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接法在第二语言教学实例中的应用

2019-03-15张伟洁

北方文学 2019年5期

张伟洁?

摘要:出现于19世纪后半叶欧洲的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它是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注重语法形式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它的出现打破了语法翻译法独霸天下的局面,并提出了一条与之截然不同的路子,活跃了学术思想,从而开辟了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这一新的领域。(1)在二语教学中,直接法的实际应用是非常广泛和有效的,它用目的语来学习目的语,避免翻译;重视纠正学生的错误。本文试图以直接法理论为基础,浅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直接法的具体应用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直接法;二语教学;课堂案例

在教学流派逐渐兴起的一百多年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体系,那就是教学法流派。这些流派主要分为了:认知派、验派、人本派、功能派。其中“经验派”以直接法为代表,还包括阅读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等。直接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贝立兹(M.D.Berlitz)、法国的古安(F.Gouin)、英国的帕默(H.E.Palmer)、艾盖尔特(B.Eggert)等。

一、直接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一)直接联系。使用外语直接与外界事物进行联系沟通。在教学交流时不用母语做桥梁,代之以实物、图片等直接教学,是为了摆脱学生母语翻译的过程,培养学生直接用目的语思考的能力,以减少学生母语对学习目的语的干扰。

(二)以口语为基础。从这个方面讲,直接法与语法—翻译法是相反的。翻译法主要是依靠母语来翻译,注重一些系统的语法知识的教学,重视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忽视教授口语和听力。而直接法的基础就是口语,是目的语的口语,不使用也不借助母语教学。

(三)句本位。教学时通过句子来感受语音,体会句意,理解语法。

(四)以模仿为主。直接法通过教师对句子句型的讲解与教授,学生在此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接收以模仿为主。

直接法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表达能力;不用母语,越过了中间语言转换的环节,使学习者的心理和大脑直接对目的语产生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但直接法也有其局限性:重视口语教学,难免会忽视学生的读写能力;直接法直接展示目的语和事物的关系,教师的展示并不多,这种直接教学时会影响到学生的理解,需要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直接法教学实例应用

汉语精读课:“把”字句

首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教师用“学生看书”的动作,通过几种不同的问题如“那本书谁看了?”“看了多少?”等等,引入“她看了一本书、那本书她看完了、她把那本书看了”三个句式,进而自然流畅地讲解了因“话题不同,句式选择不同”的情况,随后通过“用例句理解结构”的方式呈现出本节课重要结构。

展示环节结束后,教师采用交际性练习的方式通过问学生“你把作业交给老师了吗?”引导学生输出,练习“S+把+O+V(在/给)+RO”结构,并适时纠正。期间,教师采单独叫学生回答问题后又领读,在保证开口度的同时不断重复,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该语法句。

在课后练习中,教师首先让每位学生拿出一张卡片,后分别让不同学生遵循“请把卡片交给我”的指令完成动作,用动作来解释句意,这样达到了直接用动作展示目的语并使学习者理解句意的目的,在完成动作之后问其他同学“他做什么了”引导学生输出,使用“把”字句,最后通过问学生“你想要这个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请sb.把N还给我”,使用“把”字句完成交际目的。

(一)优点

在本节课中,该教师运用直接法博采众长,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运用直接法中句本位的原则,将课通过例句理解语法结构,如:通过“他把书看了”理解“S+把+O+V+了”;通过“老师把书放在桌子上”理解“S+把+O+V(在/给)+RO”等;任务原则、交际原则、意义原则相结合:教师给学生真实的情景和交际任务,通过对话引导、动作引导的方法促进学生输出,如把书放在桌子上问学生“我做什么了”,让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同时完成交际任务。

采用引导式教学:齐读与单独问答相结合的方式;適当运用学生母语:讲解“把”字句的语法义与使用特点时,教师结合英文讲解,减少了学生理解语言本身与“把”字句语法特点的双重压力,让学生轻松理解并记忆该语法点。

可以说,在本次教学实例中,教师将直接法的特点和优势全部发挥了出来,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缺点

但是该案例中展示、练习和表达形式与内容失衡,教师在教授“把”字句丰富的语法内涵的同时;在对语法点进行练习时,操练手段过于单一,仅采用了问答的形式。应适当丰富操练形式,在提问和操练时,教师应注重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同时注重对学生错误的监控。

(三)案例总结

教师在完成交际教学功能时,时而是演示者,时而是组织者,时而是指导者,时而是检查者。在完成信息传播功能时,时而是信息的提供者,时而是信息的诠释者,时而是广博知识的掌握者。在完成动机刺激功能时,时而是观察者,时而是实验者,时而是解释者,时而是评价者。在完成利用改造功能时,时而是提供咨询者,时而是操作者,时而是编纂者。(2)

本案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通过互动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来促进语言习得。复习和讲解词汇时,教师几乎没有讲解词汇本义,而是快速把词汇放入例句中领读。语法部分,教师除了进行必要的语义讲解,也都是用例句使学生加深印象的。操练部分也全部要求学生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和功能性。

该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中始终掌控全局,收放自如、灵活多变。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自我感知学习为主,在多次重复及互动学习中自然习得,教师只负责引导、答疑和启发,避免让学生对教师或范本产生依赖,是成功的练习范式。

三、直接法的应用思考

直接法的一大特点是重听说。在汉语听说课上,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听得懂,讲得出,还要重视教学生语言知识,学会自主读和写。为此,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进一步提供讲汉语的环境和氛围。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语言教学,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

如今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各种教学法不断涌现,我们重新审视直接法时,虽然其理论上存在某些不足,但还是可以发现其中一些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在汉语教学中。吕必松从交际能力的角度为高级汉语确定了以下的标准:“能自由地进行口头表达,能比较顺利地阅读内容不超出本人知识范围的书刊,能担任中级翻译(即能够担任除了重要高级会谈的口译和重要文件的定稿工作以外的口笔译工作);语言过关(例如能够比较自由地用目的语思维,数年不用也不会完全忘记);除了掌握语法和语用规则外,还有一定的修辞知识。

可以说,在通往高级水平汉语的路上,直接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我们也一直在这条路上努力着,近些年渐渐兴起的沉浸式教学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直接法的一种革新。做为对外汉语人,怎样践行和应用教学法,怎样改革和创新教学法,应是我们不断追寻的理想信念之一。

注释:

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242页

张崇富.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获得[J].世界汉语教学,1999,(3).

参考文献:

[1]杨惠元.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2]顾英华.试论提高新疆民族大学生汉语听说能力的方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06).

[3]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4]张崇富.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获得[J].世界汉语教学,1999 (3).

[5]刘润清.第二语言习得中课堂教学的作用[M].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语言文字应用编辑部,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语言学习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131.

[6]吕必松.吕必松自选集[M].河南:大象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