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感觉自己无地自容

2019-03-15马丽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自卑心理中学生

马丽铭

〔摘要〕自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适度的自卑能催人奋进,但是过分自卑,长期自我否定,低估自己的能力,总是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别人,则是一种性格缺陷,影响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中学生生理、心理尚不成熟,导致他们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一遇到挫折就容易否定自己,从而产生自卑情绪,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还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案例中的丹丹存在明显的自卑心理,咨询教师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并在咨询过程中争取班主任、家长等多方面支持,帮助丹丹逐步克服内心的自卑,整体效果良好。

〔关键词〕中学生;自卑心理;理性情绪疗法;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4-0052-04

一、个案背景

丹丹,女,高一学生。身体健康,父母健在,有一个小自己6岁的弟弟。她6岁时随父母从外地迁入本地就读,刚开始由于语言不通,不敢和同学交往。后来慢慢学会了当地方言,却因为说话不利索被异性同学取笑,此后更加不敢开口。父母忙于工作也无暇给她更多的照看,平时在家与父母的交流比较少;有两三个比较要好的初中同学,但升入高中后彼此分开,在新环境里很难适应,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自感孤独可怜,父母不关心她,也没有好朋友谈心;加上进入高中后学习压力增大,成绩不太理想,害怕同学取笑,老师看不起,而不敢与周围人接触,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向老师提问。周围同学也逐渐认为她性格孤僻,不好相处,于是她慢慢于集体中被孤立起来,无法融入新班级。班主任为了给予丹丹锻炼的机会,让她担任班级干部,管理班级纪律,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她与同学沟通不佳,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和小部分同学产生误会,被同学为难诋毁。此后便不敢再参与班级管理,害怕看到同学的眼光,听到同学的评价,留在教室学习都十分难受。她认为周围人都在嘲笑自己,觉得自己无地自容,无法学习。面对高中生活,丹丹看不到希望。

二、主要问题

丹丹初次来到心理辅导室,一直不太敢开口。直到渐渐和咨询老师打破了陌生感才说起自己前来咨询的原因。丹丹本学期要求年级主任同意其转班,在家长的一再要求下,丹丹比較顺利地从原来的班级转入了现在的班级。开学初期个人自我状态还可以,但是开学一个多月后发现自己无法安心学习,总认为周围的同学在嘲笑自己,不管身处哪里都觉得无地自容。在校期间也不敢跟同学说话,慢慢发展到不敢去学校食堂就餐,丹丹在来咨询之前已经有将近两周时间没去学校食堂吃过饭了,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周围的人总是在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自己,嘲笑自己。在过去,丹丹自知有一定程度的自卑,但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因为高一第一学期在原来班级里作为纪律委员管理班级纪律的时候与几位同学产生误会,被同学恶意言语重伤,内心委屈不已,而原班主任也并未了解事情真相,没能及时制止同学间的摩擦,导致丹丹无心在班里学习,本学期要求转班。而转班后情况稍微有些好转,但是每次碰到原班同学就会很难受,认为对方已经在年级造谣,导致新班同学对自己也有看法。在校的每一天,丹丹都觉得特别难受,时常以各种理由请假,无法专心学习。丹丹一再强调自己在同学面前已经无地自容,不敢面对他们,也不想面对他们。

三、分析评估

通过丹丹的陈述,和与其班主任的沟通,了解到丹丹的主要问题在于自卑。丹丹自卑感的形成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在丹丹的叙述中,丹丹从小随父母来到本地学习,语言不通在丹丹的成长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而父母却没有给予适当的关心和鼓励。此外,丹丹父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挣钱养家和照顾年幼的弟弟身上,长期忽略了对丹丹的关心。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父母很少过问丹丹的日常学习生活。长期缺乏亲子之间的沟通,使得丹丹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哪怕在学校遇到了挫折,也不愿意告知父母,遇到难过的事习惯藏在心里。负面的情绪长期得不到理解和开导,加深了丹丹的自卑感。

(二)学校因素

从丹丹的就读经历来看,学龄期从外市迁来,不能适应新环境,尤其是语言不通给丹丹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但是这些困扰没有得到学校和老师适当的帮助与照顾,使得丹丹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困难。同学的取笑更使得丹丹不敢尝试,养成做事畏首畏尾、优柔寡断的不良习惯。进入高中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与同学产生矛盾,班主任没有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也使丹丹深陷同学的负面评价中,痛苦万分。

(三)个人因素

在交谈中发现,丹丹已经陷入深深的自我负面评价中,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认定自己各方面不如别人,努力无望,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自身的问题。遇事胆小,畏首畏尾,优柔寡断,甚至遇到一点小困难就退缩逃避。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习惯性地对自己进行消极暗示,认为自己不行,很差劲等。同时丹丹又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非常在乎他人的评价,有时候没有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认定别人在嘲笑自己。丹丹的自我意识中缺乏对自我的肯定,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却倾向于放大自己的缺点。这些性格上的缺陷正是丹丹自卑的根源,二者相互影响,不断形成恶性循环。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丹丹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其不能正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造成的。每个人身上都共存着这两个自我,“理想自我”是完美的化身,但是现实中几乎没有人能够达成“理想自我”的实现。但是丹丹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深深纠结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中,不能正视自己,害怕别人评价自己。丹丹希望能够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自信,但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却总是不知道如何处理,习惯地自我贬抑和选择性逃避,从而使问题不断,自己却更加悲观失望。

四、辅导过程

针对丹丹的心态,我采取了三个咨询阶段。

(一)及时疏导丹丹的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

丹丹已经陷入了自卑的沼泽中,认定自己是全班最自卑的人,在同学面前总是感觉无地自容而一再选择逃避,这表明,她过于扩大了自己精神痛苦的程度,看不到自己在新的环境中的存在价值。因此,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促使她宣泄出内心的痛苦,并对此尽量表现出同感与理解。

“丹丹,老师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现在的你感觉自己生活和学习都过得非常辛苦,如果换作老师也会觉得很难受”这是我常用的一句话,也是我的由衷之言。丹丹听了我的共情反馈,慢慢放松了下来,说话语速变慢,声音也逐渐清晰。我继续对她进行鼓励:“当一个人面临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时,他也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以更快、更有效地摆脱精神压抑,重振起来……”

在咨询过程中,当咨询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的时候,我会适当采用自我揭露的办法与来访者展开进一步的交谈,“老师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可能也和你一样,为自己的各方面感到自卑……”我跟丹丹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经历,使她产生了这种“原来老师也同我一样”的平常感,这对于丹丹不良情绪的宣泄十分重要。此外我也给丹丹做了举例,让丹丹明白不仅仅是她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她的很多同龄人都曾经或多或少经历过类似的境况,咨询老师的自我揭露和举例使丹丹意识到,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也像她一样感到自卑,感到压抑。所以,她无须过于看重个人的精神痛苦。我在她面前体现出这样的亲切感和平易感,为的是使她在不知不觉中重建自信心。

(二)引导丹丹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寻找自身的闪光点,这是她重建信心的关键。

在辅导过程中,我发现丹丹的言谈中常常出现“我害怕”“我不敢”等自我贬抑的评价。丹丹总是习惯性地给自己很多消极暗示,过分关注自身的缺点,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受长期不合理观念的影响,丹丹显得比较悲观,面对问题常常选择退缩逃避,这些行为对于丹丹自信心的建立是极为不利的。所以要帮助丹丹重建自信心,首先要引导丹丹转变自己的思维观念,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我肯定了丹丹的自我求助愿望,对她能够主动前来咨询表示认可。在谈话中,我不断引导丹丹把自我评价的焦点从负面转向正面,一开始丹丹显得无所适从,她似乎不知道自己身上还能有什么优点。但在慢慢引导下,丹丹开始对自己进行了新的探讨。我给她留了一个小小的任务,让她在平时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找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把它们列出来。在接下来的辅导中我发现,丹丹在自己的优点一栏中仅写了“耐心”“关心他人”等寥寥无几的几个词,但缺点一栏却满满当当,包括“胆小”“悲观”等等。要转变丹丹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在此后的几次辅导中,我都十分耐心地为丹丹进行引导。慢慢地我发现丹丹能够给自己写下的优点越来越多,比如“热心”“擅长写作”“语文成绩好”“有责任心”等。这表明丹丹已经开始对自己有了新的看法。除了帮她寻找自身优点,我还特别指导她运用理性疗法中的合理自我分析报告——ABCDE表格,时刻关注自身的非理性观念,并进行自我辩驳,从而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尝试证明思考。

观念的变化是行为改变的前提,行为的改变才能进一步深化观念的形成。在后来的辅导中,我让丹丹自己去观察身边那些她认为比较自信的同学有哪些特点,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是如何处理的。通过观察学习,丹丹领悟到自己需要在行动上有所改变,不能事事逃避退缩。可见,榜样的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讲十分重要。

(三)家长给予她更多的关注,用爱化解她内心的坚冰

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是增进父母与孩子情感的关键要素。在与丹丹的谈话过程中,我发现丹丹的父母由于工作的疏忽,与丹丹的沟通比较欠缺;加上年幼的弟弟自小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致使丹丹内心产生观念偏差,认为爸爸妈妈只爱弟弟。在取得丹丹的同意后,我联系了丹丹的班主任,并在班主任的帮助下与其家长进行了沟通,把事情跟她父母反映,争取家长的支持,希望父母给予她更多的父爱、母爱。看到孩子的老师在用实际行动关心孩子的生活,丹丹父母亲为之感动不已,表示要好好地关心、爱护她,帮助她克服自卑感,重振自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丹丹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增多,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四)协同班主任,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丹丹创设更多自我锻炼的机会。

丹丹的问题与原班级有所牽扯,我特地找了丹丹的两任班主任进行了谈话。原班主任并未预料到一次小小的同学摩擦能对丹丹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并对自己未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时处理和开导感到愧疚,表示愿意协同新班主任做好丹丹的辅导工作,并针对此事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而新班主任在了解了丹丹的特殊情况后,特别针对本班实际开展了一次班会,效果良好。新班主任也时常找丹丹谈话,给予丹丹更多鼓励。在班里,丹丹除了仍旧担任班级管理工作外,还主动要求担任语文课代表。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不断鼓励丹丹主动与同学进行交谈,多多帮助他人,认真去感受同学间的情谊并常怀感恩之心待人处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辅导,丹丹对自己有了客观的认识,各方面变化较好,学习步入正轨。

五、案例反思与效果评价

在本个案的咨询过程中,我首先帮助丹丹宣泄,她因为自卑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并通过运用聆听、贯注、沉默、自我揭露等咨询技巧来传达我对她的同感,认同她的自我求助以及自我改变的行动和愿望,从而与她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其中自我揭露和榜样的学习对于丹丹的转变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及时与丹丹的父母和班主任沟通,努力为丹丹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班级氛围,对丹丹的自信心建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咨询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立咨询方向和方法,对于成功地做好一次咨询非常关键。本案例中,我与丹丹在谈话中建立了和谐的咨访关系,并与丹丹有了默契的配合,我不断引导丹丹探讨全新的自己,鼓励她不断对自己进行积极的暗示,肯定自己,尝试改变自己。在一次次的犹豫中,丹丹一点点尝试,开始了对自己的重新塑造,并逐渐对自己有了信心。

另外,学生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对本案的帮助也很重要。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往往自身缺乏安全感,容易对他人产生怀疑和不信任,很难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稳定的同伴关系。丹丹的父母长期忽略了对丹丹的照顾,使得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父母是否不是那么爱我”“我是不是很差劲”……在本案中,我努力争取丹丹父母的理解,并建议其父母加强与丹丹的沟通,对丹丹多表示关心与爱护,为丹丹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班主任在本案中也给予了咨询老师很大的帮助。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和咨询老师之间,要想得到一个良好的咨询效果,就要充分调动一切可用资源。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得最多的老师,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是否妥当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本案中,我及时与丹丹的班主任取得联系,在征得丹丹的同意下,与班主任反馈了丹丹的基本情况。班主任很快也与丹丹进行了谈话,妥善处理了班级管理中同学之间的摩擦,班级班风学风有了进一步改善。丹丹在班主任的鼓励下,也不断突破自己,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这对丹丹融入新班级起了重要作用。

在本次咨询过程中,我始终秉承心理咨询“助人自助”的原则,充分调动丹丹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和支持,促使丹丹能够在自我探索中发现自我,改变过往的不合理认知,重新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丹丹的努力才是本案成功的关键,经过长达6次的心理辅导,丹丹逐步建立了自信,能够正常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进步明显。

(作者单位:广东省恩平市第一中学,江门,5294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自卑心理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请你们关心我
我真的不适合在这里读书吗?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女性主义视角下留守女童问题的个案辅导介入 模式初探
浅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