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2019-03-15龙秀梅
龙秀梅
摘 要:语文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科教学取得了有效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观念较差,缺乏问题意识,这是教师在课堂在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学生问题意识
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和城市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自身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1]。
一、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初中属于学生的青春期阶段,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學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抓住这一重要机会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主要内容,自身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同样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大,在遇到问题时不会主动进行思考和解决[2]。由于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有限,教学设施较为陈旧,教师不能定期进行有效的培训,教学方式也相对陈旧,这就导致了在农村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不懂积极地表现自己。因此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语文思维的重要方式。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打破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授内容的状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问题意识可以贯彻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地提出自身的问题,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学生对自身的依赖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对于不同的问题积极提出自身的观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较为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可以勇敢表达自己。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向学生提问时,也应该注意自身的方式、方法,为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指明方向,让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身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尽量做到简单易懂,这样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可以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热情[3]。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应该对学生有基本认识和了解,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潜能。教师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让学生可以积极进行探索,并且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三)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顺利地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才能进行有效提问。很多时候学生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会产生相同的疑问,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放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勇敢表达自身的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该盲目进行否定,而是应该在肯定的基础之上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可以树立提问的自信,不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着重对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利用教材以内以及教材之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对事物提出自身的质疑。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节课堂中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及时请教,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可以养成乐于提问的习惯,促进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进行。
总之,课程改革之后,越来越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农村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和方式,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掌握课堂中的主动权,实现自身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肖晓红.农村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8(8):32.
[2]杨彩莲.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2):57.
[3]何军.基于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思考[J].考试周刊,201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