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集成》疑难字词考七则
2019-03-16关云翔
关云翔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梨园集成》是清末旅居安庆的李世忠编纂成集,由安徽竹友斋刊本。是刊行最早,汇编剧本较多的皮黄剧本选集。清代的皮黄戏流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词句声腔通俗易懂,《中国戏曲史长编》:“与今日所唱各剧,显有巧拙之分。”[1]《梨园集成》自序中所说:“迩来频约善才,删除赝本。用是搜罗妙曲,汇集大成。”[2]但是,《梨园集成》本身即是剧本,是给伶人作教习、演唱之用。有些剧目在现代或消失或雅化,其中仍有大量的语句由于异体字和俗写的缘由难以释读,增加了戏曲文献研究的难度。至今,只有一篇关于《梨园集成》的研究综述。①因此,运用训诂学知识和俗字学知识对《梨园集成》中七则疑难字词进行考释,希望能为戏曲文献的研究做出些许贡献。
1.标、母
竹友斋刊本《新著闹天宫》:“<唱>俺俺俺,俺不过高擎酒几标,再再再,再把金母略略嚼。请了,请请请,俺和恁分手再相抛。”[2]第1册32
“标”字于文意不谐,今谓该字为“杓”的音同俗写字。
“标”,《说文·木部》:“标,木杪末也。从木,票声。”[3]《玉篇·木部》:“标,木末也。”[4]而“杓”,《说文·木部》:“杓,枓柄也。从木,从勺。”段注:“枓柄者,勺柄也。勺谓之枓,勺柄谓之杓。”[5]“杓”为多音字,《广韵·药韵》:“杓,杯杓。”[6]由此可知“杓”为饮器。“杓”在作饮器义时,音同“勺”。慧琳《音义》卷七十三“斟一杓”条:“下常弱反,《文字典说》云:‘有抦木器也。’《考声》云:‘今之杯杓也。’《说文》作勺。今承从木作杓时用字。”[7](54/584/b)
“杓”在作量词时,在古籍中常见。碛砂藏本《续高僧传》卷二十七:“官曰:‘任饮多少,何论一升。’便取铁杓,于药瓮中取一杓饮之。言谑自若,都不为患。道士等闻皆来看。进又举一杓以劝之。”[8]明刊本《三宝太监西洋记》第二十五:“盖着的是一泓清水,约有几杓之多。”[9]682“杓”在作容器时,表示为一升,《集韵·药韵》:“杓,挹酌器。通作勺。”[10]《汉语大字典·勹部》“勺”字条举例《周礼·考工记·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11]“几杓”谓“几升”,体现出来饮的酒多。
又“标”为多音字,《广韵》甫遥切,平宵帮。“杓”亦为多音字,《广韵》甫遥切,平宵帮。二字音同,朱骏声《通训定声》:“杓,假借为标。”[12]“杓”“嚼”“抛”都押韵,因此,该处“标”当为“杓”。
“金母”应为“金丹”之讹,前文虽多次有“金母”,如“你我奉金母之命,看守瑶池,小心伺候”(26页);“这还了得,就此报与金母之(知)道。”(28页)但是在32页又作“这蒙玉帝甚情,王母娘娘美意,说大圣这些东西那里吃的尽”。《汉语大词典》中收录了“金母”条,义项有3个:①古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俗称西王母。②道教语。纳金于鼎,以炼真丹,谓其金曰“金母”。③沙金中之大者。亦称狗头金。
从《汉语大词典》看,似为义项②,实为不然。因为“金母”在道教中非是炼丹之用,而是炼金之用,类似引子。《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八“诡诈”:“可求一铁鼎,容五六升以上者,黄金二十余两为母,日给水银药物,大候足而换之。”[13]《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八十五回:“我七百年前是个金母,大凡世界上的金子,都是我肚里出来的。我七百年后是个银母,大凡世界上的银子,都是我肚里出来的。”[9]第5册136又《后西游记》第十四回:“我有一粒金母借与小圣,拿去埋在西北干方土内,不消一时三刻,这金气自充满大地。”[14]上册266由前文来看,《新著闹天宫》:“<白>看上面挂着五个葫芦,想是炼就的金刚丹,想世人呵<唱>得一粒金丹成大道,想俺老孙呵只当炒荳儿嚼一饱。”[2]第1册30可知,吃的为金丹。
且,“丹”与“母”在书写中,形体相近。如“丹”在行书中作“”,②而“母”写作“”。②400四库本《普济方》卷十四“地黄煎”中有“生地黄、淡竹叶、生姜、车前草、干蓝各切一升。赤蜜一升,母参、玄参各四两。茯苓二两,石膏五两。”[15]其中“母参”不知何解,中医有“人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党参”。《普济方》中注:“地黄煎出自千金方。”《备急千金药方》卷十一“肝虚实第二”:“生地黄、淡竹叶、生姜、车前草、干蓝各切一升。丹参、玄参各四两。茯苓二两,石膏五两,赤蜜一升。”[16]由此可知,“丹”与“母”相混。
因此,戏曲应录作“俺不过高擎酒几杓,再把金丹略略嚼”。
但是,“战”字于文意不合,《说文·戈部》:“战,斗也。从戈,单声。”[3]266由前文知,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后和守天门的天将并无争斗,只说是受邀前来参加蟠桃会,并被赏赐果品酒食,让其带回花果山给众猴分享。
因此“战”字本义不成立,该字当是借音俗字,应该是“赚”才是。
“赚”作欺骗义由来已久,在敦煌变文《捉季布传文》:“圣明天子堪匡佐,谩语君王何是论!分明出敕千金诏,赚到朝门 杀臣。”[20《]续传灯录》卷34:“一火破落户,依旧孟八郎。赚他无限痴男女,开眼堂堂入镬汤。”[21《]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四十八回:“刘先锋道:‘这又是个赚法,我只是一个不赶他,看他把我怎么。’”[9]第3册1312
但是,“战”《广韵》之膳切,去线章。“赚”《集韵》直陷切,去陷澄。从音韵地位上看,二字音不同。《字汇·贝部》:“赚,床陷切。音暂。重卖也,又错也。”[22《]正字通·贝部》:“赚,仓暗切,音暂。重卖也,错也。”[20]457《3中原音韵》中“暂”为精母去声“咸盐”韵,“赚”也为照母去声“咸盐”韵。在《中原音韵》中“战”为照母去声先天韵,在《洪武正韵》中“战”是照母霰韵去声。皮黄剧中,承《中原音韵》多用“十三道辙”,“赚”和“战”同属于言前辙,二字声母相同,同属一辙,因此可以通假。
在戏曲中常常用“赚”“战”押韵。又有“占钱”,《海上尘天影》第四十七回:“但能使钱,不能佔钱。什么稀罕,他老子这个年纪,已经学做生意了。”[23《]明清小说俗字典》中“占”字条:“‘占’或作‘战’,表示赚钱。”所举书证为《集成》清刊本《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第二十七回:“夫人哭到:‘我儿虽是这说,只是如今四海茫茫,若无盘费,寸步难行,叫我如何不苦?’小姐道:‘只好且战且走,哭也无益了。’”[19]799曾良先生《明清通俗小说语汇研究》[24]第六章例举了“赚钱、占钱”词语多种字面的探讨。“占”“战”音同,由此可知不同字面记录下的词语的变化。
因此,应作“被他赚出天门,就此同上灵霄奏闻玉帝。请”。
《新著百子图》:“<文>唱:‘我的儿且把心放宽,七年后衣锦荣归还。勤理国事休懒堕(惰),演武修文一身,切不可悞使黎民怨,刑守法自安然,保守旧章遵先劝,四夷拱手享太平。’”[2]第2册24
在俗字中在形容人的时候常见用“女”或者“亻”与该字的部首相替换。如“标”的俗写有“嫖”,《明清小说俗字典》中所举书证为《集成》清刊本《说呼全传》第一回:“昨日公子游春,见了东庄赵大郎的妹子凤奴三姐,生得嫖致,要娶她做妾。”[19]41又有写作“僄”字,同《明清小说俗字典》中所举书证所举为《集成》清刊本《大清全传》第七十五回:“美貌僄致,令人可爱。”[19]41上文中的“伙”中的“”声符应该是“己”,即从亻己声,为“计”的俗写。而从“亻”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前一个字“伙”的影响,偏旁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与人相关,因此改换为“亻”。“一身”中“”字,其偏旁可能并非是从“女”,可能是从“亻”,即“”字。
“一身计”指自己谋划。该处唱词,大多数句尾押韵,如“宽”“还”“怨”“然”“劝”但是仍有“堕”“平”这些不押韵字作尾,可知此句唱段应该是不强求押韵的。“演武修文”指演练武艺,修习文章。这是文王去朝歌前,对伯邑考的嘱托。这是对伯邑考的劝勉,意为让其修身学习。
该本戏曲用字多俗字讹误,或转换形符、声符,或减少笔画,或者用音近音同的字进行替换,因此在分析字形时应该注意俗写规律。
3.兒
《新著闹天宫》:“<油葫芦>俺只见雄威纠纠勇如霹,不住了号天齐,只见那往来南北重入东西,他那里逩驰一似如兒。”[2]第1册35
在“如兒”这个词,辞书未载。于文意难以理解。
因为该句处于唱词部分,大多讲究押韵。如“霹”“齐”“西”押韵,因此“如兒”的“兒”应该不是本音,“兒”除了有“子”义之外,有另外读音字义,《广韵》五稽切,平齐疑。音同“尼”。又句中“如兒”应该是比喻,将奔马比作“兒”。
在古籍中“狻猊”和“野马”都属于善于奔跑的野兽。《穆天子传》卷一:“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26]因此在小说中常常用“狻猊”比作奔跑的马,如《封神演义》第三十五回:“银盔荡荡白云飞,铠甲鲜明光灿烂。滚滚人行如泄水,滔滔马走似狻猊。”[18]第2册408《大唐秦王词话》第十三回:“马来马去狻猊走,人撞人冲虎豹跑。”[27]《大唐秦王词话》第二十八回:“马似狻猊驰电走,人如铁鹞逐风行。”[28]612后来,用“狻猊”代指善奔的马,如《坚瓠集》十集卷之一:“狻猊,穆天子马。”[28]
“狻猊”在古籍中常简称为“狻”或为“猊”,如《漱玉词》:“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29]如《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一:“龙宫梵说之偈,必萃清台;猊吼贝叶之文,咸归册府。”[30]又“狻猊座”,简称为“猊座”,如《敦煌歌辞总编》卷四:“他时猊座,上答酬恩。”[31]由此可知“如兒”即“如猊”。
5.撒臭/撒轻
《新著双义节》:“<生>百户,我讥余子,要他早成功名,你是甚麽人,亦来撒臭他。<小丑>相爷重他,小官亦重他。相爷轻他,小官亦轻他。无什么外意。<生>胡说,扯下去打。<打介生占>住仗。摘下官告(诰)打在马房。<小丑>数月享富贵,一旦受贫穷。莫怪主情薄,原因我撒轻。哎,罢了罢了。”[2]第4册87
其中“撒臭”“撒轻”词典均未收录。搜寻点校本《双义节》中作“你是甚麽人,亦来讥笑他”[32]。又小丑的唱词改为“数月享富贵,一旦受贫穷。莫怪主情薄,只怪我不通。哎,罢了罢了”[32]42。将原本的“撒臭”和“撒轻”改作了“讥笑”和“不通”,这种雅化改变了词语的原貌,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词进行考证。
“撒臭”义同“讥笑”无疑,结构为动宾结构,其中“撒”为动词,“臭”为被支配意。“撒”读为阴平时,《汉语大字典》中收录了已下义项:①张开;放开。②散放。③泻出。④尽量施展或表现出来。⑤舍弃;甩开。⑥弯着。⑦放(对);结成。
“撒”在组词时和名词相组合产生的词语常为元明戏曲俗语词,属于固定搭配,且义多为故意表现,如“撒娇”“撒泼”“撒野”等。而“臭”,《汉语大词典》中收录义项有:“引申为形容厌恶,狠毒的贬词。”[33]《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收录“臭”为“恶言相待”[34]。并收录了“臭白”义为“嘲讽,讽刺”。因此,“撒臭”应该意为“故意用狠毒的言语来达到侮辱对方和贬低对方目的”。又有“撒沁”或“撒訫”,“沁”,音“qìn”和“轻”相比,只是减少了鼻音,这在方言口语中较为常见。《汉语大字典》中收录了一个义项和书证:“用同‘吣(唚)’。骂人的话,犹‘胡说’。元佚名《黄钟·醉花阴·赏玩》:‘玉山颓织手双扶过……捻吟髭半将衫袖亸,撒一会沁,打一会睃,要认得周郎是我。’”[27]1687《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中将“撒沁”释为“撒娇,撒赖”,书证为:“《西厢记》剧三本四折小桃红曲:‘忌的是知母未寝,怕的是红娘撒沁。’”[35]《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收录了“撒沁”义为“寻开心,奚落”[35]7020。应该是在特定的语境中,由“骂人”义转变为表示亲昵的“撒娇”义。可知“撒沁”“撒吣(唚)”和“胡(混)吣”义同是“撒轻”。由《双义节》戏曲上下文可知,“百户”轻视“范睢”用言语讥讽他,由此可知。而“撒轻”则为“奚落、嘲讽”义,点校本中将小丑念白的最后一句全部改换,应为不知原义因故。
6.血而
《新著百子图》:“<孤>姜文焕,祖父为商臣,世爵公侯,坐镇东鲁,方伯为首。不想昏王恣行不道,贪恋酒色。血而忘山河,置炮烙,出(屈)害大臣……杀妲己与天下除害,诛纣王,定成汤太平。”[2]第2册61
文中的“血而”难以理解,今以为“血而”即“遂而”。
“血”,于文意不合,《说文·血部》:“祭所荐牲血也。从皿,一象象形。”[3]100大正藏本希麟《音义》卷九“迸血”条引《切韵》:“血,浓血也。”[36](54/973/a)
因此“血”可能是音借字,又因为在《自焚摘星楼》中:“纣王罪恶实盈,杀妻殊(诛)子,剖贤人之心,造炮烙,阻忠殊之只,设虿盆养宫人肉,杀剥大臣,破(剖)腹唸(验)洗,三刚(纲)尽绝,五伦全无,天愁民怨。”[2]第2册46今点校本中作“更验骨敲髓,剖腹取胎”[37]。《封神演义》第九十七回:“甚至敲骨看髓,剖腹验胎。”[18]第5册486由此可知,《自焚摘星楼》中“破(剖)腹唸(验)洗”即“剖腹验髓”。
“髓”音“洗”,“髓”,《广韵》息委切,上纸心。“洗”,《广韵》先礼切,上荠心。从《广韵》来看,“洗”是心母四等,“髓”为心母三等。舌尖音受到舌面前元音的影响,发生变化。但是在这种变化前,某些字的韵头发生了变化,因此就没有发生舌面前化的转变。如“髓”即韵头发生了变化,因此就没有发生同化作用。
虽然该《集成》本为皮黄戏,但是由于是在安庆所编,作为教习当时伶人的剧本所以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安庆方言的影响。《地方戏曲音韵学》中介绍了安庆方言韵母的主要特点,其中就有“普通话中的[uo、uan、un、uei]韵母,多数在安庆方言中丢失韵头[u]后分别变成了[o、on、n、ei]韵母”[38]。
因此“髓”在安庆方言中的读音应该是没有韵头[u]的,即音“seì”。由于安庆所处在南北方言相杂之地,因此声母系统也有地方特色。《全曲选·关汉卿<望江亭中秋切鲙杂剧一卷>》:“(张千)云:‘我若吃一点酒呵吃血。’”音注:“血,希也切。”⑥读音和现在普通话相同。但是在安庆方言中较为常见的是舌尖音和舌面音相混。
如今在安庆方言中,“压岁钱”读作“压细钱”,这就是舌尖音和舌面音相混的缘故,在该本《集成》中常见[]和[]相混。
在安庆方言中,保留了入声的缘故,“血”在安庆方言中读为入声,读音短促,音和“遂”的韵相近,又因为舌尖音和舌面音相混的缘由,因此二字的音在安庆方言中相近。又因为,该处“血而”所表示的是对上文的递进,在古代汉语中表示顺承的副词中,“遂”义为“于是”,“而”为语气助词。
因此录文应作:“遂而忘山河,置炮烙。”
7.胜筋
《新著摘星楼》:“女娲白:‘我把你这孽藏(仗)造下炮烙虿盆酒池肉林,将周岁童男取下胜筋煎熬仙汤,敲骨唸(验)洗,部(剖)腹唸胎。难道不害百姓殷寿江山就能败么?’”[2]第1册81其中“胜筋”于辞书未载,今用汉语史相关知识结合方言进行考释。
同该本:“<牙>白:‘陛下拾罪,餐饮者不过山珍海味,流连忘反。今陛下寅夜暗纳妖妃喜妹,贵人达(妲)姬等。酒肆欢乐,将男童取割我髯以做羡汤,绝万民之嗣,残忍惨毒,极古今之冤,罪之十也。<唱>听信那妖妃话作恶太甚,将百姓周岁童抽长髯今,将望童男逆热水煮汤你饮,从古来今未见这恶贯满盈,合皆你六百年龙脉以尽,你比那夏幽王更恨十分。’”[2]第1册66该句唱段疑难颇多,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我髯”“髯今”和“胜筋”为同一义。
搜寻《集成》本《封神演义》中作“信妲己以童男,割炙肾命,以作羹汤”[17]第5册450。今标点本《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中作:“<姜尚>餐饮者不过山珍海味,今昏王暗纳淫妃胡喜妹,伴妲己在鹿台酗酒肆乐,流连忘返。竟将童男割肾,以作羹汤。绝万姓之嗣脉,残忍狠毒诚古今之未有。罪之十也。<唱>听信那淫妃话作恶太甚,将百姓周岁童割肾丧身,稚童男溺热水煮汤你饮。从古来未见这恶贯满盈,合该你六百在气数已尽,你比那夏桀王更狠十分。”[39]
因此“肾今”或为“肾筋”,在安庆方言中前后鼻音不分之故,因此“胜筋”也应为“肾筋”义。
在《集成》本《封神演义》中作“肾命”于辞书未载。在中医中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医方集解》:“<真武汤>真武北方之神,一龟一蛇,司水火者也,肾命象之,此方济火而利水,故以名焉。”[40]因此“肾命”即指“肾”。
“胜筋”即“肾筋”,亦于辞书未载。“筋”字《汉语大字典》中收录了5个义项:①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②肌肉。③静脉管。④泛指像筋的东西。⑤姓。
《针灸大成》卷十:“小儿身跳,推肾筋后四心揉之。”[41]卷十55“肾筋”应为穴道名词,于戏曲中文意不合。
在安庆方言中,见系开口舌面音常读作舌根音。因此“筋”可能并非是本音。今以为该字当读作“根”,《云笈七签》卷十九:“经曰:‘食月之精,以养肾根,白发复黑,齿落更生,己乃得神仙。’”[42]因此“肾根”义同“肾命”指肾。可补辞书之不足。
结语
俗字词是阅读古籍文献中的难点,而通俗小说戏曲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俗字和口语词。蒋礼鸿先生在《中国俗文字学研究导言》说:“俗字者就是不合六书条例的(这是以前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实际上俗字中也有很多是依据六书原则的),大多是在平民中日常使用的,被认为不合法的,不合规范的文字。”[43]俗字反映了一个时代社会文字的使用情况,同样的在戏曲中也常见“俗语”,这些“俗语”多是使用音借字来记录当时的口语、方俗音,这就为古籍的研究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因此,从俗字词着手有助于对文献的整理和其他学科的研究。
注释:
①李冬冬.竹友斋刊本梨园集成[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4,(3):103-107.
②卢公.中国书法大字典·行书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13.
③卢公.中国书法大字典·草书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446.
④书学会.行草大字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598.
⑤吴澄渊.新编中国书法大字典[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1:1106.
⑥臧懋循.元曲选[M].明万历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