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励为依托,促学生健康成长
2019-03-15李盈盈
李盈盈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与各类信息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思想也更容易被繁杂的信息所影响。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发展最为快速的阶段,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心理需求;成长期望;集体意识;激励效应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4-0069-03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班主任发自内心的爱,能激励学生主动上进,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并出色完成任务。班主任运用激励的方式可以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棘手的问题,以及时、适当的方式激励学生,进而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获得管理的最佳效果,为学生的发展进步和良好班风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研究学生心理,满足心理需求
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随着各个层次需要的满足而不断上升的,当最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使人产生实现自己其余需要的欲望。激励方式是运用外界的刺激诱因,调动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帮助学生将外部刺激内化为个人自觉行为的过程。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努力帮助学生品尝成功,并激励他们向高层次的需求努力。尤其是潜能生,他们长期处于落后的位置,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失衡,对此班主任要及时寻找并捕捉到他们身上的“亮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激勵。
新接班级时,我没有提前了解每一个学生,一堂数学课,在授新课前复习旧知时,我在黑板上写着“30×8=”,环视一圈,全班同学都举手了,我请了小达起来回答,然而他站起来却一直低着头,这时,周围响起“他是傻子”“他是笨蛋”的话语。对于孩子们讽刺的言语,小达似乎习以为常,他看着我,低下了头。我示意小达坐下来。
课后,我从原班主任处得知:小达的智力发展比较缓慢,行动的平衡力较差,做任何事情都会比其他同学慢半拍。
我在思考:如何改变小达现有的自我放弃状态,帮他寻找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呢?首先需要小达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于是,我决定和孩子谈一谈。我带着小达来到学校的淑芳园,和孩子坐在石椅上。
“课堂上的问题你会吗?”我试探性地问。
小达摇摇头。
“没关系,你能告诉我5×3等于多少吗?”现在最需要的是激励孩子去寻找成功。于是,我降低难度。
“15。”小达思考了将近一分钟,多次抬头看了看我后,小声回答。一分多钟的等待换得孩子说出正确的答案,是多么值得。
“你看,不是能说出来吗?50×3呢?” 欣喜的肯定使孩子露出久违的微笑。
“不会。”小达毫不犹豫的回答让我吃惊。
“为什么不会呢?”我疑惑于他如此快速的回答。
“因为我笨!” 听着小达的回答,我心中不由得一紧。
“谁认为你笨?” 我说。
“他们都认为我笨。”他始终低着头,只要提到笨、傻,他都是这样的动作。
“那你觉得你笨吗?” 我反问。
“笨,那些都不会做,还做得很慢。” 小达委屈地说。
或许是一次次的被否定和被冷落,让小达越来越自卑。那么现在最需要的是小达对自己的看法,于是我继续说:“在老师眼中,没有笨的学生,只有懒的孩子。5×3你知道等于15,那么5×30呢?可以先算5×3=15,30表示3个10,那么这里就有15个10,就是多少?”
“150。” 小达小声说。
“真棒!看,这不是对了。试一试8×60等于多少呢?”
“是不是480?”思考了一会儿,小达怯生生地说。
“是的。只要你愿意,慢慢学,相信大家都会对你刮目相看!”给予小达肯定,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小达腼腆地点点头。接下来,我通过与全班同学交流,寻求全班同学的帮助,在一年的努力后,小达虽然在学习上仍然难以获得进步,不过在其他方面,他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长,他被评为我们班的“护绿使者”,第一次拿到奖状的他,笑得是如此灿烂!
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即使是“顽石”,只要班主任愿意去发现,总能发现那微弱的光,用心呵护,总会越来越亮。满足学生的心理寻求,品尝成功的喜悦,那么他们便愿意敞开心扉迎接曙光。
二、给予学生期望,激发自发上进
期望理论提出:在研究某一激励手段的效果时要注意提高人们对这项激励价值的认识,并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激励才有效。很多学生在外界的多重压力下,对于自己的成长期望逐渐减弱。面对学生缺乏目标性,班主任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激励,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重新寻回上进的勇气和信心。尤其是当学生出现反复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反复的空间,提出期望对学生的规劝和批评,帮助他们坚持成长的期望。
有一次,学校的英语组举行英语书法比赛。开始15分钟后,小俊拿着他的书写纸向我挥着说:“我写完了。”这么短的时间就写完了?我带着疑惑来到小俊的位置旁,看着小俊的书写纸上胡乱书写的字,我虽然很生气,但还是让自己静下心来,对小俊说:“这次比赛是看全班所有人的书写情况,你也是重要一员,你想班级因为你失去书写模范班吗?”
小俊看着其他同学异样的眼光,我以为他会和我理论几句,但是他没有,只是默默地拿回自己的书写纸,拿起橡皮擦,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修改,接下来的15分钟,他几乎都没抬起头,认真地修改着每一个字母,擦拭,重写。30分钟的书写时间到了,其他同学都已经交齐了,小俊却还在认真地修改着。我知道,是我的那句话“你想班级因为你失去书写模范班吗?”刺激了他。
小俊交上来的书写纸比上一次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拿着书写纸对小俊说:“你看,你也能够写得很好的,一开始为什么就不认真写呢?”小俊不好意思地说:“习惯了快速写,您说了这是集体的比赛,如果我不认真写,会影响全班的成绩,所以我就认真写了。”听着小俊的话,我意识到,其实小俊心里有着极强的集体荣誉感,是我的思维定式让我一开始就判定小俊不可能认真写好字,而这样的思维定式往往伤害孩子最深。我当着全班的面向小俊道歉并对小俊说:“你虽然平时写字不怎么样,可是在面对集体荣誉时,能够调整心态,字如其人,我相信以后你的字会越写越好看,你有信心吗?”小俊高兴地点点头。
从这件事上,我发现小俊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能够在班级需要他认真时,抑制住自己散漫的心态,这是之前很多努力都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没有寻找到契合孩子的自我成长点时,我们再多的努力都成了枉然。和学生一起寻找属于他的心灵契合点,才是教育转化他的开始。
于是,接下来的作业,小俊也确实在慢慢地进步,以前的富有小俊特色的“分身字”“圈形字”消失在他的作业里。每一次改小俊的作业,只要他的书写有进步,我都会给他写上一句鼓励的话,如“你的字如你的人一样,越来越帅。”“分身字变身了,腰杆挺直,精神多了。”每一次,看到小俊看作业的样子,我就知道,他喜欢这样的肯定。
罗杰斯说:“一个土豆在晦暗的菜窖中,只要具备了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就会本能地追逐着头顶菜窖的一线阳光,拼命地朝着阳光成长,贪婪地吸收着光的能量,产生光合作用。”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之心,只要我们顺应他们成长的需要,给予及时的成长期望,他们总能自我成长。
三、依托集体荣誉,培养良好班风
每一个班级里都有几个这样的学生,他们总是我行我素,只关注自己的行为,对集体漠不关心,让老师们束手无策。面对他们,老师总是无法割舍,因为他们的行为会影响到班级的整体氛围。因此,班主任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组织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努力为取得某种荣誉而共同参与,从而形成对集体的强烈情感。
每天,班级都因卫生打扫而在文明班级的评选中失分。我想需要以此为契机,提高孩子们的集体意识。我提前谋划了一下班级卫生的解决方法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在早读时进行了一次微班会。
我首先给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每天的值日生都因为个别同学的不负责任,使得我们班受到点名批评呢?”
“有些同学不认真扫地。”
“一个人做不好,就会影响全班同学。”
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问题在哪里。我继续抛出问题:“每一个人都和我们班集体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
“就好像一锅饭,出现了一粒老鼠屎,那么这锅饭就不能吃了。要想我们班好,每个人都有责任。”班长小琦站起来说道。
我给予小琦充分的肯定,并在黑板上写下1和54。“孩子们,看黑板上1和54,你最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班与你们个人的关系?”
“我想用等于号。在我们班级里,每一个人的表现都代表全班,就比如我们一个人扫地不负责,班级的文明分就会被扣,就会使得班级受到批评。”
“我想用大于号,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班级就能越来越好。”
“我也想用等于号。每一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一分子,少了哪一个都不行。”孩子們都认同1=和>54。
我继续在下面写出1和53。“这时候你们觉得用什么符号?”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我非常赞同同学们的话,我们是一个整体,缺少了哪一个都不行,所以,我们每一个同学也都有责任去帮助其他同学,让他们感受到我们集体的温暖,只有每一个人都努力,我们的班级才会越来越棒。”
学生不喜欢老师简单直白的说教,他们更需要自己去感受,通过一个小小的式子,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和集体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验到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我将问题引到每天的卫生打扫上。
“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我们应该怎样打扫卫生?”
“每个值日生都要认真打扫。”小俊说道。
“如果遇到不认真打扫或者到处乱跑的同学呢?”每个值日生要认真打扫是每个孩子都知道的,劳动委员提出自己经常遇到的问题。接下来,孩子们开始抱怨劳动委员的不是。
“分配劳动区域不公平。”
“我不想扫这里,结果劳动委员硬要让我扫这里。”
出现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每一个学生的集体意识,会在不公平和不平等中悄然消逝,这时,只有我们去寻找出现矛盾的地方,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实行一年后,我们班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校“文明模范班”,这对于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也更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获得赏识和认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使学生在班主任的激励下不断增强自信心,激发内心潜在的成长期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象山小学,晋江,3622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