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生命,感悟爱与责任

2019-03-16李爵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峡爱国主义生命

李爵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初中生来说更是这样。本文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出发,阐述如何利用教材资源中的各类主题对初中生进行爱的教育、责任教育和生命教育。以下是笔者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爱的教育的渗透

爱,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同样,爱,也是语文教材的主旋律。爱的内涵有很多,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爱、接受爱、回报爱。

1.爱国主义教育

如果单纯向学生解释“爱国主义”这个概念,相信大部分学生难以获得真切的认识,他们会觉得爱国主义与他们的距离很遥远,能体现爱国主义并离他们最近的事物大概就是每周的升旗仪式了。每学期,分发到学生手中的课本里,语文书总是最受他们欢迎的读物。初一年级的课本里有一篇《鲁迅自传》,在这篇浓缩了自己近五十年人生经历的千字左右的短小自传里,鲁迅先生或直接或间接地表露出自己一心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直的思想品格。纵观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历程,他求学过程中有过三次选择,但那颗救国救民的爱国之心始终不变,从未动摇过。我从鲁迅先生的述志诗《自题小像》中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入手,让学生感受他为真理献身的铮铮誓言;从《自嘲》中著名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体会他绝不妥协的战斗态度,从而让学生明白,一个伟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怎样的,而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自己又该怎样去想、去做。

2.爱父母亲人

这一代孩子,特别是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都比较优越,父母关怀备至,从小到大都没吃过什么苦,可以说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这就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认为家长、老师的爱护和关心都是理所当然的。在语文课堂上,怎么让他们学会爱父母亲人呢?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名作《背影》,就是我用来对学生进行爱“人”教育的优秀范例。文章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只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的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常常让人潸然泪下。我主要抓住父亲的外貌和动作进行重点讲解:当时家中祖母刚刚去世,父亲一身重孝,又失业赋闲,内心的悲痛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自己穿的是普通厚重的棉袍,还倾力为儿子置办了一件贵重的紫毛大衣,亲自送已经成人的准备北上求学的儿子到南京浦口车站;怕儿子路上口渴,不顾自己腿脚不灵便、体态肥胖,执意过铁道攀爬月台去买橘子。父亲对儿子那份浓浓的爱,深深打动了学生。我让学生根据文字的描述及老師的讲解想象当时的情景,引导他们联想生活中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和父母的不易之处,持续一段时间,每天用一段文字记下,周末组织成文。从他们交上来的作文来看,我发现学生们慢慢地不再是如过去那般对父母唠叨充满反感的“熊孩子”了,也能懂得体谅父母工作,明白生活的不易了。

3.爱美好的自然景色

记得自己以前上学时,遇到写景散文,在归纳主旨时常常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这类的套话。后来做了老师,这些套话也常出现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刚开始也是会心一笑。后来,随着教学的深入,让学生走入文本,真正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套话也会成为真心的流露。例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开篇是这样描述的:“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段的描写极美,语言简洁形象,先从正面落笔,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势高峻,山岭相连,山峡狭窄,江水长流;再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课堂上,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三峡风光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之后对课文的内容的讲解,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景方法,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欣赏、赞叹之情油然而生,从而避免了生硬的说教。

二、责任教育的渗透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就什么也做不了,热情是建立在责任感的基础上的。”许多语文课文,就是责任感教育的材料,充满了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比如,八年级,我们学习了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近代中国颇有影响力的大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所写的《最苦与最乐》。他在文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莫怀戚的《散步》中,一家人晚饭后的郊外散步,他自己身上背着老母亲,妻子身上背着小儿子,仿佛背上了全世界,表达了“尊老爱幼”的主题,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对待家庭要尽好一份责任。冯君莉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在让我们感受青海湖绮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是在告诉人们要善待自然,对自然环境我们都有保护的责任……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内涵,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始终贯穿于教学工作中,以健全他们的人格。

三、生命教育的渗透

初中语文教材中那些以阐述生命意义、呼唤热爱生命和敬畏生命为题材和主旨的作品是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残疾作家史铁生把写作与生命完全融合在一起,面对自己瘫痪的双腿,他能调侃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经历了生命的苦难,表达却清新而快乐。他的作品《合欢树》中,那棵小院中的合欢树可以说是史铁生命运的写照,作者洞悉人世与生死,用对坐促膝般的口语化的直白叙述,述说着内心中的深情与生命之至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与学生分享如何看待生命和苦难,将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生命观。生命是如此美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心中充满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让我在教书育人中更懂得欣赏每一个生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也让他们懂得去爱,这也是我工作的初心!

猜你喜欢

三峡爱国主义生命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春到三峡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无花果香溢三峡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