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掌故不费难
2019-03-16李艳霞
□李艳霞
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求知的道路上,从来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古往今来,无数专家学者、文人墨客,对此体会颇深。
这也难怪,世界的文化过于博大,书海无涯,致使读书成为一种艰难的苦役。屈指数来,有几人不费吹灰之力,从书海里打捞出珍宝?又有谁不动气力,能把“他山之石”搬为己用?真正做到读书过目不忘的人,毕竟太少太少。但是,如果懂得掌故,横渡书海,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历史是一个大的掌故”,凭借历史里的掌故,书海里便多了一艘“顺风号”,驾驶这艘方舟可以乘风破浪,遨游书的海洋。
然而,当读书掌故,成为一种时尚,阅读对人们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掌故这古已有之的东西,首先要求人们博闻强识,既要有阅读经历和阅历,还要牢牢掌握更多不被众人所熟知的典故,特别是掌握历史上的人物及轶事。如果能得心应手地把种种掌故,信手拈来,对照茫茫书海,进行知识疏理,便可轻松地透过掌故,深刻领悟书中文化背景和深厚文化内涵。这样,读书就会化难为易,即使书海茫茫无涯,也能逾越暗礁或险滩,顺利抵达知识的彼岸。
我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牛角挂书”一词,一时间很是费解。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方知道“牛角挂书”是勤奋读书的典故,出自《新唐书·李密传》。古人把《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这位先生叫李密,他勤奋读书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并为后人作为典故来引用。
历史里的掌故,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其中,勤学方面的掌故不胜枚举。比如:负薪读书、带经而锄、挟策读书、高凤流麦、温舒编蒲、凿壁偷光、映月读书、焚膏继晷、囊萤映雪……这些掌故,虽然出自不同年代,不同事件,不同人的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说读书的孜孜不倦,勤学不辍。
古今名人掌故的例子,比比皆是,“闻一多醉书”之掌故,令人忍俊不禁;“华罗庚猜书”之掌故,教人懂得读书多思考,会收到事半功倍、一箭双雕的效果;“高尔基救书”之掌故,告诉人们,好书籍是拯救人心灵的稻草;“鲁迅嚼辣椒驱寒”之掌故,教人寒窗苦读时,御寒的好方法;“蒲松龄草亭路问”之掌故,说明了读书、写作中,搜集整理的重要性;“范仲淹断齑划粥”之掌故,告诉人们刻苦攻读,是磨砺意志的好办法,也是读书成功的经验。而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历史掌故,所记载的历史事件,人物轶事,无不饱含着人生的情趣与才智。可见,流连于掌故,是乐趣的交响,是可见的掌中智慧,也是社交的谈资,更是阅读的丰富资源。当人受到挫折时,当人无助时,当人失意时,当人沉沦时,品掌故见智慧,能够让人清醒万分,让人豁然大悟,让人有了前车之鉴……
读书掌故,每例都是一面镜子,让人有了坦然参照的形态。读书掌故这种智慧,读书掌故这种情趣,读书掌故这种文化的精深,是书香溢满中华的长风浩气,给读书人以力量,使之精神百倍,温文儒雅,从容在书海行舟,任春风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