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
2019-03-16赵永明
赵永明
摘要: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科学合理地配置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做到固定资产配置合理化、固定资产利用最大化,尽量减少资产的闲置浪费;如果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不科学、不合理,容易造成购置的固定资产闲置不使用,浪费纳税人的钱。因此,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配备专业化管理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及分配使用,尽最大限度对本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配置,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购建而成的,是从采购到报废的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资产的预算、采购、配置、使用、处置以及资产监督等环节的管理。固定资产能否最大化的发挥效能,是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能否履行职能的一项重要基础条件。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可以管控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解决单位内部资产占有不均衡的状况,促进固定资产配置的合理化,节约资源,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 有利于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通过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紧密结合,实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从而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有利于规范资产处置摸清家底
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实施定期盘点动态管理,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联合进行盘点清查,管理部门要及时调整固定资产的变动数据库,财务部门要根据盘点结果及时调整账户,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同时形成固定资产盘点报告书,为领导决策提供翔实的动态信息。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意识缺失,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从单位负责人到财会人员、资产管理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分不清哪些资产应作为固定资产来管理,也不知道怎样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更不清楚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导致在资产管理中出现了许多错误行为或漏洞。比如有些单位将成批购买的单位价值低,但使用年限长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图书、塑料凳子等,不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随意处置,使这些资产长期处于失管、失控状态;还有些单位不设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固定资产卡片、不执行盘点制度,这样长期无序的管理造成固定资产流失、损耗时,不能被及时发现、处理,往往都是在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监督部门检查时才暴露出来。
(二)采购预算的编制重视程度不足,准确性较低
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的编制应该是一个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过程。各部门、科室根据固定资产的现有状况、结合预算年度的工作对固定资产的需求情况,编制本部门、科室的固定资产采购预算并报单位固定资产预算编制部门汇总。固定资产预算编制部门则根据财政部门对固定资产配置的要求、各部门、科室固定资产的现有状况及来年工作对固定资产的需求情况,综合平衡来编制单位的固定资产采购预算。有的单位没有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固定资产预算的编制,全凭财务部门的经验或估计,导致固定资产预算的准确性较低,出现固定资产不能满足单位的业务需要或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的情况。
(三)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
目前,政府采购程序已较为严格,但在固定资产入账、计提折旧及报废等方面仍存在漏洞。一是固定资产登记记账时不规范,存在漏登、错登,随意性强,时间久了会造成管理混乱。二是由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员所致,有些固定资产或已经超过报废年限或已经毁坏不能使用,却还是长期堆放在库房,既不清理也不报废,由于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员没有及时上报财务部门,导致账实不符。三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随意性强,有些固定资产还在使用年限之内却提前报废或处置;有些固定资产已超过使用年限,但为了体现业绩,故意保持账面上足够的资产数额,从而导致账实不符。四是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不按程序办理。对于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存在私自变卖现象,不按规定程序办理报废手续,随意处置后造成使用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信息不对称,导致账实不符。
(四)缺乏惩防并举的长效监管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手提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可移动的固定资产,没有入库保管及领用等监管机制,而是由使用者保管,久而久之后就占为己有,公物私占现象严重;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没有按“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缺少惩防机制。使固定资产提前报废,也是导致固定资产流失的原因。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从上到下统一思想,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态度决定一切。首先,应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是固定资产的责任人,并增强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加强其对财经法规、政策等知识的学习,避免出现违规指示工作的现象。其次,更要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财会人员、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使其都能熟练、精确地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才能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按规、按章办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充分发挥其岗位作用。
(二)精准预算,合理配置
1.固定资产配置的原则。固定资产配置需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循既要保证需要,又要科学合理、勤俭节约、从严控制的原则,按照财政规定的配置标准,合理配备。
2.固定资产预算的编制。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單位按财政规定编制下年度部门预算时,各科室根据工作需要编制科室固定资产采购预算,固定资产预算编制部门根据各科室现有固定资产情况及财政规定的配置标准进行审核、汇总,综合编制单位固定资产年度采购计划,报领导班子会议集体研究同意后,再报财政审批。各科室在年度计划外、确因工作需要提出的临时资产采购申请,由资产管理部门提出具体配置意见,视金额大小,报相关负责人或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批准,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
3.健全采购监督。所有资产采购由两人以上共同办理。对单次超过一定数额的资产采购,成立由财务部门或资产管理部门及使用科室及单位审计、纪委等部门共同组成的采购小组实施。
(三)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真实、安全、完整
一是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折旧年限。省级以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作出规定的,从其规定”。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遵循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当月增加或减少的固定资产,应从下月计提或不提;折旧期满后,均不能再计提折旧,对于还可继续使用的要按规范化管理;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能再补提折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也要与自有资产一样计提折旧;发生维修后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延长的,应重新计算折旧额。
(四)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
一是固定资产建档制度。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要分工合作,管理部门要对固定资产建档建卡,财务部门要对固定资产建表建账,全面系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实物与价值形态的统一分工管理;二是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在先前对固定资产造册建账的基础上,定期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严格做到账账、账实相符,对盘点清查发现的差异,要查明原因,同时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按规定进行账户调整,以确保固定资产的真实性,通过定期盘点清查,摸清家底,做到账、表、卡与实物相统一,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固定资产抽查制度。管理部门要对精密仪器或价值巨大的固定资产进行抽查,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四是固定资产责任制度。从固定资产在使用环节中建立责任制,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要求相关人员保管好各自使用的设备和固定资产,对于使用不当引起损坏应查明原因,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1]李春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5(03)
[2]吴亚炳,刘伯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探讨[J].会计师,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