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的调查
2019-03-16刘灵芝沈秀英朱瑞云蔡丹嬿
刘灵芝 沈秀英 张 晶 朱瑞云 樊 浩 蔡丹嬿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510180)
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视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国际医学教育组织提出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GMER)七大领域中亦包括沟通交流技能[1]。研究显示,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沟通,医患间严重的沟通障碍是目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之一[2]。临床实习或培训的医学生作为刚踏入临床工作的新人,其沟通能力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本调查旨在了解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力措施优化医患沟通能力,从而改善医患沟通现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8年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全部临床医学生进行调查,由带教老师对医学生进行观察并作出测评,共评价临床医学生155名,其中男67名,女88名,年龄18~29岁。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包括医学生所在的科室、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医患沟通相关培训的次数、现在的沟通知识是否满足临床需求等。②医患沟通能力:使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SEGUE量表)》[3]进行调查,该量表分5个维度(准备阶段、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结束问诊),共有25项评价指标,总分25分,得分越高,意味着该学生沟通技能越好。评分标准按照沟通内容项(量表的第1~4,6~11,16~18,20~21,24~25)只要出现1次就给分,沟通技巧项(量表的第5,12~5,19,22~23)只要有1次没有做到就不给分。如Segue量表第一项“有礼貌地称呼病人”,只要同学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就视为得分。Segue量表的第十二项“避免诱导性提问/命令式提问”,只要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出现诱导性提问或命令式提问这一条目就不得分。
1.2.2 资料收集方法
在问卷网上说明调查目的及意义,带教老师以匿名的方式在问卷网上如实填写,共收到调查问卷155份,均为有效问卷。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特征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55名临床医学生的一般特征见表1。
2.2 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
表1 一般特征资料(n=155)
155名医学生中,医患沟通沟通技能得分最高者为25分,最低者为10分,平均分为14.73分,其中沟通技能得分小于15分的学生占41.6%。医患沟通技能量表及各维度的得分率见表2。
2.3 不同特征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比较
女性沟通能力高于男性,接受医患沟通相关培训次数越多,医患沟通能力越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SEGUE量表)得分情况(n=155)
表3 不同特征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比较(n=155)
3 讨论
3.1 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现状
从调查表的各条目得分情况可以看出,我院临床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态度还是积极、主动、礼貌的,在沟通的启动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有礼貌地称呼患者,并能礼貌地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及说明这次问诊的目的,并取得患者配合;在问诊结束前,大部分学生能感谢患者的配合。从本次SEGUE量表测评结果可以看出,我院临床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得分率为58.9%,其中沟通结束维度得分最高为82.9%,其次是沟通启动73.9%,信息给予68.3%,信息收集48.2%,而理解病人维度得分最低,只有45.5%。与李红霞[4]的研究显示医患沟通技能结果得分率为83.78%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该校医学生的《医学伦理学》课程作为必修的选修课,已经有十五年,而本次所调查的医学生虽然也有学相关的科目,但都是应付性,只在考核前背背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了。提示我院的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仍有待学习及提高。从评价表的成绩可以看出,有很多医学生注重问诊的准备阶段和结束阶段,而对于中间的部分忽略了病人的感受,特别是当患者表现出内心的无奈和无助时,学生没有表现出关心病人,没有共情和关注病人这方面的感受;在病人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学生相同的事情时,学生表现得没有耐心,一次又一次地打断病人的说话,而是只想快快结束问诊,让病人感觉不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心与同情,让患者失去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另外,有较多的学生只注重操作技能,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与病人进行沟通,只是反反复复地说几句相同的语言。
在徐静[5]等对医患沟通课程及岗前培训情况的调查结果则显示:64.03%的医学生认为自己在实习过程中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障碍主要是关于疾病专业性问题无法作答,55.11%的医学生认为自己面对患者时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大,46.43%的医学生认为是因为患者的不信任而导致不愿进行沟通,只有7.91%的医学生自信与患者沟通不存在障碍。国外亦有研究显示,临床医学生在确保病人理解、识别病人感受和解释治疗中存在的障碍等方面表现较差[6]。目前国内许多的医学院校的学?习主要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主,而对于沟通方面的学习是少之又少。虽然我国医学院校正逐渐重视医学生人文教育,但困难重重,人文课程占全部课程的比重(约8%)仍远低于发达国家(20%~25%),人文教育的改革之路还很长[7],因此需要探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从本次的调查了解到,许多医学生反应他们的沟通知识多数是到了临床,与患者接触多了,慢慢才学会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慢慢才知道学会沟通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都缺乏与病人沟通的心理准备,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在遇到一些医患纠纷时表现出紧张,焦虑的心理,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乏应对策略,以致于害怕与患者沟通,这些都是与平时不注重医患沟通知识的学习,对沟通不重视有关。提示临床医学生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加强医患沟通相关知识的学习;教育者及管理者应重视并加强医学生们在共情、移情等方面的培训,才能使医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才能更好地提高临床沟通能力。
从带教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沟通知识是否满足临床需求时,有51.6%认为不能满足,因此提高临床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尤为重要。
3.2 不同特征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比较
3.2.1 性别
女性医学生比男性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分数高。这是由于在生理上,人类大脑半球间的连接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更加擅长语言情感的表达[8],更懂得善解人意,更会使用共情,更能理解患者的感受,女医学生在沟通方面更能使患者觉得舒服、亲切。而且女性较男性温柔体贴,更有利于沟通的进行,因此沟通能力较男医学生好。
3.2.2 接受医患沟通相关培训次数
本调查结果显示,参加医患沟通相关培训次数越多的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越高。临床实习是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实习医师处理好医患关系,使其成为合格医生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实习期间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建立正确的医患沟通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带教老师应充分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和监督作用,Schopper[9]等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指导老师的观察和及时提供反馈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医学生也应利用实习期间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提高沟通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4 小结
综合本次调查结果,临床医学教学相关管理人员和带教老师应从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与患者换位思考等理解病人的能力入手,如通过巴林特小组活动、同伴教育/角色扮演、案例演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10-1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树立信心,更好地与病人进行沟通。激励学生努力成为拥有医学专业技术和良好沟通技能的新型医务工作者,向着医者的最高境界“关注病,更关注人;读懂病,更读懂人”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