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古运河穿城而过
2019-03-18富耀南丁盘生
文>>>富耀南 图>>>丁盘生
大运河文化之旅之
京杭大运河从常州市进入无锡市西北的五牧,一路南行,穿城而过,沟通太湖、芙蓉湖、梁溪河等。
无锡因河设市,先民在古运河的两岸聚落,形成市镇。自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县治,分属过苏州府和常州府。自泰伯立国至吴王诸樊共20世,前后600年,当时无锡“朝市粗立,舟车攘攘”。吴王夫差疏凿京杭大运河最早河段即江南通江水道后,到西汉年间,运河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京杭大运河贯通后,南北商旅来往更是频繁,货物流通一片繁忙。早在明弘治年间,无锡“布码头”之称传遍大江南北。至清乾隆年间,无锡“米豆之业甲于省会”,皖、豫、浙东米船在三里桥古芙蓉湖云集,蔚为壮观。
清光绪年间,无锡丝茧市场“甲于东南”。米、布、丝又带动了银钱业,无锡成为东南首屈一指的米、布、丝、钱四大码头,更是全国四大米市(无锡、芜湖、九江、长沙)之首。
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无锡一批社会有识之士掀起了创办近代民族工业的浪潮,形成了缫丝纺织、机械制造、粮油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共开办近代工业315家。这些工厂绝大多数开办在古运河边。如光绪二十一年由东乡杨艺芳、杨藕芳兄弟开办的无锡第一家机器纺织厂——业勤纱厂在东门兴隆桥;光绪二十八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朱仲甫合股的无锡第一家机器面粉厂——保兴面粉厂(后改为茂兴)在西门太保墩等。
目前无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85处,它们一半以上都在古运河两岸,已公布工业遗产47处,大部分也在古运河畔。
无锡西北五牧,既是古驿站,又是古战场,文天祥两部将尹元、麻士龙及将士在此与元军血战。与常州武进交界的胡埭有阖闾城遗址,北边的阳山镇则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其阳山水蜜桃享誉全国。东边的玉祁镇,玉祁酿酒工艺已入国家“非遗”名录。玉祁镇东边是前洲镇,有冯其庸纪念馆。
古运河一路向南,进入城区段,历史人文景观特别密集。从皋桥过来,有双河尖和城区的泗黛敲、羊腰湾,这里是无锡造船“五姓十三家”发迹地。吴桥,是一座仿上海外白渡桥的钢铁桥,由徽商吴梓敬全资赞助资金23500两纹银。吴桥下游运河中有一小墩,因纪念战国时期楚春申君黄歇治理芙蓉湖而得名,取名黄埠墩。墩小而圆,四面环水,仅220平方米,后又与民族英雄文天祥、明应天府巡抚海瑞、清康熙乾隆二帝等有关,被称为运河“天关”。西门外古运河与梁溪交界处的西水墩有“地轴”之说。
古运河清名桥
从西门桥,穿显义桥,到西水墩运河东岸的学前街是名人故居十分集中的街巷,有清末外交家薛福成故居建筑群,汤巷的张闻天旧居,顾毓琇故居,而附近新街巷30-32号是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钱钟书故居。
城内崇安寺公花园有《二泉映月》作者阿炳故居,东城厢有东林书院,是明末东林党人指贬朝政、申张正义的讲学之地,那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名联挂在墙上。东林书院大门西侧建有王选纪念馆。
薛福成故居
清名桥
古运河旁古窑
至德桥
古运河雪韵
无锡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运河边,“出门见河,抬脚上桥”,看惯了清名桥下的水老鸦捉鱼和网船人家。平时,在古运河两岸小游园,锡惠公园、吟苑、城中公园,到处可见戏曲票友引吭高唱,红歌队歌声嘹亮,打太极、舞剑者成为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