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英汉语言迁移中的反向迁移模式

2019-03-15张洋

北方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模式理论

张洋

摘要:在英汉语言迁移中,每个层面都存在反向迁移模式,反向迁移模式是英汉语言迁移理论中新兴的研究方向,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重视和研究。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分析和研究英汉语言迁移中反向迁移的模式也更加深入,希望能够收获更大的成果,从而使外语教学和学习二语的可持续发展得以有效推进。

关键词:英汉语言迁移;反向迁移;理论;模式

从语言迁移理论方面讲,学习二语的过程中,二语与母语之间会互相干扰。母语对学习二语的影响称为“正向迁移”,而二语对母语的影响则为逆向迁移,也就是反向迁移。很长时间以来,许多学者普遍关注的是正向迁移,直到最近几年,重视反向迁移的学者才不断地增加。从研究的结果了解到,在英汉语言迁移的各个层面,反向迁移都存在,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促进母语的学习[1]。该文从英汉语言迁移中对反向迁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更多的学者能够重视该领域。

一、英汉语言迁移中反向迁移的理论

从当前来看,在分析和研究母语对学习二语迁移方面,国内外学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分析和研究二语对母语迁移相对比较少。这种迁移虽然没有正向迁移那么明显,但是,在一定程度和很多方面,对学习二语者运用母语也有很大的影响。分析和研究反向迁移方面,国外学者Vivian Cook将复合能力假设提出来了,把有力的理论依据提供给分析和研究反向迁移。国内前期学者普遍对学习二语和跨文化集中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双语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本国语为母语,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人士,同时,将语用方面作为主要的研究层面[2]。

(一)概念迁移理论

语言社会化的过程中,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也就是产生迁移的根源。Javis曾经指出,获得一种新语言以后,概念和概念化也随着不断地变化,概念和概念化的变化对于使用新旧语言会有一定的影响。后来Pavlenko和Jaecis具体地概述了概念迁移理论,概念迁移就是在语法和词汇以及语篇中,目标语和源语言与对应层面的相互影响和异同。并且迁移还存在多向性,也就是不同语言之间互相的影响,即正向迁移和反向迁移以及侧向迁移等。

(二)多元语言能力

在《第二语言对第一语言效应》书中,国外学者Vivian Cook提出支撑反向迁移的理论就是多元语言能力。他认为全球大多数的人懂得的语言都能够达到2种以上,人的头脑中具备多种语言的能力,多种语法知识就必须要具备,从而使多元语言能力形成了。在人的大脑中,这种多元能力是一种既互相影响又互相联系的有机系统。后来Vivian Cook又对自己以前的理论从2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一,多元语言者第二语言与自身的母语有互相的联系,将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结合多元语言能力的理论,可以了解到大脑语言能力不只是一种,而是多种,也是使用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有一定的影响[3]。其二,多元语言者语言能力与单语者有所不同。多元语言者的语言能力必须要具备多种语法知识,而单语者只具备一种语法知识。

(三)干扰论

在《接触中的语言》书中,美国语言学家Ulrich Weinreich提到了干扰论,也就是由于双语者熟悉超过一种语言的结果,而在其言语中发生的情况的任何一种语言所规范的例子。Ulrich Weinreich的著作发表以后,对于母语影响第二语言的使用和学习,人们都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但是,从Ulrich Weinreich的定义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干扰论属于一种偏离现象,与使用二语者具有的任何语言都有所不同,由于是一种偏离,在任何方向其都能够发生,不但母语会影响二语,而且,二语也会影响母语。该种第二语言对第一语言的功效,就是反向迁移,或者逆向迁移[4]。

二、英汉语言迁移中的反向迁移模式

(一)句法的反向迁移模式

句法反向迁移,就是学习者在理解和使用第一语言中,运用第二语言的句法策略。该文主要将句法欧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理解语言和IP外名词结构以及生成形态迁移。

其一,句法欧化。就是印歐语系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尤其是受英语的影响,而使语法现象产生和发展起来。例如,2017年,在章元羚等学者认可汉语语法的程度上,利用句法欧化现象分析和研究了四种典型的句式,结果是,无论是“一(不定冠词)+量词”,还是“主词+是+形容词+的”,学习者接受这两种结构的程度都比较高,在增加连接成分和重现前指代词方面,持的是否定态度。

其二,IP就是曲折短语,Inflection Phrase为全称,主要包括动词短语VP和名词短语NP。结合语法生成的理论,在句子结构中,句子各个成分最高的一阶通常就是曲折短语IP,但是,有些语言中,曲折短语以外,其他成分也可能允许存在,并且不同语言接受不同类型曲折短语IP外名词性结构程度差异也很大。例如,“What kind of article do you like?”如果按照每个字进行翻译,就是“哪种文章你喜欢?”在汉语中这种中文翻译显然不符合规范,并且在各语言中这种结构普遍也很低,属于英语高标记的CP结构。但是,从实际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到,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英语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地提高了接受该句的程度,再一次证明了句法的反向迁移[5]。

其三,理解语言及生成形态迁移,将语言限制性词素语言使用者语言的跨语言联系建立有效地反映出来。例如,在学习英语中,现在进行时,学习者用“be+动词ing”结构进行表示,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中,恐慌ing和高兴ing等表示做某事混搭汉语结构经常会出现,并且年轻学习者对于该种结构的接受度非常高。该案例将句法形态反向迁移体现出来。

(二)语义反向迁移

语义反向迁移体现在不同语言间使用语义的缩小或者扩大。对于第二语言选择英语的俄罗斯人,Pavlenko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俄罗斯人在英语中使用语义时,会扩大相对于英语的俄语语义。分析和研究反向语义迁移模式的成果中,可以看出成人学习掌握了第二语言以后,他们使用词汇时,缩小或者扩大语义,都能够将第一语言受第二语言语义的影响反映出来。双语者是此类研究的主要对象,通常该类人群在海外旅居多年,才回到久别的故土。学者们分析和研究了他们母语应用时的许多错误,了解到大多都是第二语言导致的母语语义的影响,也就是语义反向迁移产生了。Javis认为母语没有由第二语言词汇意义所替代,只是个体认知第一语言词汇的程度增加了[6]。Javis调查和研究了一位芬兰女性,旅居美国已经很多年,了解到她运用自己本国母语非正式进行交流时,会有许多错误出现,这些错误就证明了英语对芬兰语的反向迁移模式。

在转换语码现象中,语义反向迁移模式体现的更加明显。转换语码,就是英语学习者使用母语的过程中,第二语言词汇夹杂在其中。是产生转换语码的主要的原因:其一,在母语中许多二语词汇表达的意义很难找到完全相对的单词,语义反向迁移在这种条件下,既是一种时尚,又能够很大程度地弥补母语语义的空白。例如,有些白领和高校大学生以及学者等相关群体,经常接触英语,他们话语的中英夹杂情况总会出现,“周日一共去shopping吗?”。其二,许多学习二语者对于融合某种外国文化接受了,将表达这种语言做为一种时尚。

(三)句式的反向迁移

句式反向迁移是从状语从句和被动句语序进行确实证据的分析和研究。有些研究者已经尝试在汉英双语者应用被动句方面证明存在句式反向迁移。对被试者强化训练英语被动语态一星期以后,了解到强化学习英语被动语态对实验组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The class was asked to attend the meeting on Friday evening.许多学生会将该句子翻译成:全班学生被要求参加星期五晚上的会议。根据汉语中文习惯则应该翻译为:要求全班学生参加星期五晚上的会议。在汉语语法里,是不需要将“被”字明确表达出来的。但是,在受试者接受该类句子的程度却很高,许多学生对于该句子的翻译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从翻译该被动语态句子,可以了解到在句式方面二语对母语反向迁移的作用。

语序方面,汉语意合语言与形合英语具有很大的差别。分析和翻译状语从句中的目的、假设、让步以及条件四种句子,可以了解到对于状语从句在后而主句在前的欧化倒装句,双语者很容易接受,例如,星期日我们一同去滑冰,若你有空的话。

英汉语言迁移的各个层面,都存在反向语言迁移,该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概述,即语义和句式以及句法。先将英汉语言中不同程度反向迁移进行了确定,再了解了英汉语言迁移的各个层面都有反向迁移的存在,然后肯定了学习二语语言能力与反向迁移程度的正向联系。反向语言迁移是语言迁移理论中新兴的一个分析和研究方向,许多学者都比较重视,研究也更加深入,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果,从而使学习二语的可持续发展得以有效地推动。

参考文献:

[1]吴彦文,李斌,孙晨辉,杜嘉薇,王馨悦.基于迁移学习的领域自适应推荐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8,12.

[2]顾东晓,李童童,梁昌勇,徐健.基于云计算的管理信息系统迁移模式与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8,36 (12).

[3]吕峰.学习迁移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 (29).

[4]张继成,张元祥,王静,梁利华.电迁移不同失效模式的微观机理及其有限元寿命预测[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8,37 (09).

[5]黄彩玉,谢红宇.母语为俄语的学习者对汉语话语标记习得的文化迁移模式[J].外语学刊,2018 (04).

[6]刘军.英汉跨语言学习中L1与L2雙向性语言迁移模式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5,20 (01).

猜你喜欢

模式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理论宣讲如何答疑解惑
美军两栖作战理论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