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理念*

2019-03-16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6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言

张 云

(庐江泥河中学 安徽合肥 230500)

一、“核心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的提出,必将引起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变革,语文学科要承担起相应的任务。基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制定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这就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语文核心素养)。那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呢?

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二、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和结构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建立在“语言建构和运用”基础之上的。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只有在语言实践中丰富言语经验,积累语文知识,构建出自己的语言体系,才能在生活中熟练运用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小学语文教学层次大部分属于识字、组词、造句层面,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分阶段进行组词、造句练习,让学生体会词句的含义和感情,并化为己有,在日常生活中熟练运用,提高语言建构表达能力。

2.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要求学生能感受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欣赏优秀的作品,能体验出丰富的情感,激发审美想象,并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3.思维的活跃与提升

思维是一种能力和品质,是人的智力核心,思维品质培养应当是教育教学的中心。在语文课程中,思维得到良好发展有利于语文能力的提升,如解读文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课文内容,不断思考,体会课文的主旨,提高语文学习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模式。

4.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包括传承和理解两个方面。文化的传承是借助于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的理解是认同中华文化,并且理解、包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学习、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对待外来文化则要吸取精华,去除糟粕。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1.钻研教材,设计不同课文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现行语文课本题材广泛,以核心素养理念审视选编课文意图,不难看出:编者是想通过这些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明确课标修订任务,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与课标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可以把多篇课文整合联系,设计不同课文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如苏教版三上的《北大荒的秋天》《庐山的云雾》、四上的《九寨沟》等写景文章,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核心素养具有突出价值;四上的《诚实与信任》,让学生明确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具有对“健全人格”这一核心素养的突出教育功能;四下的《走,我们去植树》,具有较高的“劳动意识”这一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二上的《小鹰学飞》、二下的《学棋》等文章,让学生了解自主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具有“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的教学功能;四上的《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对培养学生“勇于探究”这一核心素养也具有突出价值。

2.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新课标提倡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孩子从小就要坚持大量阅读,通过阅读,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能力,丰富文化底蕴。传统的教学只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向课外的延伸,因此学生所得有限,语言运用能力差,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师应创建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教学新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大量的阅读。

首先要帮助学生选好书目和内容。有些书并不适合孩子阅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读名著,新课标要求孩子阅读的书目90%以上都是名著。教师可寻找最适合班级学生的文章让学生阅读,每个星期都布置任务,让学生读一本好书并摘抄精彩的词语、句子和片段,还可以写读后感。其次,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自己带一些好书,建立班级图书角,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此外,每星期三下午都抽出一节课开展阅读汇报交流活动,让学生讲故事、展示自己的作文等,激发学生兴趣。

3.关注语言的组织表达运用能力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而阅读是加强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阅读包括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我们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 在教学中可推荐语言表达丰富的相关课外读物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读物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作文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科学设计课堂练笔活引领学生“读写结合、读中学思、用写促读、读用联动”,增加学生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整体提升。

4.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思考习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如教学《三打白骨精》,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孙悟空一次打不死白骨精,而要三次?在讨论中,学生可体会到“三打白骨精”能够展开故事叙述,更能体现降妖除魔的艰苦不易。再联系孙悟空坚定、机智的性格,进一步探究:如果唐僧能退下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孙悟空会不会离开?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散思维,从而深刻把握人物的形象。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思考和有关人生经验的感悟,丰富个人修养,对于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5.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包括“鉴赏”和“创造”两个方面,其中鉴赏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鉴赏的目的。

(1)字斟句酌,进行审美鉴赏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赏析语言的能力,对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标点符号等进行品味、揣摩,体会其丰富内涵、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感受语言的魅力。

(2)分析探究,对文本的审美理解

感知美是对审美对象的外部的认识,而鉴赏美则需要走进文本深处探究、欣赏和品味语言内在画面。如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用多媒体展现“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以及“斜风细雨”的意境,让江南水乡风光的美感流入课堂,斜斜的风和细细的雨从学生眼前轻轻地飘过,在落满桃花的水中,肥大的鳜鱼慢慢地游着,一位已被春景陶醉的渔翁正悠然自得地在富有动感的、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垂钓……整个课堂都可感受到江南风味的宁静之美。

6.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继承发扬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巨大的精神宝库,如古代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民族精神,现代的长征精神、抗洪抢险精神等,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中国历史文化有四大发明,有脍炙人口的神话、寓言故事、古诗文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人民思想的精华。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老一辈的优秀精神,汲取中华民族思想的精华。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情、家国情,为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为民族英雄、国家昌盛而自豪。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应立足课堂教学。先明确学习蕴涵人文情怀的课文,如:学习《长江之歌》,学生感受到长江的源远流长,读《竹石》,感受到革命者立场坚定、坚忍不拔的胸襟;读《长城和运河》,感受到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再回归日常生活,如教学《陈毅探母》,让学生回忆具体生活情节,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对自己的爱;然后鼓励学生开展回报母亲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再次体会,从而增强个人的人文情怀。

四、结语

在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的今天,我们要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活跃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遵循教育规律,优化教学体系,培养出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方面共同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语言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