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

2019-03-15朱文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初中生

朱文婷

〔摘要〕为了探讨研究当代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情况和关系,本文采用“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以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250名在校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年级的初中生,在心理弹性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生活质量的若干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2)初中生的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并且心理弹性对生活质量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由此可得出,初中生的生活质量会随着心理弹性的升高而升高,心理弹性的好坏是生活质量情况的一个预测标准。

〔关键词〕心理弹性;初中生;生活质量;相关

〔中圖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1-0008-06

一、问题提出

初中生作为刚刚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群体,相对于过去而言面对着更加复杂的生活和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各方面的压力也会随之产生,而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恰恰与生活的压力、逆境等因素息息相关。

心理弹性,又被称为心理韧性、复原力、压弹等。心理弹性意指帮助个体缓解在生活、工作中和面对困境时产生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使个体的心理功能正常健康地发展[1]。心理弹性是一种积极的、发展的概念。它可以对处于不利环境的个人产生有利的作用,例如让个体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向上的自信心。

心理弹性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以往研究表明,心理弹性能有效地调节和缓和不良情绪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3],而且它在初中生生活事件和生活满意度之间也施展着重要的作用[4]。心理弹性可以帮助青少年利用理想自我表征丰富性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进行一系列有效的调整,从而使自己心理功能能够健康地发展[5]。由此可见,心理弹性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活质量是一个客观的概念,通过个体对所在的生活水平以及享有的客观固定的物质资料进行估判,最终,由个体来决定这种生活状况是否已经达到他心中的理想位置。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除了物质标准,父母的教养方式、自身的焦虑水平都会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质量[9,10],由此可见,生活质量的好坏除了物质环境以外,个体的身心状况也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目前的研究显示,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特别在一些患有重大疾病的群体中,例如乳腺癌症、直肠癌、急性病患者等,作用尤为显著[6-8]。在物质生活较为富足的当代社会,生活质量的判断标准已经从温饱上升到精神,个体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优质生活质量的一部分。心理弹性作为面对逆境的一种调适指标,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生活,应对困难,因此,对于中学生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综上,本文从中学生的心理弹性角度出发,探讨其与中学生生活质量的关系,提出如下假设:

中学生的心理弹性可以显著预测他们的生活质量状况;

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中学生,生活质量状况越好。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扬州市某初中初一至初三学生,共计发放问卷250份,有效问卷207份,回收率为82.8%。其中男生89人,女生118人;初一年级76人,初二年级70人,初三年级61人。

(二)研究工具

1.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

该量表由华中科技大学编制,采用自评的方式,适用的群体指向年龄在7~18岁的一般儿童和青少年。不仅简单地包括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方面的内容,而且还涉及了身体体能,心理健康,社会能力以及居住环境等多个方面。该量表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当代的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探讨。

量表一共有49条项目,包含了13个维度。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2,校正后为0.90,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在0.554~0.768之间,说明此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同时,该量表的内容效度比在0.43~1.00之间,结构效度在0.408~0.742之间,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较好。以上的数据结果可以证明,该量表拥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通过本次调查数据的计算,得出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5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5,结果均显示可信度较好。

2.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该量表的创始人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胡月琴和甘怡群。他们基于现有的心理弹性的过程模型,采取访谈法进行编制和修订,目标人群主要是指我国的青少年群体。在第一次的访谈结束后,共编制了100条题目,在后来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后保留了27条题目,其中涵盖了五个因子,第一个是目标专注,第二个是情绪控制,第三个是积极认知,第四个是家庭支持,最后一个是人际协助。

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其结构效度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处于0.12~0.56之间,各因素方向一致并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各因素与总体的相关系数处于0.54~0.73之间,说明每个因素与总体的概念不存在差异性。同时,研究者采用了关联效标对其外部效度验证,涵盖了心理弹性量表和中学生生活质量量表,与前者有0.53的显著正相关,与后者有0.49的显著正相关,因此具有良好的外部效度。

通过本次调查数据的计算,得出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08,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6,结果均显示可信度较好。

三、研究结果

(一)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状况差异比较

为了比较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心理弹性上是否存在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详情见表1。根据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心理弹性上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为了比较不同性别初中生在生活质量上是否存在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详情见表2。根据表内所整理的数据显示,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整体的生活质量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运动能力方面,不同性别的初中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生在这一项目上的得分要明显高于女生的得分。

(二)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状况差异比较

为了比较不同年级初中生在心理弹性上的差异,进行方差检验,详情见表3。呈现的结果可显示,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心理弹性及其各维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为了比较不同年级初中生在生活质量上的差异,进行方差检验,详情见表4。根据表格所呈现的结果可以发现,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整体的生活质量上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在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躯体感觉三个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三)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为了研究初中生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行Pearson积差相关的计算检验,详情见表5。初中生的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之间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在这之中,就心理弹性各维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来看,心理弹性量表中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以及家庭支持三个维度与除了其他以外的生活质量量表的各维度之间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弹性量表中的积极认知维度与生活质量量表中的躯体感觉、负性情绪、活动机会性和其他四个维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生活便利性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剩余的维度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弹性量表中的人际协助维度,与生活质量量表的其他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剩余的维度都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四、讨论

(一)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状况差异比较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性别不同的初中生在心理弹性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这和一些研究的调查结果相同,说明,传统思维中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高于男生的想法存在偏差。但也有一些调查显示研究,在心理弹性的各维度中,女生的情绪控制水平不如男生,但是在人际协助方面比男生要好一些[11]。此次调查的结果与之前一些研究的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在于,此次研究的样本数量不够充足,以及样本自身存在差异。

本调查的数据显示,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整体的生活质量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其具体的维度中,男生在运动能力上的分数要明显地高于女生,这可能是因为男生在生理条件上比女生要有优势一些,而男生比较喜欢运动,其运动能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升,而女生相对于安静一些,因此在运动这一块男生要比女生具有优势一些。在其他的一些研究中发现,女生的生活质量要高于男生[12]。就具体维度而言,有学者发现,在师生关系这一个维度中,女生分数相对于男生来说要比较高一些,这可能是男女性格方面的不同造成的。男生的性格可能比较冲动,思考问题比较粗略,而女生则比较内敛和细致一些,一般不会轻易与老师之间产生矛盾,关系也会融洽一些[13]。这与本研究所呈现的结果存在偏差,如有些研究所言,男女在生活质量上是否存在差异仍然是一个具有爭议性的话题[14]。

(二)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状况差异比较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可以明确地发现,在初中生群体之中,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心理弹性上不具有显著的差异,这与其他的研究结果不存在偏差。同样,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整体的生活质量上也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但在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躯体感觉三个维度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同样有研究表明初一年级学生的整体师生关系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初三年级[15]。这可能是因为,初一的学生刚进入学校,面对新的陌生的环境,还未从小学生的状态转换过来,依赖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对老师较为顺从,相处时间短,矛盾少,比较融洽。在同伴关系和躯体感觉这两个维度上,不同年级之间存在差异,初一年级的同学关系较其他两个年级得分较高,初三年级得分最低。在相处三年后,初三同学不像刚进入学校的新生那样,他们对于彼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长时间的相处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初一年级在躯体感觉得分上也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由于刚进入新的学校,拥有了新的身份,新的同学和老师,会产生更多的焦虑和不安。

(三)初中生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群体的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情况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生活质量会根据心理弹性的升高而升高。在国内一些调查中也表示,个体的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16]。在具体的维度中,目标专注、情绪控制以及家庭支持三个维度与除了“其他”以外的生活质量量表的各维度之间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积极认知维度与生活质量量表中的躯体感觉、负性情绪、活动机会性和其他四个维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积极认知维度与生活便利性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剩余的几个维度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人际协助维度,与生活质量量表的其他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剩余的几个维度都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这一结果表明,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面对困难时,心理越坚强,心理承受能力、耐挫折能力越高,情绪控制能力越好,获得的亲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鼓励越多,他的生活质量水平也会随之得到改善和升高。

此外,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心理弹性水平的高低对生活质量情况的好坏具有一定的预测功能,心理弹性水平比较高的,其生活质量也会处于一个比较优良的状况,进一步而言,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能够帮助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情况,这个结论与之前的研究结果是相同的。具体来看,心理弹性中的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这四个维度对个体总体的生活质量都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功能。也就是说,如果个体在面对日常的困境时,能够有效地管理自身的情感,把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或者是一些超出其预期的事情而导致心态的崩溃,而是能及时调整,并且在处理问题时集中精力,明确方向,具有较高的目标专注度,平日里也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和社会较多鼓励和支持,那么个体的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都会维持在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例如,就家庭支持而言,在青少年的成长中,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健康的家庭氛围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17],个体幸福感增强,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

五、总结与建议

根据以上的结果和分析,心理弹性水平对生活质量状况良好的预测作用,因而在改善和提高初中生群体的生活质量状况时,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建议为:

1.学生自身积极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注意力和专注度,加强个人的抗压能力和耐挫能力。

2.学校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每学期进行相应的心理检测。同时,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困惑,进行相应指导和调适,包括一些素质拓展训练和心理知识讲堂。

3.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仔细观察,耐心倾听,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他们的烦恼及时疏导,并进行适量的挫折教育,提高其心理弹性。

参考文献

[1]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8,31(4):995-998.

[2]冯立天.中国人口生活质量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3]蔡石泉.大學生负性情绪、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4]谢家树,李杰,易嫦娥等.初中生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4):676-679.

[5]李晓文,孙晓玲.青少年理想自我表征的丰富性及其调节作用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46-51.

[6]郝英娟,苏俊鹏,管一国.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J].中国市场,2016(18):254-255.

[7]刘斌.急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

[8]郭起贤,魏荣华,张生梅,等.直肠癌患者焦虑状况与生存质量和心理韧性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6):1059-1061.

[9]王宏,刘达伟.重庆市三峡库区初中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51-755.

[10]王胜兴,徐海波,李好兰,等.少年儿童社交焦虑水平与主观生活质量及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3):301-305.

[11]石美玲.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2]李耀青,王海龙.私立高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10):67-69.

[13]蒋湘玲,郭敏,林明方.公立与私立学校中学生主观生活质量调查研究[J].海南医学,2003,14(7):87-88.

[14]马弘,汪向东,新福尚隆,等.少年生活质量问卷的初步测试[J].上海精神医学,1999,13(1):18-19.

[15]刘旺,田丽丽.初中生学校生活质量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5-67.

[16]吴秋钦,黄爱琼,陈良英,等.青少年心理弹性、癌症症状困扰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莆田学院学报,2016,23(2):25-28.

[17]蒋玉涵,李义安.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1):1357-1359.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2250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初中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心理弹性”从何而来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