可见、标识醒目;医德文化融入一草一木、一石一景观,未湖、杏林、悬壶亭、百草园人头攒动,孔子、希波克拉底、南丁格尔的塑像“穿行”校园;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百舸计划、“金秋”科技文化艺术节、“春蕾”社团文化节魅力十足、活力四射。

举办特色民族团结活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五个一”活动。即组织看一部少数民族电影、开一次民族团结主题班会、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开展一次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此外,还每年举办“民族美食文化交流节”“民族风情文化展”“家乡美主题文化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等活动。暑期组织学生赴湖北恩施、贵州贵阳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核心价值观宣讲、急救知识普及等文化交流、志愿服务活动,得到各族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各民族学生交融互惠、团结进步。

组织知华友华亲华交流。立足于招录一名留学生,培养一名知华友华亲华使者的目标,每逢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和活动之后,及时面向留学生开展宣讲教育,尤其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举办的专题宣讲会,深受广大留学生的好评。此外,还坚持每年组织留学生汉语角、汉语演讲比赛、留学生汉语书法比赛、迎新年包饺子等文化活动,丰富留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组织国际文化节、迎新晚会等活动,为留学生提供了展示本国风情的平台,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包容。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留学生少数民族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民族团结之歌
少数民族的服装
留学生的“捡”生活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