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脱“配角综合征”

2019-03-16

特别文摘 2019年4期
关键词:班务副班长配角

所谓“配角综合征”,意为在群体的社会角色分配中,有些人不喜欢出头,甘当团队的配角。一项调查显示:48.4%的人承认有“配角综合征”,甘做配角,缺乏主动性。

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扮演很多角色,主角和配角不是永恒固定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一种人生选择罢了。但如果本身有能力成为“主角”,却因为内心的畏惧和焦虑甘当配角,这种心理有些消极,长期这样会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无法欣赏到高处的风景。

案例一:怕麻烦

小B从小学起就是副班长,一直持续到大学。其间也有几个班主任见他成绩不错,脑子也灵光,有意提拔他当班长,都被小B以各种借口拒绝了。

在小B看来,班长这个职位总是吃力不讨好。比如班级轮到值周,负责全校公共区域的卫生,需要班长和卫生委员一起制订出人员安排表。因为“分配不均”,班长焦头烂额,但仍挡不住同学或明或暗的议论。而小B在这时往往充当协调者的角色,收获了一票民心。

多年的经验让小B发现,在学校,副班长就是一个如同美国副总统的存在,只要班长还在,他就可以高枕无忧;而副班长这个头衔,听上去也算光鲜。所以,这是一个性价比最高的位置。

大学即将毕业的实习期间,有一次,实习生被领导临时安排组成小组,负责做一件产品的宣传方案。单论技术,小B觉得自己完全能够主导方案设计,但协调公司内外的人际关系让小B烦得一个头两个大。最终,另一位八面玲珑的同事成了大家默认的小组领导,小B成了他的副手,负责技术。

后来,这样“不为”的事件多次发生。每次看着主角们在抛头露面的场合侃侃而谈,受到重用,小B也问过自己,会不会嫉妒?不过,自从看到一个小领导天天因为团队成员的小问题四处“救火”,小B就仿佛回到了中学时的那个午后,班主任指着班长问:“你怎么管的纪律,又被扣分了!”

案例二:担心能力不足

海梧:上小学时,我混过几年不上不下的中队长职务,参与班务又不得罪人,很讨老师们喜欢,在同学间也赢得不错的人缘。六年级时,我莫名其妙地被选为班长,心下暗喜,天上忽然砸下了“主角”馅饼,谁不会抱以巨大的好奇和骄傲呢?

然而这一年班长也成为我“主角史”的巅峰,简直短暂、悲情如一束烟火:班级那两三个不服管的捣蛋分子主动挑起战争时,我的温柔“劝降”反而遭来愈发逆反的效果;班主任交代我主持某些棘手班务,在一片消极抵抗情绪中寸步难行、尴尬收场……班主任后来无奈地对我说:“当班长必须要有管理群体的能力,这方面你真的有点欠缺。”

前有长辈对我性格底色的“断言”,后有无限惨痛的班长经历,我终于也在自我认知问题上作了定论:我只适合当配角吧。

但是,命运却让我时不时地亲密接触主角之位,然后一次又一次,有心或者无意,最终与之擦肩而过。中学期间,身为语文课代表的我,被老师“提拔”做团支书。我大惊失色,连连摆手拒绝:“不不不,我只想做课代表。”大学期间,某个校园活动需要总负责人,在我和另一个搭档间产生,我主动找他们说,让搭档直接负责,我比较适合“辅佐”。

后来我得到机会去台湾交流,中间被老师指派带领一帮台湾学生做英语课题展示,合作甚是愉快。一天,我偶然发现组员对我的评价,他们认为我拥有清晰的逻辑、耐心的工作态度以及很合格的团队领导能力。唯一缺点就是不太自信。“不要看扁自己喔,你要相信你的存在符合这个世界的所有要求。”一个很可爱的台妹留言。

蓦然回首,捧着配角的脚本念久了,我已经完全不会惦记甚至去想象一下主角的剧本可能写了怎样波澜壮阔的戏码。

突破成长固化的标签

主动渴求的配角狀态,的确令人不易被伤害、否定,但其中包含的安全感也可能是卑微的。时间久了,就会发觉,是自己强行构建了主角和配角间的鸿沟,然后暗示自己不能跨越一步。在内心深处,因为过度自我怀疑,他们早早放弃了对主角状态探索的一切可能性,同时,更是用力掐断了让其随阅历自然生长的脉络。

当一个人的标签被自我牢牢固化,这个世界也将习惯他的存在方式。习惯与主角之位擦肩,本质上是不自信作祟,封印住成长。

人际管理是一名团队领导的必要能力,可是,并不意味着这扇门对一个性格内向、温和者完全紧闭。更自信、勇敢、执着一些,相信优秀的人总会慢慢找到自己专属的心灵平衡,毫无束缚地自在发展,从而看见不一样的海阔天空。

猜你喜欢

班务副班长配角
一个三角函数配角公式及其应用
我的竞选旅程
“配角”也点睛
故事里的那些配角们
“副班长”上汽加入新能源“补习班”阵营
小班务 大精彩
论副班长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