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2019-03-15黄英

北方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实施构建

黄英

摘要:目前,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的高度,目的在于通过构建有效的教育体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本文分门别类阐述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列举了相关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解析了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推动并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构建;实施

在经济市场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精神品格的培养和人格、气质、修养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扩充人文课程种类、完善人文课程体系、提高人文课程实效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关键。而我国高等院校人文素质类课程所占比重普遍偏低,且以思想政治类课程为主体。因此必须本着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的培养原则,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体系和活动课程体系。

一、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政治历史类课程

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学科课程设置: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军事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活动课程设置:公益劳动、勤工助学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

(二)语言文学类课程

培养目标:掌握语言文学的知识以及经典作品和作家的相关情况,具备运用知识分析鉴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审美欣赏、书面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学科课程设置:

(1)以文学体裁分:唐诗宋词鉴赏、元曲欣赏、明清小说研究、当代小说概论等。

(2)以作家分: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鲁迅小说研究、苏东坡研究、闻一多研究、梁晓声作品研究、路遥作品研究等。

(3)以地域分:京派文学鉴赏、海派文学赏析、港台文学研究等。

活动课程设置:演讲与口才、文学创作、应用文写作、社交礼仪等。

(三)文化民俗类课程

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开阔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视野,体现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

学科课程设置: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民俗学、当代审美文化、茶文化等。

活动课程设置:文化考察、文化创意与设计、文化产业运营、中华才艺等。

(四)艺术影视类课程

培養目标: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

学科课程设置:中国雕塑艺术、中国园林艺术、书法艺术、影视评论、古典音乐欣赏、首饰赏析等。

活动课程设置:陶艺制作、书法训练、时尚人物造型、创意手工制作等。

(五)心理体育类课程

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坚韧的品格;具有良好的自我调适力、较强的承受力和决策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思维习惯,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学科课程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理学等。

活动课程设置:心理咨询、体操、乒乓球、散打、跆拳道等。

(六)哲学社会学类课程

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哲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灵活开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乐于以自己的专业知识热心助人,服务社会,造福于民。

学科课程设置:中西方哲学智慧、宋明理学、希腊哲学经典、美学、后现代主义经典、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等。

活动课程设置:智慧策略、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现代家庭状况调查分析等。

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实施

人文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使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精神、审美意识等得到全面提升,促进身心核心发展。课程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建设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注意公共基础课和人文公选课的协调

公共基础课重在基础知识的传承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而人文公选课重在课程的精品性,可以把课程内容细化深化讲解,利于学生深层次感受理解。

(二)要把课堂教学和公开讲座结合起来

有些时代的新知识和学生普遍关注的新现象,不适合或来不及在课程中讲的,可以由老师以讲座的形式,把最新的动态和事件分析传达给学生。

(三)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通过精讲理论,加强实践。校内可开展文明主题教育、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以及创新创业等多种形式。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体验大自然之美,参观各种艺术馆、博物馆等,品鉴艺术之美。逐渐提高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建立多元化的素质教育队伍,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组织从事政治、人文、心理、教育管理等专业的老师,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学队伍、活动引领队伍和教育管理队伍,改革教学方法,附之以形象生动的课件,增强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同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体系建设研究[A].建构与创新——高校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C],2016,06.

[2]吴思增.文化传承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03).

[3]王曼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 (05).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实施构建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