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我是胆小鬼吗?

2019-03-15张心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恐惧

张心蕊

〔摘要〕一名女生因害怕看恐怖片认为自己胆小而主动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对该咨询案例的整理和反思,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情绪辅导的一些问题,以及情绪辅导与自我认知的联系。

〔关键词〕恐惧;撕标签 ;自我认知;情绪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1-0049-03

一、基本情况

一节六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刚下课,一位女生冲上前来拦住我:“老师,我是不是特别胆小?我都不敢看恐怖片。”我微笑回答她:“很多人都不敢看恐怖片,并不是只有你,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我小时候和妈妈一起看恐怖片,那时候还不知道害怕,就是觉得难受。后来我明白了,就拒绝让妈妈在家看恐怖片了,但是回忆起恐怖片的场景还是觉得很害怕。而且我晚上一个人的话,也会觉得床下,窗外好多地方都有东西在动,特别吓人。爸妈总说我是胆小鬼,我也不敢告诉他们。”看来这个孩子的问题是长期积累的,于是我和她约定了咨询时间,让她到咨询室来找我。

第二天,她如约来到咨询室,迫不及待地开始告诉我她的经历。从她有记忆起,妈妈就很爱看恐怖电影,一开始自己还小,和妈妈一起看,只觉得难受,还不知道那是害怕的感觉。后面明白了,妈妈一在家看恐怖片,她就哭。所以,大概从她6岁以后,妈妈每次看恐怖片,就会让她到别的屋子里,她也就没有再看过恐怖片。但是妈妈总是会嘲笑她太胆小。她也试着锻炼自己的胆量,但仅仅只是听到恐怖片的声音,她都觉得很可怕,而且还会想起小时候看过的恐怖片里的场景,所以“练胆量”就无疾而终了。不过妈妈有时候还是会说一些鬼故事来给她“练胆量”。有一次晚上,她一个人在家,感觉特别恐怖,总觉得房子的角落里有人影。后来只要自己一个人睡觉,都会觉得床底下、衣柜里,窗外的阳台上有人。和爸妈说,他们就会说她胆子太小,自己吓自己。

“老师,会不会真的有鬼啊?我舅舅走之前,我就真的梦到他和我说他要走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他病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有三个关键点:其一,妈妈喜欢看鬼片,导致她在学龄前就跟着看了。在其还不能明确理解害怕情绪的时候,就接受了远超过其年龄层可以接受的刺激。

其二,家长对孩子的情绪表达不重视,简单评价为胆小,并以为可以通过锻炼解决问题。这造成了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不能接纳自己的害怕情绪。

其三,学校的学习让她在意识层面上接受“世界上没有鬼神”这一点,但生活经验又让她潜意识里认定世界上有鬼,由此形成了认知冲突。在和我交流的时候,她对于鬼魂问题的看法显得非常矛盾。一方面怀疑有鬼,一方面又希望能够有科学的原理解释。

三、辅导过程

(一)科学解释“见鬼”的心理机制

给她喝了口水后,我对她说:“我们先来说说舅舅和你的告别。舅舅的事情其实还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一想,那段时间,你虽然没有去医院探望舅舅,但是还是能见到爸爸妈妈吧。爸爸妈妈对舅舅的病情肯定是了解的。他們的焦虑、担忧、害怕等情绪会传递给你,而且他们的一些行为改变,比如说变得更忙了,经常去医院等等也会影响到你。可能你没有意识到这些,但是你的潜意识却捕捉到了。还记得我们看《头脑特工队》的时候我给你们讲解的梦是什么吗?对,梦是潜意识在和我们对话。

你的潜意识已经发现,舅舅可能病情发展严重了,但是爸爸妈妈不让你问,也不告诉你具体情况,所以被压抑的潜意识,就通过梦见舅舅和你说他要走了表现出来。这个梦说明了两方面,一方面是你非常关心舅舅的病情,希望有人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另一方面,你认为舅舅肯定是病情严重了,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所以爸妈才要瞒着你。”

求助的女生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有道理,还真是这样,原来如此。”

我继续向她解释道:“我们在上《心理学的世界》这一课的时候,你应该发现了心理暗示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了吧?因为妈妈常常说鬼故事,加上恐怖片的刺激,让你害怕有鬼。这种心理暗示下,受到与鬼有关的刺激越多,越频繁,就越容易相信自己看见了鬼。长时间积累下,就对有鬼变得深信不疑了。所以,不相信鬼怪的人从不觉得自己身边有不正常的东西,但是一旦听多了,开始将信将疑,就会形成心理暗示,开始觉得身边真的存在鬼。其实‘鬼正是源于人类的想象。”

(二)撕标签:怕鬼不是胆小

听了这些分析,女孩点点头:“是的,我虽然觉得没有鬼,但是有时候还是会有点怀疑,因为我妈妈常常和我说一些鬼故事。而且每次我一个人的时候,特别容易闪现恐怖片里的场景,就很害怕,这时候就特别容易产生有不正常东西的错觉。老师,是不是因为我特别胆小,才会明知道没什么,还是害怕?每次我不敢看恐怖片,我妈都嘲笑我是胆小鬼。”

“我们看恐怖片会产生‘害怕的感受,这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映。有些成年人喜欢看恐怖片,恰恰是因为恐怖片会带给他们恐惧的情绪体验。因为害怕这种情绪会让人的大脑皮层受到刺激,产生肾上腺激素,这种感受和兴奋时的感受有着类似的身体反应,会让人在看的时候非常紧张,但是紧张后却能更好地体会到放松。因此有些人喜欢通过看恐怖片获得这种兴奋与放松交替的感受,从而觉得舒服。但也有很多成人是不敢看恐怖片的,这与每个人的感受性有关,并没有谁好谁坏的区别。由于儿童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恐怖片中强烈的刺激会影响儿童脑神经的发育。并且,因为儿童认知发展水平低,不能像成人一样有效地分辨恐怖片中的场景和现实的区别,这些都使得恐怖片很容易导致儿童产生恐惧、焦虑、强迫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甚至对成年后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所以,看恐怖片产生了恐惧,正是我们的情绪在告诉我们这个有危险。这种情绪不仅不是胆小的证明,反而是我们的自我保护。”

“原来如此。下次我妈再说我是胆小鬼我就按照老师说的去反驳她。我才不是胆小,是我现在不适合看恐怖片。我才不需要通过看恐怖片证明我胆子大呢。”

“是的,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你的看法。恐惧来源于未知,恐怖片也是一样的道理。小时候的我们,对太多东西是不了解的,因此,我们很容易被恐怖片的场景吓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就会具备更多识别神魔鬼怪的能力,就能够认识到这些恐怖的东西,其实是人们自己塑造出来的。这时候我们能够识别那些恐怖的东西,因此看过就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引发强烈的心理暗示了。这也是爸妈看恐怖片不会被吓到的原因,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让他们知道这些都是假的。可是我们对‘它一无所知,就会以为‘它很强大。所以,为了打败对未知的恐惧,我们要去了解‘它,而不是任由‘它变得越来越神秘,成为我们的心理阴影。我建议你去看看恐怖片的幕后花絮,了解一下那些可怕的东西都是怎么拍摄出来的,比如说,阴森的环境,就是木板和布条搭建出来的,你一定会觉得豁然开朗。等你认识到恐怖片的本质是拍摄出来的效果,尤其是配音,是特意烘托吓人的氛围的,就会知道它们没那么可怕了。”

“谢谢老师,我回去就找幕后花絮来看。”

四、有关情绪辅导和自我认知的探讨

通过这次的心理辅导,来访者已经基本上接纳了自己的恐惧情绪,并不再纠结于自己的“胆小”,更好地认识了自己。

这个女生的问题在小学生中绝不是个别情况。她是勇敢的,有勇气来到咨询室面对自己的问题。但更多的孩子甚至对自己的想法都懵懵懂懂。她的咨询案例让我对小学生情绪辅导这一主题有了新的认识。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情绪辅导是一个重点部分。通过情绪辅导,让学生学会识别情绪、明白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懂得处理情绪的第一步是接纳情绪、发现每种情绪(包括伤心、害怕等负面情绪)的积极意义、学会调节情绪等问题。

该案例揭示出常规心理辅导中常常会忽略的部分。小学生处于大脑皮层高速发展的时期,又是兴趣广泛,对什么都好奇的时候,因此需要重视对“害怕”这一情绪的团体辅导。通过辅导,让学生能够理解“害怕”的积极意义,明白“害怕”是在阻止我们随意冒险,抑制我们伤害自己的冲动。同时,学会识别和接纳“害怕”这一情绪,理智对待,防止冲动行事。并且,理解害怕来源于未知,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和新世界的勇气。这一点在小学生心理辅导中不容忽视。

案例里还突出显示了小学生的情绪问题和自我认知常常是相联系的。很多类别的情绪问题,常常伴随自我认识问题。生活中,害怕常常被认为是胆小,生气常常被简单等同于性格不好,伤心表现出来会被嘲笑不够坚强等。负面标签被贴在身上,导致学生对自己的不自信,以及对负面情绪的不接纳,因此也难以正確调节负面情绪。撕标签是小学生心理辅导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撕掉那些父母、老师、同伴给予的负面标签,需要对情绪的正确认识,也需要对自己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接纳,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认可。这些伴随着情绪问题出现的自我认知问题,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任务。

例如,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学会识别情绪为主,明白情绪会发生变化,知道每种情绪都有用、每种情绪过度也有负面影响即可。而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就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情绪的不同作用,引出对负面情绪的正确评价。这个过程中,结合全面认识自己、学会扬长避短、接受不完美,等等,将主题做细、做实,一次只讲一个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情绪的积极作用,正确认识调节情绪的办法。

这些都需要心理教师长期关注,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团体辅导课程,为学生的心理成长引路。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师范附属小学,淮南,2320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自我认知恐惧
与内心的恐惧交朋友
想象中的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恐惧与勇气
信息技术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追风筝的人》中影响阿米尔认知发展的人物分析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大学生自我认识偏差和整合分析
高职学生入学教育的自我认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