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路径优化

2019-03-15熊晨幢

北方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熊晨幢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不同的价值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了被尊重的道德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面临着极大挑战。本研究从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入手,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分析,立足当前培育实效,提出路径优化和对策思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科学规划尚未完成,学校培育工作缺乏具体的阶段性目标;教育者自身尚未完整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培育核心价值观工作缺乏合格的教育者;教育者受困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之中,学校培育工作缺乏合适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学校缺乏系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有力支撑。

二、导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带来的冲击

大学生单纯张扬、思想活跃、善于思考、乐于关心政治。同时又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易被各种价值观所左右。应该承认,多年来高校一以贯之的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一些别有用心的中外敌对势力极力推销的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普世价值”论等,这些错误思潮具有煽动性和欺骗性,不断侵蚀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并通过一些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严重干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也极大地冲击了“三观”不稳定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大大削弱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教育界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不良社会风气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度。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风气的正能量占主导地位,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当下,既是经济快速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不断涌现。诚信缺失、假冒伪劣、见利忘义、坑蒙拐骗、自私自利、贪污腐败、询私舞弊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这些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刻思考。

(三)传统文化缺失带来的认知障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但它并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承载着历史使命需要后人不断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道德观念、爱国精神,经过批判吸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统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对传统美德的不以為然;对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冷漠无兴趣,而对西方的节日却狂热追捧;认为读书是为了个人的好前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艰苦奋斗、集体主义、团结友爱等许多优良传统被认为是过时的。高校如果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也势必增加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的难度。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创新

(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人格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创新的方式。高校大学生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两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辅导员的共同努力,通过言传身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头脑中的思想意识。

具体来说,需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道德风尚和文化水平,深化高校教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融入日常的理论教学和学生工作中,使教育者在教育中推进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水平;二是要创新高校教师的工作方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植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深受大学生欢迎的言语表达方式,以贴近学生生活而又有理论深度的教育内容,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科学性;三是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贯彻于学校的各门课程,贯彻于辅导员的日常学生工作之中,使大学生真正生活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培育氛围之中。

(二)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关注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新特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容易受西方价值观、传统价值观的冲击而出现新的变化,从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因此,要关注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创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机制。

首先,要完善大学生思想价值评价机制,使辅导员及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及时发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准确地分析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标准,评价大学生精神世界中的各种思想价值观念的好坏善恶,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有益的分析。其次,要健全价值澄清机制,对于日常工作中发现的低俗、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通过辅导员日常工作和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及时澄清,从而使大学生在规避腐朽落后的价值观中,逐渐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最后,要建立价值激励机制,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通过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形式,举办知识竟赛、论文比赛等形式,激励大学生自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典型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宣传和教育广大学生自觉地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三)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点,要从校园精神培育、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宣传等层面,重塑求真、向善、致美而有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校园精神、校园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高校独特的历史风尚相结合,凝练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精神,使大学生在进入高校的时候,不仅能品位到校园文化深深的韵味,也感知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其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净化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同时要积极开展团支部、党支部内部的活动,通过党性锻炼、党性教育增强大学生团员、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度,发挥大学生团员、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广大大学生自觉地学习、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宣传活动,借助于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络、校报校刊等方式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校园内日常的宣传标语、政策规章等影响和约束大学生的个人行为规范,使大学生形成勤俭节约、刻苦奋斗、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坚实的校园文化积淀。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