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9-03-16刘永峰赵世梁陈娟杨建伟
刘永峰 赵世梁 陈娟 杨建伟
[摘 要] 根据“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国际化人才内涵界定,给出了高等教育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3. 080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3- 0196- 03
0 前 言
2017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北京市财政局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该项目预计在3年内建设30多个“一带一路”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届时将会为国家培养上千名高级人才。据悉,该项目将会凭借齐全的学科建设和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一大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层次人才来到北京进行深入地学习和交流。该项目设立了多门基础课程,并采用双语(汉语和英语)教学。同时还设立了一些特色课程,如中国发展概况、中国传统文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和国家制度等。这些课程的设立进一步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级人才。该项目充分发挥了北京一流高等教育院校的学科优势,以“走出去”作为培养人才的出发点,为各个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人才交流,推动了教育多边合作模式的发展,加深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促使北京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互助互利,进一步加深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从而构建沟通便捷、合作繁多、交流灵活、关系融洽的和平发展局势;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加深理解,增进友谊,为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开放的平台,提升北京人才培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北京建筑大学作为入选学校之一,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并于2017年5月发起并成立“一带一路”建筑类高校联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1 国际化人才的内涵界定
只有知识储备、眼界以及个人能力都满足国际化要求,并能主动接受挑战、抓住机遇的高端人才才可以称之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应具备的七种素质如下所示:①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广阔的国际化眼界;②深刻理解本专业的国际通用知识;③熟悉并掌握国际上的一贯做法和常规规定;④跨国际的人际交流能力;⑤组织国际活动的能力;⑥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⑦对多元文化具有较高的接受能力,心理健康,政治思想觉悟高,能不忘初心,坚守中华民族的国际风范。
2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
2.1 以人为本,推行素质教育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高等教育来完成,并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基础知识与素质能力两把抓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观念,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成为素质教育模式,被动式教育转变为主动学习式教育,专用人才教育转变为通用人才教育。
2.2 注重创新,培养拥有国际竞争意识的高层次人才
当前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为了适应国家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地寻求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为此树立开放和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眼界开阔、学习能力强、思想活跃以及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的长久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2.3 转变观念,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的高层次人才
教育国际化不断地向更深的程度发展,使得具有国际化意识的高层次人才成为稀缺的人力资源,促使高等教育机构开始转变人才培养观念。需要树立的观念如下所示:①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全球化观念,即要用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待人才培养的过程,提高人才适应国际化需求的能力;②高层次人才资源流动性观念,全球化發展促使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的流失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在国际高层次人才交流中要做到“走出去,回得来,引进来,留得住”;③市场化观念,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树立市场化的观念,实时关注国际人才市场动向,培养国际人才市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④全球化竞争观念,高层次人才应该关注国际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满足全球化发展的需求,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
2.4 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增强师资力量和学科建设的国际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老师的能力同样重要,只有具有国际化师资力量的教育团队才能培养出适应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这就需要老师可以把握住全球发展的动向,同时具备全球前沿的知识储备和科研成果。因此在加强师资团队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注重培养本国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能力,如派遣国内教师出国留学进修、参加国际活动、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等来提升其教学水平,树立其培养人才的国际化观念;②在国内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来增强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如举办老师培训课程,聘请国际知名的教授、专家,积极与国际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进行交流合作,举办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吸引国际高层次人才来到国内进行学习、工作等。
2.5 深化改革,增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人才的交流是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这就要求本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要符合国际化人才的要求,深化教育体系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培养出的开放型与综合型人才可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综合型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全面、适应能力强、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可以很好地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传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专业的设置过于烦琐,淡化了对基础学科的重视程度。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要改革基础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优化学科建设,增加符合国际人才培养标准的课程,提升人才在国际交流中的综合竞争力。
对开放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教育机构的内部性、外部性以及世界性三个方面进行要求。首先,教育的内部性是指在教育機构的内部要实现开放教育资源,将不同专业间的隔阂进行消除打破,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加强交流,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重组,共享学校教学的一切资源;对外部的市场需求进行满足,设置国际化、跨行业化的新兴专业;将学校的学分教学制度的改革落到实处,强制性的必修学分要进行调整降低,设置选修积分的自由选择制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潜力发展。其次,教育的外部性是指教育机构向社会共享教学资源,与社会紧密联系,不仅向学生提供知识文化,也需要对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重视知行合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最后,教育的世界性是指教育机构要有开放的胸襟,做到国际化发展,在教学资源上要积极地与国际院校进行合作,学习国外院校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引进,加强自身院校与国际院校的交流合作,在学生层面上要积极地进行学生交换学习,让学生自身体会到国际交流的优势,让学生参与国际化的实地教学培训,增强国际化的交流学习。
3 结 论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只有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才能提升我国在国际交流中的竞争实力,让我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高层次人才培养机构对国际人才市场的贡献作用不断突显,这就要求我们在搞好本国人才培养的同时,主动加入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队伍中,并能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海燕.“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7(6):52-58.
[2]刘永峰,高振莉.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126-128.
[3]马玉凤.以胜任能力标准为基础的国际化人才管理体系[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6 (2):6-9.
[4]李媚,朱志良,于瑞云.国际化人才标准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求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3,22(1):23-27.
[5]段胜峰,彭丽芳.“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1):103-107.
[6]尤乐嫣.“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科技资讯,2017,35(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