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操曹植表文写作手法的共性特点

2019-03-15董宇张露菲

北方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写作手法曹植曹操

董宇 张露菲

摘要:曹操作为东汉末年表文现存数量最多的作家,曹植作为魏晋时期艺术造诣最高的作家,二者不仅是父子,也是公文写作中自由派和文采派的代表人物,因分处两派,二人的差异性,更为突出。本文从“二曹”表文写作手法的共性特点入手,以期对其“二曹”整个表文的写作全貌进行研究。

关键词:曹操;曹植;表文;写作手法;共同特点

一、擅于用典,明白易晓

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指出:“盖事类,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證今者也。”意思是事类指用自己的话来构思为文之外,借用典故来比喻难懂之意和援引古语来印证所说之理。曹操曹植的表文运用用典这一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典故之中,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

例如曹操在建安元年(196)所作的《谢龚费亭候表》,此表是曹操为接受承袭龚费亭候爵,以此上的谢表。表中用“昔大彭辅殷,昆吾翼夏,攻成事就,乃备爵锡”即“彭祖辅佐殷朝,昆吾辅佐夏朝,是在功名成就之后对其赐爵行赏。”的典故来反衬自己的品行不出众,业绩不显赫,却能受到皇帝的“未盈一时,三命交至”的重用,凸显自己的诚惶诚恐,只有检讨自己的不足,才能不辱皇帝的赐命。《陈损益表》中的“昔韩非闵韩之削弱,不务富国强兵,用贤任能”的典故提出了富国强兵,选贤举能的主张。

曹操擅于正用和反用典故来表达上表的目的,并为接下来要阐述的内容作铺陈。曹操的表文利用典故大多为谢恩,辞让和请爵加封,但曹植因为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大多为怀才莫试与现实压制的悲愤之情的抒发。与曹操不同的是,曹植在行文中大量运用华丽的辞藻于典故与寓言故事之中,不仅用典故内容为下文行文来做铺陈,更是将感情舆于其中。既能使悲愤之情显现,又能避免触怒圣颜,从而到达“哀而不怨”的表达效果。在曹植的34篇表文中用典最为突出的两篇为《求自试表》和《陈审举表》下面就这两篇表文的用典手法作简要的分析。

曹植的《求自试表》文中在提到“君无虚授,臣无虚受”时,用“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人,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的典故来引申。当写到“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的志向时,引用了“启灭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的典故,来劝皇帝要选择贤量之臣。当说明“岂厌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主而凌其君”的道理,用“耿弇”、“车右”的典故来加以说明。之后再写到“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靖乱,以功报主”时,分别引用了“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秒年使越,欲得长缨缨其王”、“霍去病”的典故来阐释这个道理。之后再写到“臣事之君,必以杀身静乱,以功报主”时,用“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而楚、赵以济其难”的典故来说明。

二、喜用比喻,引譬设喻

汉代王符在《潜夫论·释难》解释比喻为:“夫譬喻也者,生于直告之不明,故假物之然否以彰也”。表文是上行公文,臣子在上表时,要行人臣之礼,进言时要顾虑皇帝的面子,所以语言要委婉,做到“理壮而词温”。“二曹”表文运用比喻,借古讽今,比兴隐喻,将思想感情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

例如曹操于建安元年所作的《让还司空印绶表》文中用“内踵伯禹司空之职,外承吕尚鹰扬之事”即用这一典故进行自比,将自己比喻成大禹和姜太公这一类的人,显示出汉献帝对他的重视自己和对自身才能的肯定,虽然是“斗筲之才”,但承蒙皇帝恩宠,要不遗余力为国效力。还有《陈损益表》中的“庶以蒸萤火,增明太阳”将自己比喻成微弱的萤火虫,将皇帝比喻成太阳,希望用自己的微光来给太阳增加一点光亮。意指愿为国家效力的决心。又如《请爵荀彧表》中的“用披浮云,显光日月”比喻,形象的将荀彧的功劳和作用表现出来。还有作建安十八年的《让九锡表》中的“心如炎灼”,意指心情的焦灼。还有“不悟陛下夏诏褒诱,喻以伊、周”这次曹操利用明喻将自己比喻成辅助商汤灭夏的贤臣伊尹和周公姬旦。较比之前的暗喻和借喻来说,这篇表文所用明喻,也彰显了曹操地位的提升。

曹操擅于运用比喻来烘托才能和品格,随着地位和权力不断的提升,修辞手法从暗喻、借喻变为明喻,行文也比较自然通脱。但曹植的表文在运用比喻时大多喜用借喻来表达,因为曹植要小心翼翼的保全自己的同时,还要委婉的倾诉自身的难言之事和难言之理。运用借喻不仅能托物言志,而且在表文的引譬设喻中更加了一层美感。在《封鄄城王谢表》中将皇帝的恩惠比作“日月之恩”,并且将魏文帝的受封比喻为“枯木生叶,白骨长肉”。将自己的忧喜的心情含蓄的表达出来。在《谢入觐表》中,将此次谨见喻为“披浮云而睹白日,出幽谷而登乔木”,形象的反映了惊喜之情。在《责躬表》中用“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实雨”来比喻魏文帝的恩泽,生动的描摹出忧惧窃喜的心情。在《求自试表》中用:“高鸟未絓于轻缴,渊鱼未悬于钩饵者”,用喻体高鸟、渊鱼喻为蜀、吴二国,即委婉深刻的写出对两国难克的担忧,又有举贤用良的主张。在《求通亲亲表》中将自己报效国家的赤胆忠心喻为:“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在其后写的《陈审举表》用“蚌蛤浮翔于淮泗,鼲鼬喧哗于林木”刻画出了态度上对两国的不重视,而且将两国的地理形势也形象的描摹出来。

三、巧用对比,形象深刻

曹操和曹植的表文中运用对比这一写作手法,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曹操的《谢龚费亭候表》中的“昔大彭辅殷,昆吾翼夏,攻成事就,乃备爵锡”与“臣束修无称,统御无绩,比荷殊宠,策命褒绩”相对比,即古代的功臣都是功业成就之后对其辞爵行赏与自身品行与功绩不出众却蒙受皇帝恩宠形成对比,表达自己的进取之心。又如在《表论田畴功》时,将“袁绍父子威力加于朔野,远结乌丸,与为首尾,前后召畴,终不陷挠”与“后臣奉命,军次易显,畴长驱自到,陈讨胡之势”相对比,即袁绍父子与乌丸相勾结,多次召请田畴下山,但田畴却都以拒绝与曹操征乌丸,他却远道相助来进行对比,表现出田畴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重节操与正义的道德品格。曹植在《陈审举表》中用大量古代的正确积极的典故与当前朝廷误用人才形成对比,警戒皇帝要懂得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举荐上去。在《请招降江东表》中将“臣不昭于俎豆,武不习于干戈”却“窃位藩王,尸禄东夏”无功劳但受俸禄与当今国家的现状:“淮南尚有山窜之贼,吴会犹有潜江之虏,使战士未获归于农亩,五兵未得收于五库”形成对比,含蓄的表达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之情,还有强烈的爱国之情。曹操用对比来直接表达自己的进取之心和举贤爱才的上表目的。曹植用对比是委婉的表述自己对国家的安危现状的意见和自己身处环境的不满之情。

曹操和曹植在用表文修辞的运用中都用到了用典、比喻、对比等写作手法,都擅用典故来铺陈事理。在运用比喻时,“二曹”选择喻体精准,比喻生动形象。但曹操用比喻来自比并或明或暗的炫耀自己的功绩;曹植用比喻,是委婉含蓄的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在运用对比时,用正比或反比,来使得说理更透彻,深刻。但曹操是用对比来表述自己的进取之心和乞请封赏;曹植用对比反映出对国家现状的担忧或自己的处境的不满之情。“二曹”在行文中巧妙的运用这些写作手法,达到“表以陈情”的写作目的,值得我们在公文的写作借鉴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勰撰,范文澜注.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刘师培撰,陈引驰编校.刘师培中古文学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著[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写作手法曹植曹操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论曹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论《在地铁车站》中的“意象”
《黄雀记》写作手法及当代启示
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无关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曹操地下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