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山区小初衔接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9-03-15时春马芸珍
时春 马芸珍
摘 要:基础教育作为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对国民的整体教育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学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小初衔接问题也日益突显。对偏远山区小初衔接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相应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偏远山区;小初衔接;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发展,中小学教育阶段相对较为独立,所以小初衔接环节时常会被忽视,进而对义务教育的连贯性、系统性造成影响。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需要面临新的老师、同学,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而良好的小初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偏远山区小初衔接的现状分析
偏远山区的学生在升入初中后,通常会到外地开展学习生活。学生需要面临作息时间的重大变化,所学科目越来越多,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量不断增大,休息时间减小,所以学生不能很好适应陌生环境。初中学习难度加大,其中需要进行理解的知识更多,需要死记的知识少,而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会有众多不适应。并且相对于小学,初中的作业量也成倍增加,学生的学习方式无法进行快速转变。此外,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速度过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甚至有的教师习惯于只是口头讲解,不进行版面书写,这让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对学生学习有着不良影响。
二、做好偏远山区小初衔接的有效对策
(一)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学生刚刚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需要重视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而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和谐的互动、学习氛围,以降低学生心理产生的陌生感以及恐惧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学生刚入学时,教师需要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师,同时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进行耐心听取,并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此外,还需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回答,而对于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不可以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进行批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课下教师需要微笑面对学生,主动融入学生,对学生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与掌握,以增强教师自身的亲切感。
(二)重视学生作息时间的调整
在作息时间方面学生有着相应定势,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对新的作息时间进行良好适应。因此,在小学毕业班阶段,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初中作息时间进行适应。教师可以以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为依据,对作业量进行适当增加,引导学生重视对自身生活作息的逐渐调整。而初中刚开始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平稳的进行衔接。以学生实际水平为基础,以多种形式安排适当的作业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生理调节,不至于出现太过疲劳的状况。在小初衔接过渡之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作业量进行适当增加,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此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自身生活作息进行调整,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度过适应阶段。
(三)调整教学方式
刚开始初中学习,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在小初衔接阶段教师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对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习惯进行培养,这对学生之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德育进行有效渗透,还可以在班会时邀请相关教师进行专门讲解,以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教师刚开始开展教学活动时不需要着急赶进度,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少讲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还可以对小学教学方式进行借鉴,一边讲解一边板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重点。然后随着学生适应力不断增强,可以对课堂容量进行增加,改变教学方式。同时小学毕业班教师需要对相应的缓冲区进行创造,在日常上课时帮助学生为学习初中知识打好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逐步转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还需要对课堂教学容量进行适当增加,对于一些不是十分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只讲解,不进行板书。或者是让学生尝试着进行记笔记。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然地进行过渡,有助于降低不适应问题的出现率。
(四)恰当的教学评价
初中教学刚开始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常不高,如:“学习积极性差”“理解能力差”“思维死板”等。可是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刚进入初中学习,由于众多不适应因素的影响,想让学生第一时间进行转变有很大难度。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优先考虑,尽可能转变教学方式以更好地讓学生适应。同时小学毕业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做好长远考虑,在学生学习自主性、思维灵活性、理解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让学生学习综合能力得到发展,以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
综上所述,在刚开展初中教学生活时,学习成绩并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目标。教师更应该重视对良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构建,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建宽松、和谐的班级环境,促进优质学习氛围的形成,帮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逐步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让学生由内部对初中生活进行有效适应,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周.小初衔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5(7).
[2]马金霞.中小衔接中“衔接点”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
注:本文系2018年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偏远山区小初衔接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PLG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