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言文教学成效提高的探究
2019-03-15吴国书
吴国书
摘 要:虽然文言文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改革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尤其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不仅使教师头疼,学生也不愿学。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师的困惑。就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探究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进而感知文言文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此之外,文言文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育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也是近几年高考对文言文考查能力的要求,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但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可谓让我们谈“文”色变。它不仅仅是教师头疼教,还是学生不愿学的“硬骨头”。是不是学习文言文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不然,学习文言文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多读,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年高中语文考试大纲以及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让学生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以及具备文言文鉴赏能力。”这就要通过高中教学来实现的。著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也说:“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所以说,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多阅读。
1.多读,可以见其义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多读,而且还要会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例如,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经说过:“学习文言文,字一定要读得响亮,要大胆地开口读;一个字也不能读错,有错必究;一个字也不可漏,有漏必补;一个字也不可多读,一个字也不可以倒读错,读错必改;此外,还要反复诵读,读到朗朗上口,便会影响深远,历久弥新。”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个别难点,难以理解的文章教师可以先领读,注意句子的字音以及朗读的节奏。例如,“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李白);又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再如,我在给学生上《六国论》这课时,积极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反复诵读感知文意。学生很快就会大体上领悟文章的层次以及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尤其是这篇文章的第3段,只要学生反复诵读就会很快领悟出本段层次的思路。第一,先交代齐国灭亡的原因。第二,阐述燕国、赵国灭亡的原因。第三,提出假设,总说三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2.多读,可以培养语感
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例如,我在给学生上《滕王阁序》这课时,采用展开联想想象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赏析这篇文章中的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情此景,只需我们闭目,用心去感受,便会发现此千古佳句的精髓深藏于诗人心中那澄明的天地,心中那一抹余晖,便会自由翱翔于天际间。每次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便会使我无法自拔、心旷神怡,它一直触动着我的心灵。
3.多读,可以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现今,高中文言文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亮点,多引导、多鼓励,那么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老师的课堂活动,在学习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进而爱上文言文。正如,著名专家吴益在他的《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与实施》一书中说道:“学习文言文,应该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出发,进而提出目标要求。”今人王力教授也主张,只有熟读一二百篇古文,然后感性知识丰富了,许多书本上未讲到的理论知识,都可以由自己领悟得来。
综上所述,我认为“多读”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的一个好方法。正如,语文特级教师洪镇涛所言:“学习语言,读是关键,读是开启语言宝库的一把钥匙。”读,可以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作品的形象,读出语言的韵味。所以说,读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教学法。
二、多积累,养成良好习惯
要想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积累。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尤其是海南省高考语文大纲规定的六十四篇古文,如《离骚》《师说》等。正如古人所云:“厚积薄发”,强调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娇艳的花儿,很美、美得令人窒息。但是人们只会看见它美丽的花朵,看到的只是它的外在美。我们却很少关注它为了绽放,一直长期默默地汲取营养、积聚能量,积蓄待发。所以说,学习文言文一定要积累。否则,文言文的教学就过于随意和盲目了。关于这一问题,一线教师,甚至是一些专家、学者也无异议。尤其是我们的教材上,有关文言文的常识也有较详细的归类与整理。我要说的是,教文言文,一定要把文言文有关的知识点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当中去。对文言文中出现的重难点内容要归纳。例如,一词多义、词的活用、古今异义、字的通假、特殊句式等。教师归纳以后,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从而内化为阅读能力,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文言文字词的学习习惯。
三、多翻译,弄清字词句含义
要想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翻译,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学好文言文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课前不仅要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译文,自行梳理文意,而且还应掌握一些译文的方法。
1.一词多义现象
学习文言文,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有一词多义词语进行归纳。归纳一词多义,不仅可以积累文言文词义,而且还利于学生扫除文言文词汇学习中的阻碍。例如,“为”字,在“化而为鸟”“其名为鲲”“八千岁为秋”“九万里而南为”四句中,分别是“成为”“叫、称”“作为”“语气助词”的意思。再如,“闻”字,在“忽闻水上琵琶声”“以勇气闻于诸侯”“文寡人之耳者”“博闻强识”四句中,分别是“动词,听见”“动词,闻名”“动词,使……听到”“名词,见闻、知识”等。可見,学习文言文,多翻译,多归纳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2.古今义现象
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学生及时对古今词义进行比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出现的新词语,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累文言文词汇的知识量。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是“地位低微,见识短浅”的意思。而今义则是“(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的意思。如“臣不胜受恩感激”中的“感激”是“感动、激动”的意思。而今义则是“由衷的感谢”。又如,“诚宜开张圣听”中的“开张”是“开放、扩大的”意思。而今义则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树之以桑”,“树”古义为“种植”,名词作动词用。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树木”;《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替兮……謇朝谇而夕替”中的“涕”,古义是“眼泪”的意思,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鼻涕”。再如,《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3.通假字现象
学习文言文肯定会遇到非常多的通假字,我们可以以学期为单位,逐学期积累,把接触到的通假字汇编起来,列出表格,经常温习,学会举一反三。例如,“田园将芜胡不归”中的“胡”通“何”,意为“为什么”。又如“乃瞻衡宇”中的“衡”通“横”,意为“横木”。再如,“景翳翳以将入”中的“景”通“影”,译为“日光”。
4.词类活用现象
(1)名词活用作动词或状语
①“乐琴书以消忧”(琴,原名词,一种乐器,这里活用作动词,解释为“弹琴”)。②“砯崖转石万壑雷”(砯,原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解释为“冲击”)。③“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原名词,西边,这里活用作状语,解释为“向西”)。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和名词
①“亲贤臣,远小人”(“亲”和“远”原为形容词,在这里解作“亲近”和“疏远”,用作动词)。②“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雌,原形容词,在这里解释作“雄鸟、雌鸟”,用作名词)。
(3)动词活用作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和“入”原为动词,现分别意为“出产的东西”和“收入的东西”,活用作名词)。
(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原为名词,现意为“使之成为干肉”,为使动用法)。②“砯崖转石万壑雷”(转,原动词,这里活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等。
四、多做练习,做到学以致用
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做练习,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学好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学好文言文离不开练习,尤其是课后的翻译句子练习题,只有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才能发现新的问题,进而巩固新知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示例:学不可以已。(学习不可以停止);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综上所述,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改进文言文教学的策略,不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在预习、疏通文意、感悟品味、理解背诵等方面下工夫、想办法,文言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困境,才能不断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简而言之,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的方法多种多样,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能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教学成效,那就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
[2]钱吕明.文言经典与语文教育[J].文学教育,2011.
[3]程胜平.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的“八字”教学法[J].語文月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