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2019-03-16廖延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课文

廖延杜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这句话说明了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通过写作,可以用文字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倾吐自己的思想情感。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升,是每一个语文教育者的任务。

一、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重要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以一定阅读量为前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诗向我们展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量与质的关系。不少学生写作时常陷于“三十分钟啃笔头,三十分钟磨开头”的困境。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小,缺乏写作素材,势必造成写作时“肚中无货,无米可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通过阅读大量文学作品积累素材,开阔视野,丰富见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在语言、内容和情感上都会显得有血有肉、更有灵动性,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充分体现了丰富的素材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

二、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方法

(一)有效利用现有教材,让课内阅读成为写作的方向标

我们平时作文课课时不够,虽然一周安排两节,但经常被用来上课文或考试。学生普遍感到素材难找,写作时搜肠刮肚,仍无从下手,这与平时缺少有效的、经常的作文训练大有关系。选入中学语文阅读课本的范文,都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所以,语文老师如果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和训练,就能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积累素材,掌握写作技巧。

1.通过课堂朗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做准备

古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现行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的篇章,老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课堂朗读。学生通过课堂朗读进一步对作品进行感悟,就会使自己全身心地进入作品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主人公心灵相通。带着情感去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风采格调、写作思路、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还可以在学生平时的写作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助推作用。以后遇到或想到与其相类似的话题,就会自然而然地活用自己朗读的那些东西。所以说,朗读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2.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归类整理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收集并分类课文素材,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如《背影》《永久的悔》《回忆我的母亲》《小巷深处》等课文属“亲情篇”;《走一步,再走一步》《愚公移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课文属于“励志篇”;《山中避雨》《忆读书》等属于“哲理篇”。把各种范文材料整理在笔记本上,运用到写作中,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教《背影》《永久的悔》《小巷深处》这三课时,老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后,让学生自己在课后把这些课文归为“亲情篇”。另外,老师再要求学生写周记时就可以以“亲情”为主题,把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在写有关亲情的作文时,心里就相对有底,不会觉得茫然。

(二)引导学生从分析课文写作技巧中学会模仿写作

阅读与写作,应当是一种借鉴和创造的关系。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是写作的典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例如:思考这篇文章有哪些写作技巧,语言风格是什么特点等。只有这样,课文信息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感悟。当然,单单思考还不够,学生还应在自己平时的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学到的技巧。只有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能力。

1.从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学习写作的谋篇布局

学生写作文时往往是一看到题目就匆忙下笔,像挤牙膏,想一句写一句,有了这句没下句,最后好不容易凑够数了,结果却是头重脚轻腹中空,详略严重不当。其原因是学生在写作前没有构思,也就不会布局谋篇,写作思路自然就乱套了。例如,《背影》这篇文章以“背影”为全文线索,开头采用了倒叙的写法点题。中间先交代当时的家庭情况和父亲在车站对我的细心关照,体现父亲的爱子情深,為后文作铺垫;接下来,课文重点通过衣着、体型、动作描写突出了父亲的爱子情深。结尾照应开头,抒发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佳作,无论语言还是构思都是学生习作的典范,老师可以在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中指导学生以某一具体事物为线索,写一篇主题为“亲情”的作文。笔者在这样设计作文训练后,学生的习作中呈现出一些好作品,如《爷爷的手》《爸爸的脚步声》《妈妈的头发》等。

2.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品味作品的语言,为写作注入“血液”

每次批阅学生作文时,教师总觉得他们的作文语言空洞无物,如同白开水一样,更谈不上流畅生动。那么,如何使学生的作文语言变得生动活泼呢?经典范文的语言文字都是充满活力的,无论是朴实无华的叙述、生动形象的描写、淋漓尽致的抒情,还是蕴含哲理的议论,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中学习的对象。学生不可能生来就会写优美的语言,所以老师应该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作品语言,特别是那些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教师可以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言风格、作者情感等角度引导学生去品味一篇文章。

再以《背影》这篇佳文为例,朴实无华的语言描写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侧重于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给我买橘子的片段,对学生进行指导。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例如:这部分对父亲进行了哪些描写?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文段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这样设问可以引导学生对“细节描写”“白描”手法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范文的语言风格,写出一段有关熟悉的人的背影或其他部位的片段。经过这一单元的范文阅读和写作指导,学生们懂得了细节描写、白描技巧的运用,懂得了如何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表达真挚的感情。

(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

可以说,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从量变实现质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语文活动,诸如辩论会、讲故事、读书活动及主题演讲会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学生养成在课外阅读中收集有用的素材,为写作提供素材基础。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本,可以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等;也可以是现当代作家散文,比如朱自清散文、毕淑敏散文、村上春树散文,等等。教师可以每周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好书推荐,交流读书心得,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准备好抄录本,做好笔记,记录读书感悟。学生可以按素材、语言、写作思路等方面来收集,平时要经常读读背背,写作时才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笔者的学生在读了《在等待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那个夏天》这篇文章后,学习了其中的写作思路和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写了《我终于战胜了困难》这篇优秀的作文。

3.培养学生养成终生读写的习惯

多年来,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课内范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已是普遍的现象。针对这一点,新《课标》提出要重视课外阅读的建议并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初中学生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课堂内外、书本内外的知识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巧妙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写作中。课内阅读教学是主體,课外阅读是它的延伸、拓宽和深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以帮学生制订一份长期的读书计划,例如,平时每周、每月读一两部作品,并做好读书摘抄。班级也可以每周开展“好书共分享”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懂得和同学分享写作素材、读书感受。这样一来,学生读写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就养成了。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做笔记、多练笔,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成长于课外,真正达到“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语文新《课标》语)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