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准扶贫背景下甘肃农村电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9-03-17付冬玲李朝辉
付冬玲,李朝辉
(1.甘肃省农垦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科,甘肃兰州 730046;2.甘肃省电子商务职教集团秘书处甘肃兰州 730046)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部、是古丝绸之路东西贸易和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它处于“一带一路”黄金段,具有丰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受历史地理和自然环境的限制和影响,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全省86个县市中,有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贫困问题严重影响甘肃全面建成小康进程。
在“互联网+”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甘肃作为欠发达地区,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将其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新引擎,并将电子商务与扶贫攻坚创造性结合起来,开创了全国电商扶贫新模式。
一、甘肃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分析
(一)县域电商模式——成县模式
甘肃农村电商在党政推动氛围中形成了以成县模式为典型代表的县域农村电商发展路子。
2018年底,甘肃成县共开办各类网店1127家,其中皇冠级网店4家、钻级网店60余家;电商企业38家,自建电商平台9个,物流快递企业42家,建成县、乡两级网货供应平台26家,2018年电子商务累计交易额22.9亿元。
主要做法:“党政推动、干部带头、单品突破、全面开花、协会引领、示范带动、市场推动、完善支撑、土地流转、产业升级、媒体助威、品牌发力”①。
基本经验:地处陇南贫困山区的甘肃成县,在电商启动之初面临一穷二白的困难局面,在县委主要领导的带动下,全县干部开微博,从宣传成县核桃入手,营造浓烈的外部氛围,促进草根电商创业,再配套电商服务,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电商扶贫道路。其基本经验可归纳为:实行一把手挂帅,主导电商开局;集中打造一个产品,由点到面;集中全县人财物要素,从新颖独特的营销环节上下功夫并取得突破。
(二)合作社模式——兰州振兴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
甘肃农村电商合作社模式主要以兰州振兴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
兰州振兴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休闲乡村旅游+电商销售+电商扶贫”运营模式,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近三年来,公司线上销售每年实现大幅度递增,从2014年的126万元增长到2016年近600万元。
基本经验:合作社改变了农户单打独斗面对市场的局面,实现了农产品抱团发展,在农产品上线方面保障了量的稳定和质的提升。
(三)行业电商模式——甘肃农垦电商发展
甘肃农垦做为全省农业战线的排头兵,在以互联网思维推动垦区发展的举措和成效方面,与其地位和时代要求形成反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全垦区对电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简单地将电商工作职责划归为部门工作的一个分项,以传统思维对待企业销售工作。其次,在成效方面,全垦区比较突出的为莫高红酒、黄羊河糯玉米,而黄羊河糯玉米在产品质量方面虽然赢得赞誉,但其网上销售量不足公司2016年销售量的0.2%。因此,传统思维和惯性经营方式成为阻碍甘肃农垦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
基本经验:主要以莫高红酒销售方式为代表。原有经销商团队加上新加盟自营网店,市场销售渠道有很大扩展,但成本并未增加。线上产品质量与线下保持相同,在产品价格、包装、宣传实行与线下差异化策略。线上统一管控,规范运营,既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又拓展了网络品牌影响力。
(四)企业电商模式——甘肃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甘肃乐村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把镇、村现有的小卖部、便利店改造升级为“村镇O2O服务平台”的线下体验店,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实现农村电商的发展。
主要经验:抢占农村村镇小卖部,让电商的“触角”接地气,让农民能够购买到品种多样、价格低廉产品的同时,开启了农产品上行。依托“一村一店”打通最后一公里,通过“新农人”代理订货、送货及培训,实现手把手服务,让偏远地区农民学会网购也是扶贫,是最接地气的农村电商。
二、甘肃农村电商存在问题
(一)人才方面
甘肃电商人才匮乏制约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进程;县域缺乏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乡镇农村缺乏独立运营管理网店的实用人才。现实情况是:传统农民不会干,中专人才企业看不上,大专人才接不了地气扎不了根,本科人才留不住,行业整体上待遇较低;院校人才培养理论多于实践,存在教学与应用“两张皮”现象;各级各类培训由政府掏钱,培训对象多为体制内人员,结果是听了激动、看了感动、回去不动。
(二)企业方面
其一,部分市县电子商务虚多实少,“有机构缺头脑”,运转功能肤浅,体现在培训多、孵化少,硬件有、运营空的现象。有的村镇电子商务服务点钱花了、网通了,应用上属“僵尸点”,存在摆包装,装点门面现象。其二,农村电商企业整体上规模小、示范带动能力弱;发展基础薄弱,在信用认证、产品研发、产品包装、持续供货等方面,存在投入能力有限的问题;其三,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重视不够。其四,发展电子商务的原生态条件差,多数是自上而下的推动,行业自发性较弱,还没有产生“淘宝村”。
(三)产品市场方面
销售的本地产品比率高,生产源头多为零散农户;销售管理方式多样,但销售规模较小,存在同类不良竞争现象。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产品的特质,如永登玫瑰、天祝白牦牛肉、兰州百合、静宁苹果、岷县当归、环县小杂粮、成县核桃、秦安花牛苹果、天水樱桃等,这些农产品具有独特的气候、生长特质,这种独特的自然属性是其他地方同类农产品无法竞争的。但是由于本地电商起步晚,同类商户整合能力弱,还无法实现量的扩张,存在不良降价竞争的现象,冲淡了市场形象的良性集中。
(四)基础支撑体系方面
全省农村宽带网覆盖率低,农村通讯、信息不畅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仓储、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成本高,电子商务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1]。
(五)其他方面
全省各县对电子商务重视程度有轻重差别,各县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也参差不齐,县域电子商务区域发展规划存在闭门造车、生搬碰套现象,与本县产业关联度、匹配度不高。
三、分析与对策
(一)总结分析
在国家“互联网+”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甘肃农村电子商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甘肃农村电商的重心放在县域上,核心是政府要主导电商发展,在行政推动上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县域电商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县域经济各个方面,须着力打造电商生态。在起步阶段,要搞清楚本县发展电商的资源优势、劣势、目标、对应政策、支持重点等关键性问题,学会用供给侧改革推动电商健康发展,政府的支持费用一定要用在刀刃上,电商需要什么,政府就支持什么,不能越俎代庖。
(二)对策
1.宏观对策
(1)发挥省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加快电子商务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宽带普及率,切实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大力推动移动网络升级工程,加速互联互通,消除制约瓶颈。在信息技术、网络建设较发达的兰州、天水等地区优先设立集商贸、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大型物流仓储中心②。
(2)着力发挥县域政府的主导作用,重点推进具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的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在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生产县内,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集聚区,整合资源,强化集聚发展效应。政府要大力支持本省特色农产品和大宗农产品网络营销力度,促进品牌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和市场成长。
(3)着力精准施策,在人才培养、产业扶持、技术支持、冷链储藏、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成本补贴、基础保障方面要“一企一策”“一品一策”“一店一策”,要以“绣花”的功夫和耐心大力支持贫困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防止扶持政策撒“胡椒面”。对农垦行业电商、邮政行业电商给予政策上扶持,积极培育农村电商“国家队”。
(4)大力支持已经初具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农村电商“龙头”企业,通过税收优惠、网费补贴、人才培养等多种方式,让“龙头”企业扩大市场、提高质量、提升形象,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真正带动千家万户实现脱贫。
(5)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列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之中,使其由现在1.0版升级为2.0版,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
2.微观对策
(1)着力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经营带头主体,支持具有实践经验的电子商务从业者和职业经理人到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在养殖大户、农业经纪人、农村合作组织中普及网络应用知识,发挥其在网络应用中的示范作用,通过培育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带头主体,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寻找突破口和“先手棋”。引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展组织化、基地化、标准化生产,扶持“企业+基地+网店”“合作社+网站”等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引导特色优势资源县探索“电子商务+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的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
(2)高度重视区域电商发展规划的科学有效性和信息共享性,提升电子商务发展与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的匹配度,保证规划科学有效。争取多方面投资,搭建特色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农业电子政务联动平台,实现三级网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屏障,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生产,增加生产的目的性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3)从政策上鼓励已经进城的农村青年回乡创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村后续发展。回乡青年既了解决农村的过去与现状,也懂得城市的发展需求,他们回到农村创业既能扎下根来创业,又能接好地气冒热气,从而真正实现回乡青年的互联网意识,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种植方法,以及农业市场理念返哺农村。
注释:
①引自甘肃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主编的《甘肃省电商扶贫典型案例选编》,2015年9月出版。
②引自《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发〔2018〕17号),2018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