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微爆破治疗汗管瘤的临床观察
2019-03-17王继文王溪涛吴坤山陈之尧
宁 波,王继文,王溪涛,吴坤山,陈之尧
(1.深圳星源艾美医疗美容门诊部皮肤美容科,广东 深圳,518000;2.重庆华美整形美容医院皮肤美容科,重庆,400000;3.广州美莱医疗美容门诊部皮肤美容科,广东 广州,510600)
汗管瘤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属于附属器肿瘤的一种,小汗腺末端导管分化而形成的错构瘤,常见于女性群体,发病原因和患者体内分泌的情况有关,但也有患者具有家族史[1]。皮损呈粟粒大小、淡褐色,发病率高,青春期、妊娠或月经期会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大都出现在眼睑、面部等部位,散在分布,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2-3]。目前常用的汗管瘤治疗方法是多功能电离子或激光治疗,虽然对患者病情起到一定效果,但创伤面较大、恢复慢[4]。为了寻找科学有效的汗管瘤治疗方法,本次将我院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汗管瘤患者的临床情况分析,并将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微爆破治疗效果与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效果比较,探析上述方法治疗汗管瘤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18年11月-2019年6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汗管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认知、听力及语言能力正常,临床资料完善,病情符合《实用美容皮肤科学》[5]中的诊断标准:存在1-3mm直径的正常肤色/淡棕色、质地中等状的扁平丘疹,也有患者表现为半球形丘疹,表面呈现出蜡样的光泽,病灶散在或者密集对称分布;组织病理学表现:真皮浅层基底样细胞形成囊腔样结构,腔内具有无定形的物质。经专人为其讲解本次研究内容,知晓并同意参加研究;排除妊娠、哺乳期女性、瘢痕皮肤、入组前1年使用过维甲酸类药物治疗、全身急性炎症、感染期、良恶性肿瘤、系统性疾病、血液疾病及精神疾病史的患者[6]。随机将60例汗管瘤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4例和女性26例,年龄19-43岁、平均(30.5±4.9)岁,病灶直径1.2-2.6mm、平均(2.0±0.4)mm;观察组男性3例和女性27例,年龄20-42岁、平均(30.2±4.7)岁,病灶直径1.3-2.8mm、平均(2.1±0.6)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多功能电离子治疗:术前术区表皮麻膏进行四十分钟表面麻醉,用0.5%浓度的碘伏消毒然后脱碘,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给患者进行逐层烧灼,将电压设置在0.5-1.0V之间,选择短火,烧灼到患者的瘤体全部被清除,待烧灼完成后,给患者涂擦金霉素软膏,每天使用2次,见烧灼部位的痂皮脱落时,停止用药[7-8]。
观察组: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微爆破治疗:设备:尖峰二氧化碳,规格型号:PixelCO2,品牌:Alma,代理人名称:飞顿贸易(北京)有限公司,生产日期:2018,03,序列号:CO2S315。治疗方法:术前术区表皮麻膏进行四十分钟表面麻醉,采用0.5%浓度的碘伏消毒然后脱碘。参数:Mode:sp,Power:3.5w,On time:10ms,Off time:40ms,手具F=50mm,Spot size:0.125mm在瘤体中心点进行脉冲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热凝固作用破坏瘤体,术后微孔表面不擦拭,利于结痂修复。术后创面处理:(1)术后冰敷半小时,保持创面清洁干燥,3天后清水洗脸,嘱术区动作轻柔,5~7天后痂皮自然脱落,不得人为剥脱,期间每天使用金霉素软膏两次。(2)术后一周内不要使用刺激性清洁护肤产品,勿用含有去角质的功效型产品。(3)术后一周内避免高温热浴、桑拿、温泉、剧烈运动等活动。(4)治疗后一周内忌烟酒、海鲜、牛羊肉等辛辣刺激食物,慎用阿司匹林、光敏性药物等,慎食韭菜、芹菜、香菜、橙子等光敏性食物,多食富含V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5)治疗后一个月内严格防晒。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表现改善情况,对患者围治疗期出现的轻度渗血、瘢痕增生和局部凹陷、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等并发症。
1.4 评价标准
参照《实用美容皮肤科学》判断疗效:治愈表示皮损均消退,未出现色素沉着和形成瘢痕;显效表示皮损消退程度>80%,未出现色素沉着和形成瘢痕;有效表示皮损消退程度在50%-80%之间,未出现色素沉着和形成瘢痕;无效:皮损消退程度<50%或者未见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计数资料包括性别占比和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用(%)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包括平均年龄数值,用()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比对照组86.67%高(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0.00%比对照组36.67%低(P<0.05)。见表2:
2.3 典型案例
患者女,年龄:45岁,汗管瘤病灶直径1.2-2.8mm大小,上下眼睑散在分布,未有治疗史,病程十年。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微爆破方式进行治疗,Mode:sp,Power:3.5w,On time:10ms,Off time:40ms,手具F=50mm,Spot size:0.125mm,在汗管瘤皮损凸起部分中心单点脉冲治疗,于2019年2月进行1次治疗,术后一周恢复,随访未有复发。见图1.
3 讨论
图1 激光治疗前、治疗1周后比较
表1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汗管瘤是皮肤良性肿瘤的一种,一般累及皮肤小汗腺,常见于女性面部和眼睑周围,严重时可发生在全身多部位,发病久之容易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9]。
汗管瘤的皮损病变位置在真皮网状层1/3-2/3的位置,常见于眼睑周围,而人眼睑周围皮肤较薄,存在不同程度的褶皱,与眼球非常接近,这使得临床治疗操作难度加大[10]。常规方法治疗汗管瘤,虽汗管瘤清除效果良好,但治疗带给患者的损伤不容忽视。王美芳等[11-13]指出,单纯进行汗管瘤突出表面部分气化的创伤较大,术后常见患者出现水肿、疼痛等问题,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遗留色素沉着的机率较大。同时汗管瘤气化程度过深时,则恢复时间延长,患者留疤痕的风险增加,或者是造成较为严重的色素沉着。在临床实际治疗的过程中,操作者为了降低风险,会选择较浅的气化,并未破坏瘤体,而对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这也是患者多次治疗的关键原因,使患者出现色素脱失的风险加大[14]。
汗管瘤治疗的关键在于治疗时要注重对汗管瘤瘤体的破坏,尽量避免损伤正常皮肤。汗管瘤对临床带来的困扰主要集中在短期难以有效治愈,复发率高,常规操作带来的副损伤过重,恢复慢,过深的操作容易留下色沉、色脱、疤痕。利用尖峰超脉冲二氧化碳极细光束优势在汗管瘤中心点直接损伤瘤体,尽可能保留汗管瘤牵涉到表面正常皮肤的同时对瘤体造成实质性损伤,避免因担心损伤过重而操作过浅导致未破坏瘤体带来的汗管瘤多次操作问题,同时也规避了全层逐层气化损伤过深带来的术后肿胀、色沉、色脱、疤痕等问题,并发症少;瘤体萎缩代谢完成的同时病灶区域皮肤恢复平整状态,治疗总有效率100%。临床操作中注意点:1、汗管瘤中心点要确定准确,多颗汗管瘤表皮融合在一起时可以多点处理,二次复诊时剩余未清除汗管瘤基本就会单颗形态清晰,便于再次清除;2、要精细操作,过浅不及瘤体,过深会增加修复时间。相对于传统方式,本方法用时短,治疗过程简单快速,术后损伤轻、恢复快、治愈率高、术后副反应低,适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