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并购战略绩效评价研究

2019-03-16苏靖丹巫宝莹农红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年3期
关键词:宝钢股份并购绩效平衡计分卡

苏靖丹 巫宝莹 农红棉

[摘    要] 并购作为企业的一种发展战略近年来被无数企业实践,并购是否能达到企业预期效果是管理层关注的重点。目前尚无评价并购绩效的权威方法,引入平衡计分卡这一工具并结合关键指标法,旨在对宝钢股份并购战略绩效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得出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宝钢股份;并购绩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3. 014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3- 0039- 03

1      理论基础

1965年Igor Ansoff首次提出协同概念,即企业获得某种潜力机会和企业能力的联系,此后被广泛应用到企业并购重组中,逐渐形成协同效应理论。协同效应又称“1+1>2”效应,指企业并购不是简单的价值相加,而是通过并购后整合創造更多价值。协同效应可细分为以下三种协同效应。

1.1   管理协同效应

管理协同效应是指当两个企业的管理效率存在差异时,企业的管理能力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优化企业管理能力,尤其是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企业可以使剩余管理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1.2   经营协同效应

经营协同效应指由于并购而使企业经营活动效率得以提升,进而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企业价值增长。主要体现为实现规模经济。根据经济学理论,由于土地、劳动、资本等资源的限制,每个企业都在追求最佳的生产规模,使产品单位成本下降,企业通过并购能够促使这种效应的产生。

1.3   财务协同效应

财务协同效应指并购为公司带来财务方面的收益,主要体现如下:①降低融资成本。一方面拥有剩余资金而缺少投资机会的企业,通过并购可以为其他企业带来较低成本的资金;另一方面,缺少资金而处于投资机会较好行业的企业被并购后可以为并购企业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二者可谓双赢。②并购产生的预期效应有助于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并购的发生往往会传递出公司盈利能力增强和发展前景良好的信号,给股民带来良好预期,进而抬高股票价格,加快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进程。

2      钢铁行业现状

2.1   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钢铁行业已经步入成熟期,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转变,钢铁行业也随之发生新变化。自2007年起中国粗钢总产量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首次出现下降,总产量为8.04亿吨,较去年相比下降2.3%,而2016年粗钢产量稍有提升,总产量为8.08亿吨,较去年增长0.04%。

尽管中国粗钢产量增长幅度逐渐减少,中国钢铁行业仍然面临巨大的产能过剩压力。根据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的数据,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自2013年后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而近年来中国表观消费量始终低于粗钢产量,通过两个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我国粗钢产量已经超过市场需求,供给和需求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说明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2.2   钢铁行业组织分散

根据工信部公布数据,近年来我国的钢铁行业集中度处于持续下滑态势,钢铁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CR10)从2010年的48.6%下滑至2015年的34.2%。产业集中度低意味着钢铁行业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不利于形成规模经济。造成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的原因是我国存在大量小型钢铁企业,此类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劣质钢材流入市场,不仅使大型钢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还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供需不平衡。

2.3   经济效益大幅下降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数据,2015年钢铁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 890亿元,同比下降19.05%;实现利税-13亿元、利润-645亿元,由盈转亏,亏损面为50.5%,同比上升33.67个百分点。整个钢铁行业发展呈现低迷状态,大型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不容乐观。2015年财报显示,武钢股份的净利润由2014年的12.57亿元转为2015年巨亏75.15亿元,宝钢股份2015年利润总额为17.91亿元,同比下降78.36%。

3      钢铁行业并购动因

3.1   扩大企业自身规模

首先,钢铁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受钢铁行业的特点影响,通过并购能快速扩大自身规模。钢铁行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需要土地和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投入。钢铁企业的规模决定企业是否能占据更多的自然资源,在采购铁矿石时大规模企业议价能力相对小规模较强。其次,扩大企业规模易于形成规模经济,随着产量增加,长期平均总成本下降使利润增长。最后,为打造世界第一的钢铁企业必须扩大自身规模。世界第一的钢铁公司安赛乐米塔尔粗钢年产量接近一亿吨,远高于排名第二的钢铁企业。

3.2   促进产业升级改造

钢铁行业组织分散不仅不利于发挥协同效应,还使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并购是产业升级改造的途径之一,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同属行业领军企业,两家钢铁巨头的强强联合对于产业升级具有重大影响。钢铁企业通过并购能实现优质资产的持有,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在高效化的企业中往往集中了国家大量资源,这样能够产生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钢铁集团,对提高优势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协同效应等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得钢铁产业能跨越式发展。

3.3   国家政策推动

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去产能的主要任务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是国家去产能的重点行业。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皆国有钢铁企业,受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两家企业的兼并重组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

4      案例分析

4.1   并购双方简介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600019.SH)于2000年2月3日在上海正式注册成立并于同年12月12日在上交所发行上市。截至2016年9月19日,宝钢股份已发行A股总数为16 466 927 224 股。宝钢股份的控股股东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国有企业。宝钢股份是中国现代化的特大型钢铁企业,也是国际知名钢铁企业。宝钢股份专注于钢铁业,在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能源及管线用钢、高等级船舶及海工用钢、其他高端薄板产品等六大战略产品领域处于国内市场领导地位。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600005.SH)由武漢钢铁(集团)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1997年11月7日注册成立,并于1999年8月3日于上交所发行上市。截至2016年9月19日,武钢股份共发行A股股票10 093 779 823股。武钢股份的控股股东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全民所有制企业。

4.2   并购战略绩效分析

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注重财务指标分析,但财务指标不能完全反映企业并购战略是否能达到协同效应。因此引入平衡计分卡这一绩效评价工具,对企业并购绩效进行分析,判断并购是否对企业产生正面影响。

4.2.1   财务维度

财务维度使用关键指标法对宝钢股份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判断是并购后宝钢股份是否产生财务协同效应。本文选取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的三年数据进行分析。偿债能力如表1所示。

宝钢股份并购武钢股份后偿债能力无明显变化。宝钢股份并购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较并购前有所提升。这是由于宝钢股份接收武钢股份的资产及负债,资产和负债结构产生一定变动。流动比率提升是由于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都呈上升趋势,但流动资产增加比例大于流动负债增加比例。速动比率低于流动比率是因为存货及应收账款过多,2017年存货及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高达74%。存货存在跌价风险,应收账款则具有坏账风险,这两项流动资产是否能偿还债务,还需具体分析存货及应收账款的质量。资产负债率略有提升,说明宝钢股份的负债增长高于资产增长,偿债风险相应提高。营运能力如表2所示。

宝钢股份营运能力在并购后得到小幅度提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较并购前提高幅度不大。这是由于宝钢股份的生产、加工和配送的周期相对稳定,并购武钢股份后需要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优化,短期内存货的资金回笼速度难以迅速提高。盈利能力如表3所示。

宝钢股份并购武钢股份后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宝钢股份总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较并购前大幅度提升。总资产收益率提升是因为宝钢并购武钢能减少竞争,扩大市场份额,从而使销售增长,利润提高。销售净利润率提升是因为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净资产收益率上升,说明宝钢股份的投资回报提高。结合宝钢股份负债提高的现象,可以推测宝钢使用财务杠杆的效率得到提高。

4.2.2   客户维度

宝武集团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宝钢股份2016年的客户满意度为91.6分,2015年为92.5分,得分略有降低。可能是由于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在研发、制造和生产等部门存在管理差异,导致产品及服务产生细微变化,从而使顾客满意度下降。宝钢股份的需求抱怨按期回复率、处理满意率和节点内问题解决均为100%,该指标反映宝钢股份重视客户反馈的问题,积极为客户提供解决措施。

4.2.3   内部流程维度

内部流程维度选取管理费用率,即管理费用和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作为评价指标,管理费用率越低说明管理效率越高。宝钢股份2015、2016和2017年的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33%、4.09%和4.45%,并购后较并购前稍有提高。这是由于宝钢股份规模扩大,并购整合时期长导致的。

4.2.4   学习与创新维度

宝钢股份并购武钢股份后,继续坚持技术领先为特征的精品开发战略,因此研发费用增长迅速。并购后2017年宝钢股份的研发投入为53.5亿元,较2016年的36.62亿元增加约46%。研发人数由2016年的1060人增加为2017年的1430人,增长约34.9%。在研发投入和研发人数增长的情况下,宝钢股份的科研成果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优质钢材研发成果,二是学术论文获奖。

5      结    论

从财务维度来看,宝钢股份盈利能力提升最为显著,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变化相对较小。从客户维度来看,客户满意度略有降低,从内部流程维度来看,管理效率稍有降低,有待提高并购整合质量。从学习与创新角度来看,并购后研发费用大幅提高,研发成果显著。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睿林.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J].市场研究,2017(1):56-57.

[2]游道弘. 企业横向并购协同效应分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7.

[3]吴宇飞.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8.

[4]李春玲,高兰.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航空公司并购协同效应研究——以国航星辰计划为例[J].财会通讯,2015(32):83-86,129.

猜你喜欢

宝钢股份并购绩效平衡计分卡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降成本对策研究
异地并购的并购溢价与并购绩效
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绩效实证分析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上市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