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中医药期刊栏目内容整理与学术价值分析
——以江苏地区馆藏为例*

2019-03-16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3

中医文献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国医医案民国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3)

李文林 张 云△ 杨丽丽

民国(1912年1月—1949年9月)是中医药现代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西医的传入以及中西思想的碰撞、冲突与交融,给中医学术带来了数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中医药学术传承不可或缺的资料,民国中医药期刊既是当时中西医论争的参与者,也是这场论争的记录者,对考察中医药学术的演变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此,我们以江苏地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收藏的民国时期江浙沪出版的50种中医药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栏目设置及主题内容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以期为从学术传承的角度了解民国时期中医药发展的样貌提供参考。

期刊分类

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期刊主要由中医药名家、中医药从业人员、中医药学术团体、中医药学校、医院等编辑出版[1]。根据办刊目的、读者定位及期刊内容之不同,当前江苏各类图书馆中收藏的民国中医药期刊可分为综合类、学术类、普及类三类。

1.综合类

综合类期刊的读者定位既有社会大众,也有中医药从业人员、中医药学校的学生和中医药爱好者。刊载内容有中医药行业的时政、舆情信息,也有中医药学术理论与临床实践内容。调查发现,目前江苏收藏的江浙沪出版的中医药综合期刊有25种(见表1)。

表1 江苏收藏的民国江浙沪出版的中医药综合期刊统计表

2.学术类

学术类期刊的读者定位为中医药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和中医药学校的学生。刊载内容以专业性强的“论文”、“专著”、“学说”、“讲义”等内容为主。目前江苏收藏的江浙沪出版的中医药学术期刊有21种(见表2)。

表2 江苏收藏的民国江浙沪出版的中医药学术期刊统计表

3.普及类

普及类期刊的读者定位为社会大众,期刊内容以中医药常识性文章为主,也有当时常见病、流行病的发病情况。目前江苏收藏的江浙沪出版的中医药普及期刊共计4种(见表3)。

表3 江苏收藏的民国江浙沪出版的中医药普及期刊

栏目分布

栏目是展现期刊总体结构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期刊的办刊思路、学术水平和整体价值最先体现在栏目的设置上。从刊物的编辑体例,发刊词、目录、内容说明等角度统计发现,50种中医药期刊中,有39种刊设有固定的栏目,共有148个栏目,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江苏收藏的江浙沪出版的民国中医药期刊——栏目对照表

栏目的主题分类与内容分析

民国中医药期刊处于从无到有的探索发展期,在当时西学东渐、废中存西、战乱频繁的社会背景下,尽管栏目设置呈现随意性、无标准性等特点,栏目名称也存在各取所需、百花齐放的现象,但从内容的主题分布来看,大致可分为学术著作类、社论时评类、学术研讨类、医案医话类、方药应用类、译文译述类等。

1.中医药学术著作类

期刊中的“专著”、“遗著”、“长篇专著”、 “医籍”、“专籍”和“专载”等内容属于学术论著类栏目。

据统计,共有《复兴中医》、《国药新声》、《国医评论》等16种期刊设置有“专著”或“专载”。如《针灸杂志》创办时就指出:“其有前人遗著或新作,而成章篇者,列入专载栏。”[15]《神州医药学报》“医籍”内容为“凡中国古有书籍世鲜行本者及新书之未经发刊者,本报当搜罗刊印以餍阅者之目”[10]。《现代国医》“专著”主要收录中医世家的家藏秘本,主编秦伯未征稿辞:“同道中如有家藏秘本,至祈惠寄。……先贤之著述之苦心,不为私人计,当为公众计。” 目的是破除“中医既受守秘之积弊”[14]。《吴兴医药》 “专籍”收录了宋鞠舫的《伤寒论简注》,温敬修的《秘传针灸述编》,李修来的《素灵类纂浅释》等。《复兴中医》连载专著有时逸人的《时氏内经学》和俞慎初的《诊断学大纲》。《国医评论》“专著”收录了范天磬的《中国医学变迁史》、周大铎《中国媚药考》等。

2.社论时评类

期刊中的“言论”、“评论”、论说”、“论坛”、“社论”、“评坛”、“短评”、“医事评论”和“医事杂评”等内容可归属于社论时评类栏目。

统计发现,《国药新声》、《苏州国医杂志》等18种出版物设置有“言论”、“评论”栏目。在当时中西医势如水火的情境下,不少中医名家在中医药专刊上发表有打破中西医门户之见的评论性文章,试图救中医于危难,探求中医发展之路。如陈丹华《中医西医解》一文提出“破中西门户之见,融会贯通,则医学之道昌明,人民之疴立起”[17]。张忍庵倡导“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东西学术自有合化的可能”,“两者能合起来,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完备的医学”[18]。 丁福保对国医科学化有独特见解,认为“吾国医家及医学弟子,先将简易科各书,相与熟玩而强记之……然后再选读正科各书,必能一门深入,使国医为真正科学化”[19]。又如《国医评论》“评论”栏目连续刊登有范天磬的《汪精卫先生废弃国医国药之检讨》、《质陈果夫先生中医如何科学化起》、《国医今后读物的问题》等文章,《南汇医报》刊发的张汝伟《如何解救中医药之危机》、章巨膺《中医考试命题之商榷》等评论,反映了业界对中医前途的思考。

3.学术研讨类

期刊中的“学说”、“医药学说”、“论文”、“学术论文”、“讨论”、“学术讨论”、“学术研究”、“学术评论”、“医学研究”等内容可归属于此。

统计发现,《复兴中医》、《国医杂志》等16种杂志设置了相关栏目。其中《国医公报》“学术研究”栏目收录当时中医药名家的学术研究成果,典型如叶橘泉的《合理的民间单方》、翟冷仙的《国药之研究》,章巨膺的《整理脉学刍议》、何佩瑜的《开花痘症论略》。《针灸杂志》“论文”栏目刊载各医家的针灸言论,如汪儒林的《针灸治疗与汤药治疗优劣论》、《针与灸异同论》等。《中医世界》[20]的“医学研究”主要刊登关于疾病辨证论治的观点、治法和良方,如张俊英的《肺痿论治》、祝贺三的《太阳证不可发汗诸条之病理》、温健中的《失眠症良方》。《吴兴医药》“医学论文”收录了汪政卿《痰饮之研讨》、陈组光《发汗剂之摄生》、束文蔚《霍乱的古法针灸治疗》、朱承汉《仲景解热法之中心意见》等文章。

4.医案医话类

民国中医药期刊中“医案”、“名医验案”、“临证纪验”、“临床实验录”、“医话”、“验案”、“笔记”、“疾病研究”、“医案交流”内容可归属于此。另一些以“验方”、“杂录”名义刊发的论文,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所体现的方治作用及方治过程,也属于医案。

《国医杂志》、《苏州国医杂志》、《绍兴医药学报》等10种刊物设置有“医案”栏目。”《国医杂志》、《苏州国医杂志》等6种期刊设置了“笔记”栏目。如《现代国医》“医案”收录了薛文元的《一瓢砚斋医案》、吴克潜的《潜庐医案》、秦伯未的《谦斋医案》、谢利恒的《澄斋医案》、龚小悟的《淞南草庐医案》、《尤在泾晚年医案》等。《绍兴医药学报》刊发的《廉臣医案》[21]中,何廉臣针对当时医界“近今医案,则袭几句阴阳虚实,互行生克,笼统套语”的弊端,“内斟今古、外参东西”,提出医案新形式,即包含病源、病状、病所、病变、诊断、疗法、药方、看护八方面内容的医案方式,并对每一部分提出具体要求。如诊断“诊者审也,断者判也。审其舌苔脉至,参合病源、病状、病所及病变,以判决其病势之轻重,病机之安危”。在《廉臣医案》中收录的各种疾病验案,基本上按此形式来记录病案,这种体裁旁及了其他医案中不易述说的内容,如煮药、服药的注意事项,疾病护理、心理疗病、人文关怀等与诊疗相关的内容。《健华医药旬刊》[22]“名医验案”收录中医名家诊病的病历,如徐小圃先生看肺炎的完整案例。

5.方药类

民国中医药期刊中的“药物”、“药物研究”、“药学研究”、“药物学”、“方药”、“验方与治验”、“民众医药”、“新药介绍”等内容属于此类。

《苏州国医杂志》、《健华医药旬刊》等5种期刊设置了“药物”栏目,《国医杂志》、《神州医药学报》和《中医杂志》3种期刊设置了“药物学”栏目,《国医导报》、《吴兴医药》设置了“药物研究”栏目。如《中医杂志》“药物学”栏目的论文主要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单味药物的研究,包括药物名称、科属、形状、种法、播种期、收获期、制法、性能等。如许有恒的《浙贝母之形状与培植及制干法》。张锡纯的《石膏论》、高思潜的《论柴胡》等;二是具体药物的汇编类资料整理与研究。如徐子石编的《药性类编》,按药性将常用单味中药重新分类;三是有关中药理论问题的探讨。如王苇生的《辨中药之真伪》、李天球的《头痛主药之类别》等。又如《中医世界》的“药学研究”栏目刊载的华志伟关于甘草的研究,涉及名称、科属、形态、产地、品考、修治、性味、药用之部、成分、用量、作用等方面的内容。王培槐提出“振兴医药,……凡药必要地道名区,方可售用”[23],邵像伊则呼吁要重视国产药物的整理,唐湘清发表有关于药物用量的研究内容,陈志仁关注妊娠药忌问题,曹颖甫发表有《经方实验录》等。

6.译文译述类

民国中医药期刊中“译著”、“译述”、“东西译稿”、“新知的介绍”、“国外通讯”、“编译众林”、“汉和医药”等内容可归属于此。

当时的《苏州国医杂志》在“译著”中收录日本汉医学者的著作和临床治疗方法研究论文,包括唐慎微译的《汉医要决》、《汉药治疗新解》、《汉医全书》;王博平译的《和汉医药物》等。《中医世界》比较关注中医在国外的研究状况,认为“日本人士研究中国医学,颇多独到之处”[24],为使国人了解日本汉医家关于中医学的研究成果,特辟“汉和医药”栏目,“每期刊载日人名著一篇,以资研究”。《苏州国医医院院刊》“译述”栏目也收录日本汉医学者的研究成果,有金真如译的《中华民国国医学界管见》。木村长久述、张鉴青所译的拓殖大学汉方医学讲座《汉方治疗各论》,陆以梧译的《脚气之汉方疗法》、《赤痢与疗法》,矢数有道著,叶橘泉意译的《汉方医学总论》等。

讨论与思考

医学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局势紧密相关。民国中医药期刊以文字载体的形式见证了近代中医药行业生存、抗争、学习、融合、创新的复杂过程,作为研究中国近现代中医发展史的重要历史文献,在维护中医的合法地位、推动民国时期中医学校教育、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的设置栏目具有贯串期刊内容、浓缩主题思想、引导读者视觉、记录学术成果的作用。总体上看,中医药著作类、学术探讨类和方药类栏目较集中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医药学术的争鸣、临床与实践的时代特色。有些期刊中连载的名家著述类作品迄今并未有以单行本出版,其学术价值有赖后来者挖掘、整理和研究。

社论时评类栏目记载了大量医药行业史资料,栏目的作者大多是当时中医药界的名士,如章太炎、陆渊雷、张锡纯、丁福保、时逸人、秦伯未、许半龙、祝味菊、宋大仁等,他们关注行业焦点问题的文章一经刊出,常会引起读者的积极响应,起到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这类文章动态记录了民国医药行业的思想动态和改革建议,对于我国中医药和卫生事业发展史、医药学教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医案医话类栏目为民国医家搭建了临床应用和学术交流的平台,对于中医界人士广开思路,提高辨证、辨病能力,促进现代医学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学术史研究、临床文献学术内涵的挖掘整理、临床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译文译述类栏目致力于珍稀医籍的挖掘,尤其注重日本汉医家的著述和中医珍稀文本,是研究日本汉医学术思想和成果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综上,民国中医药期刊记录了中国近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历史,不同类型期刊的栏目内容见证了中医学的自我更新、西医学的发展壮大和中西医汇通的探索历程,是现代中医药研究值得借鉴的重要历史和学术资源。有计划地对各类民国文献进行深度研究和发掘是今后民国时期文献研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国医医案民国
数据库技术在古代中医医案整理中应用研究进展
国医大师葛琳仪为本刊创刊三十年题词
“我起床讲求三个半分钟”——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养生经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析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组方用药规律
国医大师葛琳仪为本刊创刊三十年题词
传承孟河医派 弘扬国医精髓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