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刘邦“慢而侮人”之性格特点分析
2019-03-16王磊平汪慧
王磊平 汪慧
[摘要]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其性格存在很多争议。他最终打败项羽,建立汉朝,自有其不同凡响的一面,但同时,民间对他的评价并不是很高,很多文人也都写过诗作对其进行揶揄。结合《史记》对刘邦“慢而侮人”性格特点的记录,从刘邦这一性格特点的表现、后果、塑造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 键 词]《史记》;刘邦;慢而侮人
劉邦“慢而侮人”的性格特点在《史记》的多个篇目中均有明确记录,《高祖本纪》中直接点出了他“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借高起、王陵之口指出其“慢而侮人”;《魏豹彭越列传》也有刘邦“慢而侮人”性格特点的直接记录;《淮阴侯列传》中萧何劝刘邦拜韩信为相要礼仪具备时,也说他“素慢无礼”;《陈丞相世家》中记载其“慢而少礼,士廉洁者不来”……由此,我们可知,《史记》中的刘邦确实是具有这一性格特点的。
一、“慢而侮人”的表现
刘邦“慢而侮人”的性格特点有多种表现。
刘邦“慢而侮人”的第一个特点是常以“箕踞”的姿态接见人。在阅读《史记》文本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刘邦常以“箕踞”的姿态接见他人,比如郦食其、黥布、陈敖等。郦食其“视沛公为长者”,因此去拜见他,但当时刘邦“踞床上,使两女子洗足”,郦食其看到沛公如此无礼,因此“常揖不拜”,并表示刘邦如果想取得天下的话,“踞见长者”是极其不礼貌并且很难得人心的。黥布归汉面见刘邦时,他正在“踞床洗”,黥布“大怒,毁来,欲自杀”,可见这种无礼行为对人的侮辱程度之大。刘邦经过陈馀之子陈敖的封国时,刘邦“箕踞詈”,以至于陈敖的门客十分愤怒,想要置之死地。不仅如此,刘邦箕踞见人有屡教不改的倾向,如他在见郦食其的时候,“踞见长者”,被教育一番,在召见黥布的时候还是如此。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被刘邦这样接见的人,对此无礼的行为很不满。那么“箕踞”是一种怎样的坐姿呢?据司马贞《史记索隐》中记载:“屈膝坐,其形如箕”,道出“箕踞”的坐姿。《史记·游侠列传》中郭解之客因有一人“箕倨”看郭解而要将其杀死;《战国策·燕策》中也记载荆轲行刺秦王未果“箕踞而骂”,表达自己对秦王的轻视和愤怒;《礼记·曲礼上》教导人们“坐毋箕”。由此可知,“箕踞”是一种很不文雅的坐姿,以这种姿态见人是对他人的不敬和侮辱。
刘邦“慢而侮人”的第二个表现是特别喜欢骂人。如《高祖本纪》中,吕后为其请神医治病时,高祖对医生说其“病可治”的毫无根据的说法进行“嫚骂”;《淮阴侯列传》中,刘邦以为月下追韩信的萧何逃跑时,也是“骂何”“复骂”,韩信请求刘邦封自己为假王齐王时,刘邦第一反应是“大怒,骂曰”;《韩信卢绾列传》中,当周昌举荐赵国的四人为将,他谩骂四人为“竖子”;《郦生陆贾列传》中,沛公骂郦食其“竖儒”,陆生向高祖称诗书时,高帝“骂之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骂刘敬是“齐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确实是很喜欢骂人,而且还会经常使用“竖”“虏”等骂奴仆之类的字眼。他喜欢骂人,不只是在统一天下期间,在统一天下后,也用“功人”“功狗”之类粗鄙的词汇来形容将领的功劳。
刘邦傲慢无礼的表现还有很多。如拥美女接见他人,《张丞相列传》中记载他拥着戚姬见奏事的周昌,《高祖本纪》中记录让两女子洗足的时候接见郦食其;调侃父亲,刘邦统一天下后,当着众多大臣的面,责备父亲在其小时候认为自己不如哥哥;侮辱儒生,《郦生陆贾列传》中记载他不好儒生,见到儒生就摘掉他们的帽子,“溲溺其中”。
从刘邦一系列“慢而侮人”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他在某些方面的做法确实欠妥当,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平民帝王。
二、“慢而侮人”之祸
刘邦的这种行为方式,为自己的帝王之业带来了不少麻烦,小则被批评教育一番,大则引起杀身之祸。
批评教育。郦食其对他“踞见长者”的行为很是不满,并且用作揖不拜、批评教育的方式令他醒悟。周昌奏事时,刘邦拥着戚姬接见他,并且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周昌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周昌针对刘邦这种爱美人、不尊重大臣的行为很不满,直接说刘邦是像桀纣一样的君主,以期刘邦不沉迷美色而专心政事。
险失良将。刘邦以“踞床洗足”的行为召见归顺汉的黥布,黥布因为这种侮辱人的接见方式,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幸亏刘邦将他的饮食起居安排得同自己一个规格,才避免这种结局的发生。韩信拜将时,也多亏了萧何的劝谏,他才没有“拜大将如呼小儿”,挽留住了韩信这一员猛将。要知道,黥布、彭越、韩信这三个人可是“同功一体”之人,对汉朝的建立起到过极大的作用,刘邦却因傲慢的接见方式,差点错失了统一的机会。
错失良将。如果说刘邦因傲慢无礼险失黥布和韩信,那么对于魏豹则是错失良将了。魏豹叛汉后,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魏豹,但魏豹以刘邦“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的性格特点而拒绝归顺,后来多亏韩信,才将魏豹打败。刘邦因自己的“慢而侮人”这一性格特点,错失了魏豹这一良将,为自己统一天下制造了一个如此巨大的麻烦。
引发杀身之祸。《张耳陈馀列传》中记载,高祖曾经到自己的女婿也就是张耳的儿子张敖家里的情景。张敖待高祖“有子婿礼”,但高祖却“箕踞詈,甚慢易之”。张敖对于刘邦这种行为倒是没有太大意见,认为自家的基业是拜高祖所赐,但张敖的丞相贯高、赵午这些义士对这种行为就非常恼火,不能忍受这种屈辱,立志要杀掉刘邦,但因机缘巧合被刘邦躲过一劫。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这一性格特点某种程度上确实为自己的帝王之业带来麻烦,但从总体上来说,并没有造成毁灭性的灾难。究其原因,虽然他在言行上傲慢无礼、喜欢侮辱他人,但他有作为一个帝王的心胸与气魄。他虽“踞见长者”、拥美人见大臣、不重视归顺的将领,但在听取他人的意见后能积极改正、不在意臣子的直言进谏、在其他方式上礼遇人才等,这让其能在群雄纷争的年代脱颖而出。
三、“慢而侮人”性格的塑造手法
反复渲染。刘邦这一性格特征于许多篇目中都可看到,如在《高祖本纪》中开篇明确提到他“无所不狎侮”,借高起王陵之口说他“慢而侮人”,《魏豹彭越列传》中借魏豹之口指出其“慢而侮人”,《淮陰侯列传》借萧何的语言指出他“素慢无礼”,《陈丞相世家》中记载其“慢而少礼,士廉洁者不来”……无论是在刘邦的本传中,还是在其他功臣的传记中,作者都对刘邦的性格特点进行大书特书,突出刘邦的这一性格特点,让读者的感受更加深刻。
多篇互见。郦食其拜见刘邦这一情节在《高祖本纪》和《郦生陆贾列传》中均有记载,通过所记述的文字的实质性对比,我们发现,《郦生陆贾列传》中多了刘邦骂郦食为“竖儒”的言语。司马贞《史记索隐》对“竖”字进行如下解释:“竖者,童仆之称,比以奴竖,故曰‘竖儒。”两者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刘邦这一行为的不满,也验证了《魏豹彭越列传》中魏豹对刘邦“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的性格评价。如此,刘邦厌恶儒生、不尊重他人的性格形象更加跃然纸上。再如,韩信请封为“假王”这一情节在《淮阴侯列传》和《陈丞相世家》中均有体现,都提到了刘邦当着众人的面骂韩信的行为,但《淮阴侯列传》中将刘邦骂的内容展现得更加详细,在有利于表现韩信的人物特点时,也更加突出了刘邦的思想行为和性格特点。
侧面描写。《史记》中通过他人之口和刘邦自己之口说出这一性格特点。如《淮阴侯列传》中通过萧何之口指出刘邦“素慢无礼”,《魏豹彭越列传》中借魏豹之口指出其“慢而侮人”、喜欢骂人的性格特点,《张丞相列传》中借周昌之口说出刘邦接见臣子不顾礼仪的特点。
行为描写。如《高祖本纪》《郦生陆贾列传》中对刘邦“踞床洗足”行为的描写,《韩信卢绾列传》《淮阴侯列传》中对韩信请封“假王”的怒骂,《张丞相列传》中对刘邦“拥美人”“骑周昌项”行为的描写。
四、结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平民出身的刘邦,他身上必然会带着他所出身的阶层的影子。司马迁对刘邦的这一性格特征大书特书,可见其对刘邦在这一方面的表现还是很不满意的。刘邦的这一行为,超出了有知识、有文化人的接受范围,但正是因为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刘邦,而不是虚美的皇帝。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刘向.战国策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3]戴胜.礼记[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王磊平(1963―),男,吉林省长春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史记》的研究。
第二作者:汪慧(1991—),女,江苏省徐州市人,主要从事《史记》的研究。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