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探究
——以《共产党宣言》为文本视域

2019-03-16凯,亓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大众化宣言

李 凯,亓 光 勇

(1.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1;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本主线之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生动化、具体化和日常化,从而使人民群众能够在思想上接受马克思主义、在行动上贯彻马克思主义,进而更好地指导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了“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41的时代新要求。《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元典”,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精粹。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上,进一步研读《共产党宣言》这部伟大著作,进一步在其中寻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与方法,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真正掌握群众与武装人民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极为必要的。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在党的诸多重要文献中也多次提及这一命题。在中共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中,我们党鲜明提出了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的思想论断。随后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将马克思大众化上升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当前,在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明确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任务。大力促进马克思主义实现大众化,不仅是党一贯坚持的重大理论方针,同时也是每一位理论宣传者的重要工作使命,更是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点关注问题。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在方法上将马克思主义由最初的理论抽象转变为具体形式,从而使普通大众了解、接受和掌握,并且自觉地将其确立为自己的价值观,成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生动化、具体化和生活化,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通俗性和针对性的特点,进而实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使人民群众成为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力量的最终目的,真正做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运用、发展和实践的过程。

二、《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元典”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问世。自其诞生之日起,《共产党宣言》以理论的科学性、文风的朴实性和明确的针对性,在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元典”,必须追根溯“元”,在《共产党宣言》中寻求灵感,探求经验,促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进程。

(一)成为“元典”的根本:思想的科学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直接动力、“两个彻底决裂”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深刻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运动趋势,是无产阶级争取人类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正如列宁所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4]

马克思主义能够一直鼓舞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努力,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理论、运用的方法具有科学性、逻辑性与时代性。在文中,马克思、恩格斯不单单是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的研究进而得出社会发展的一般特征,而且善于以史为鉴,将历史的一般规律与当前社会的时代特征相联系,从而得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符合人民大众需要的结论。譬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5]31。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虽然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不同阶段的非同一阶级始终没有摆脱阶级的对立,并且他们简练科学用一句话将这一观点进行了归纳,指出了“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5]31,同时他们结合自身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联系资产阶级自身的特质,指出了在“资产阶级的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5]32因此,阶级斗争的理论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在资本主义社会是适用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原理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总结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进一步结合他们生活的资本主义时代特点,经过严谨的分析才得出的科学认识。其具有理论的科学性,为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信服,鼓舞人民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而艰苦奋斗,这也是其能够成为“元典”的根本所在。

(二)成为“元典”的关键:文风的朴实性

有人曾这样赞美《共产党宣言》,称“它的诗句像图画那样绚丽多彩,像诗歌那样饱含情感”[6],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文风极为朴素、通俗易懂且具有感染力,其文笔能够直击人的内心,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显著特征之一。

《共产党宣言》通篇语言通俗形象,符合无产阶级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说,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破“真正社会主义”的本质时指出,这样的社会主义,究其根本就是“政府用来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毒辣的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补充”[5]59。文章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不失犀利的嘲讽,更是使得读者能够读文明义。再比如说,马克思、恩格斯在揭露资产阶级本质的时候指出,资产阶级是“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5]34。没有过于华丽的语言,没有足够思辨的文字,也没有文学的高高在上,但却闪烁着睿智的光辉。正是因为这些不加修饰的朴素语言,才使得当时文化素养相对较低的工人阶级可以认清资产阶级的本质。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凭借其朴素无华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辞藻与简明精要的文字而深受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的支持和拥护。《共产党宣言》的这种语言朴实性向世人展示了文字的独特魅力与特殊作用,让世人懂得了理论必须要贴合民意、符合民情与深入民心,这也是其成为“元典”的关键原因所在。

(三)成为“元典”的基础:明确的针对性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广大的无产阶级普遍处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状况,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要想使无产阶级接受自己的理论,便不能拐弯抹角、长篇大论和套话连篇,必须有针对性地对无产阶级进行理论教育和思想宣传。

纵观《共产党宣言》通篇的写作风格,它总是能够开门见山和直奔主题,毫不掩饰共产党人的目的、意图、任务与观点,也毫不留情地将斗争的矛头直指旧欧洲的一切反动势力。例如在马克思、恩格斯论及无产阶级如何取得斗争胜利的条件时,就不加掩饰地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对资产阶级斗争的胜利,就必须组织起来,由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领导。《共产党宣言》通过运用凝练的语言和通俗的辞藻揭示共产党的性质、基本纲领与策略原则,使得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这些概念、轻松自如地熟悉这些政策、坚定执着地执行这些指示,并且能够毫不含糊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有力地批驳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责难,正如他们公开宣称的一样,“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5]66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不仅批判了资产阶级,也有针对性地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进行理论武装与政策教育,并且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发挥了理论宣传的作用,实现了联合无产阶级的目的。因此,《共产党宣言》不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元典”,是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主要文献。

三、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究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元典”,在领导、发动广大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世情、国情和民情都与19世纪中叶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共产党宣言》仍能有力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要坚持理论的科学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我国始终面临着多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与挑战,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1]9。要想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立住脚跟、稳住根基,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坚持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反映客观世界本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苏东剧变之后,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和右翼学者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对马克思主义引领群众思想与凝聚群众力量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进程。在方法的选择上,我们不能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应该坚持采取比较的方法,用事实教育和说服群众,让群众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理解。

(二)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要坚持文风的朴实性

列宁曾经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7]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大众实践,并扎根于人民生活,如果马克思主义脱离了这一根本,所用语言“花枝招展”,其表述必然也只能是纯粹的抽象思辨和单纯的概念演绎,就难以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就难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1]4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思辨性的学术话语和抽象性的哲学原理向日常性的大众语言转变,确保人民大众能够真正做到看懂、听懂、理解、信服并付诸实践。例如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三大法宝”“糖衣炮弹”“纸老虎”等词语、邓小平同志所讲的“摸着石头过河”“发展才是硬道理”“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等话语、习近平同志所讲的“中国梦”无一不是浅显易懂和贴近民众的,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得到了人民的信赖,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理论的宣传方式多种多样,文本的传播是重要的宣传方式。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通过通俗的文本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如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就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唯书本化用“本本”一词代替,使人民大众能够很容易理解要反对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书本为“圣经”,不结合发展实际的那种做法。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需要不断改进文风,以实现人民大众能够认真理解、深入贯彻与认真落实的要求。

(三)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要坚持明确的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26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大众化,是因为它能结合时代的发展特征与所处的现实环境,准确把握人民大众的发展需要,并且能够创造科学的理论指导大众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当前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与19世纪有了显著的差异,因此,“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1]26,有针对性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理论宣传和思想引导,真正展现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时代的变化必然会引发人民大众需要的变化。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因为它的主张与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时代诉求相一致、与富国强民的实践需求相契合、与人民群众的发展要求相匹配。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在人民大众的实际需要上,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才能真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大众所接受。

马克思曾经强调:“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8]因此,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精神追求的动态变化,要始终落脚于人们密切关注的民生领域,要有针对性的对大众在物质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要为大众提供正确价值判断的理论指导,要为解决实际问题探求有效的措施和可行的办法。要坚持民生导向,坚持“人民利益无小事”的政绩观,给予人民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物质保证。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大众化宣言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杭州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先进性别文化的凝练与大众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