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

2019-03-15徐长春翟书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心理问题小学生

徐长春 翟书芹

〔摘要〕根据对小学生的调查,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在日益增加。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二胎政策实施对儿童的心理影响,破碎家庭子女的失落感、自卑心和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比较常见;学校教育中的学业负担过重、不良教育态度和方式造成学生不正常的心理负担,压抑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通过对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室追踪辅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援助等研究,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得到提高,使学生的自我意识、集体意识、学习意识、生活意识等方面都有进步。

〔关键词〕心理问题;教育研究;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5-0020-04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构建适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农村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广大农村,多数学生家长是家庭的支柱,工作繁忙,负担重,子女跟随爷爷奶奶或外祖母、外祖父一起生活,隔代教育与孩子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或者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法不当,使孩子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这种状况,给学校、家庭教育带来很大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山东省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中心小学有90.3%小学生存在以下情况:(1)易怒。遇事急躁,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例如行凶、斗殴、骂人,做事不考虑后果,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2)任性。过分关心自己的需要,达不到目的就大发脾气,纠缠不休。(3)自卑。无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心理。(4) 嫉妒。看到自己的条件、才能不如别人而心怀怨恨,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不但不学习他人长处,反而对他人挖苦、讽刺、破坏等。(5)厌学。由于客观原因,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学习是一件苦事,甚至把学校看成地狱,希望早点离开学校。(6)抑郁。遇到挫折会过度悲伤而长期不能恢复,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人或事缺乏兴趣,情绪悲观、失望等。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出焦虑、多动等情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家長、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家长实行的“小太阳”教育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我校对200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0.5%家长意识到孩子不好管,学校应加强管理。调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有87.5%的教师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没有兴趣、逆反心理较强。同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因此,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其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程序

(一)研究设计

研究过程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首先进入准备阶段: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立项及论证等工作;学习并掌握有关理论,对该课题研究做出整体的、深层次的把握,探寻普及性强的方法技巧体系和可供选择的操作模式;研究方案的制定及分工工作;研究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学生进行前测;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然后进入实施阶段: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全面组织开展实验工作,分工合作,集体探讨;对各项实验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与评价,不断完善实验方法与策略;进行阶段性成果验收,召开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最后进入总结阶段:课题组收集有关资料、数据,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成果,并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交能反映完整实验过程的工作报告、课题实验报告及实验资料分析等材料;课题组做好课题结题工作,迎接各级组织的验收。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对象是山东省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中心小学1~6年级3个班(135人),确定三一班、四一班、五一班为实验班,在重点探索的基础上,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全面铺开。

(三)研究方法

观察法。观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通常有一些外显的迹象,研究者可以在教育活动自然状态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与研究,积累原始资料。

调查法。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设计各种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找学生个别谈话、进行问卷调查、走访家长社区等,调查了解实验学生的各种思想认识和表现。

实验法。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心育”知识的传授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心育活动,提高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认知水平,探索“心育”的模式和运行机制。

比较法。主要是做纵横向比较。通过我校实验前后和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心理素质等方面状况的比较,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实验效果。

文献研究法。对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我们订阅了《校园心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杂志,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相关理论,树立全新的心育理念。

个案研究法。针对个别特殊学生,建立档案,追踪研究。

(四)实验原则

(1)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原则。

(2)尊重与理解相结合的原则。

(3)环境改造与创设相结合的原则。

(4)学生整体的健康心理设计与学生个体心理辅导结合的原则。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摸索出了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室等对小学生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能够用所学知识,化解不良心理倾向,纠正不良心理和行为问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师源性”的心理问题,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

五、分析和讨论

(1)更新了课题组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科研水平和综合素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自2014年12月至今,我们对主持人执教公开课、示范课、执教优质课、举办专题讲座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教师能够把课堂完全归还学生,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我们对实验教师发表、获奖及交流论文进行了调查分析,發现实验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大胆实践、研究、总结、提炼,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科研水平。

我们对教师取得的科研成果及综合荣誉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课题组教师经过反复实践、研究,不断总结、提炼,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综合素养。

(2)学生的积极健康心理品质有了很大提升。

2014年12月和2016年10月,我们前后两次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乐于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团结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增强了。后测中,93.3%的学生有较强的团结合作意识,与前测相比提高了35.5%。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六、 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认识成果

1. 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改变了教师的工作作风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转变了对学生的看法。从学生复杂多变的心理困惑中,看到学生心理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认识到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水平和学习质量

我们开展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发现,学生这方面的提高是明显的。

(1)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树立了健康意识,了解并能运用一些简单心理调节方法,初步掌握一些心理健康常识。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绝大部分学生能以正确心态对待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积极配合教师参加各类活动。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学期来,学生在情感品质、耐挫能力和行为习惯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学生能主动关心父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同学之间更加团结友爱;对有困难的人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明显提高,从而促进了学习质量的提高。

3.改变了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式

通过家庭助力途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家长心理素质有所提高,变过去只关心孩子分数为更关心孩子素质,积极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方式,配合学校对子女加强心育。

(二)实践成果

1.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索交流学习的平台。尤其是结合当今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2.德育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遵循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心灵沟通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动。

3.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一个独特的弱势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据调查,我校有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迷茫、胆怯、逆反等不良心理。 老师、学校、社会能给予这些特殊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给这些“流动的花朵”的心灵带来健康成长的“一米阳光”,他们会更绚丽地绽放。

4.合理评价,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深层次的体验,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教师对学生适时、恰当、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5.探索学校心理辅导模式,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是师生良好关系的共建,是师生美好心灵的沟通。这种良好关系的共建和美好心灵的沟通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心理教育作用。我校在申报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科研课题后,教师积极地推进和倡导构建小学心理辅导的各种模式,以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旨在发展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全班师生共同参与,在教师组织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交互、联动活动,师生平等融洽,重在心灵的沟通和心理感悟。例如,主题班队会、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突破了“课”的界限,学生以游戏、唱歌、沉思、遐想、讨论、辩析、观察、演讲、表演、小品等方式方法为中介使“课”活动化。教师作为一员参与其中,让学生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中,心心相印,共同进步,体验主人责任,培养主人翁精神。

(2)心语沙龙

心语沙龙一般由8~12人组成。活动形式更显简约、宽松和灵活,利用课余时间,有共同心理需要的学生自觉结合成组,活动主题也较为集中,如班、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遇到了困惑,可在一起交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结合成组一起学习讨论,针对一个目标组织一次沙龙活動,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惑。

(3)心语小屋

在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即心语小屋。心语小屋具有心理咨询、心理松弛、心理辅导、心理活动等功能。辅导和咨询的内容涉及学习、生活、智力、能力、性格、品德、文体、学生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适应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缓解矛盾、解除困惑、平息愤怒、平衡心态、了解自我、建立自信的作用。学生走进心语小屋,在心理辅导老师的耐心启发下,身心潜能得到开发,掌握塑造良好心理的技巧,化解成长的烦恼,消除心理的困惑,获得心理渴望的满足。

(4)书信交流

结合中高年级学生写日记、写周记活动,鼓励学生与老师进行书信交流。“书信交流”中有学生情绪的宣泄和排解,有学生心理的认知和感悟。书信交流能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加强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同时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解除学生的心理防卫,让学生把老师当作真正的朋友,与老师无话不说,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健康成长。书信交流是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是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能成为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尊重人格。通过书信交流,能把握学生的“脉搏”,进行对话,交流思想情感,达到心灵沟通。

(5)心理热线

“心理热线”由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建起心理桥梁,通过“心理联系卡”、家访、家长来校交流、家长参加心理教育活动课、电话联络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三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开展“心育”。教师、家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了解,增进理解,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扩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功效。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获得教师和学校教育,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合力支持,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宽松广阔的、愉悦的氛围。

(6)心语赠言

“心语赠言”是教师主动给学生的心理冲击。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抓住时机,在学生生日、毕业升学、受到表扬、获奖、受挫、苦恼时选准火候,即冷热度把握准确,撞击其心理要害之处,有雷鸣闪电般的效应。五年级有一名学生,无论什么时候都很任性,谁惹了他也不行,稍不顺心,即使在学校,也会大胳膊一抡,扬长而去。面对此情此景,翟书芹老师冷静下来,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看到你倔强的样子,老师很欣赏你,这说明你有个性。但此时,老师心里也很遗憾,遗憾的是你为什么不把这股韧劲用在学习上呢?老师相信你会一天天长大,更相信你会一天比一天懂事!”不久,这位学生也写了一封信夹在作业本中:“谢谢您,老师,从您的信中我悟出了应怎样做人。我一定努力,从现在做起,做一个让老师喜欢的学生。”总之,心育以“美”和“爱”来激活学生,让学生心灵深处迸发出璀璨的火花。

6.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我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学校的心理课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能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在动力,创造共同成长的良好环境。

小学阶段的团体心理辅导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集体初创阶段(一年级)、集体成长阶段(二年级至五年级)、集体结束阶段(六年级)。一年级小学生刚走进学校,陌生的环境中周围人的态度以及自己对周围环境的感受,直接影响着学生。班集体的成长阶段漫长而丰富,学生们从相互认识到熟悉、适应学校生活,这一过程将经历二年级到五年级四年的时间,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时学生也在造就集体。六年级是小学时期班集体的结束期,学生应该学会沟通、接纳、放松与控制情感等,为适应初中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注:本课题系山东省校本研究专项课题(0000339),2017年7月,经专家鉴定,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准予结题。

参考文献

[1]陈永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丛书(全国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M] .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2]张承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3]沃建中.小学生心理导向(教学参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营镇中心小学,聊城,252023)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心理问题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