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奇葩说》三位辩手的话语策略对主持人的借鉴意义

2019-03-15王谦

青年时代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设奇葩说

王谦

摘 要:本文以《奇葩说》三位辩手在节目中的表现为案例,以三位辩手在《奇葩说》中的表达为语料来源,分析肖骁的低姿态、姜思达的有力反驳以及傅首尔对范湉湉的调侃,通过心理学“人设”上的印象管理、说服学“自己人效应”与“共情”以及有意不礼貌用语的分析,来思考其话语策略设计的目的以及其达到的传播效果,最后通过对节目中起辅助作用的非语言表达的分析,进一步思考主持人作为一个表达者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话语策略;人设;说服;有意不礼貌;非语言表达

一、从肖骁的“低姿态”话语策略看主持人“人设”问题

在《奇葩说》最新一季的节目中,肖骁本人对自己的人设进行了总结:我用四季的时间给自己建立的一个没文化、爱买包的“死娘炮”。他自己说:“这个标签,听起来非常刺耳,但非常适合打比赛”。这个标签中,没文化、爱买包直接反映出肖骁在节目中人设的肤浅,是一种“低姿态”的身份设定,而“死娘炮”这一关键词是一个带有贬低甚至是歧视的标签。但为何却能成为肖骁制胜的法宝呢?

在第一季一期节目中,题目是相亲该不该AA制,作为反方的肖骁在表达观点时说:“我都娘成这个样子了,我都不想AA制,你个纯爷们居然还AA制”。分析来看,肖骁站在生活中常被嘲讽“娘”的群体,对“纯爷们”AA制的人群进行了嘲讽,让观众产生“连娘的男生都不支持相亲AA制怎么纯爷们还要AA制”的荒谬感,进而认同相亲不该AA制的观点。由此来看,肖骁的“低姿态”迅速拉近了表达者与受众的距離,并且将自己归属为相对卑劣的群体,从卑劣者的角度对优越者嘲讽,使受众自身产生羞愧的心理,当这种心理产生时,表达者就达成了说服的目的,同时又有非常出彩的综艺效果。

肖骁的低姿态不仅是相对于受众,对于对手也是同样的。例如在讲分手时要不要当面分,马薇薇提到谈恋爱要分手你有两张票,一张感性票一张理性票。肖骁反驳:“你都以为是辩手在谈恋爱吗?正常人谈恋爱,就只有一张感性票”。肖骁将自己的身份对等为正常人,嘲讽了辩手姿态下恋爱的论点,“低姿态”接地气的表达使其更易与观众产生共情。“低姿态”使表达者摆脱了高姿态的束缚,将“圣人”拉下道德高地,产生富有趣味性的观点,让观众在此过程中感到解气、痛快,进而产生共情,使表达者的表达获得支持。

从肖骁的话语策略中,我们发现身份的设定也就是”人设“决定了他的表达,进而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主持人在节目中对于自己的人设管理就非常重要,因为这将决定你说话的内容以及影响力。在社会心理学中,“人设”所对应的是印象管理,即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交往中总是选择适合环境的服饰打扮和言谈举止,而通过有意识地管理自己进而影响或控制他人对自己印象。主持人在节目中对言语表达进行选择,使受众形成自己想要设定的印象。之所以说其重要是因为印象一旦形成,这种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主持人的表达内容。因此,主持人开口前对“人设”的思考非常重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设定“人设”,会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从姜思达的反驳策略看表达说服的技巧

辩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反驳,而反驳讲求的是力度。姜思达在辩题“完美人生,你需要定制吗”?中,非常有设计地进行了反驳。姜思达首先将对方关于完美人生的定义进行了归纳:穿八匹狼、有一双漂亮的篮球鞋、爹不疼、娘不管,并同时向观众发问:“这叫完美人生吗?我们用脚后跟想想不好的人生,叫完美人生吗”?在进行归纳的同时将对方论点进行扁平化,引起观众对于对方论点的怀疑。紧接着姜思达开始了第二步,反驳立论,“这时候大家就要问‘完美人生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人生呢,我告诉大家一个很简单的答案,完美人生它就是一种绝对的好的人生,是你们能想到的最好的东西,不止这些,是加起来比这还要好的人生。”思达假装成观众与自己互动,从观众角度发问后,利用回答进行立论,面向观众,道理通过回答及于观众,目的是寻求与观众建立认同。思达在巧妙立论后,迅速再次指出对方的漏洞:“对方辩友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给完美人生一个狭隘化的定义”,再一次强化观众对于自己论点的认同。在这里思达建立传播情景,站在观众的角度,让观众以为是“自己人”的发言,同样一个道理,也许别人讲出来对方会生气,但被“自己人”说出来更让人感觉容易接受,这就是说服学中典型的“自己人效应”。同时思达再次强调对方漏洞,进而强化了观众对于自己的支持。思达的最后一步是针对对方的致命一击——荒谬化对方的论调。“如果今天完美人生真的是对方辩友说的那么可怕,我们应该将它一键定制给敌人,小米手机看其他手机不顺眼,定制敌人完美”。通过这种戏剧化的例子,让观众认为对方辩友关于完美定义的荒谬,进而引起观众嘲笑对方论点,这个时候思达完成一次非常有力度的反驳。

通过上述的分析,反驳的真正目的是说服,而说服的关键在于与目标受众产生共情。主持人从思达的例子里可以借鉴,在说服过程中建立一个小的传播情景,通过与受众建立互动,成为受众的“自己人”,这个时候就会与观众建立认同,通过“自己人效应”让受众更容易产生共情,进而更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三、从傅首尔的调侃策略看有意不礼貌的使用

在《奇葩大会》傅首尔第一次亮相时,对自己亮相发言的设计环环相扣。首先在亮相时自我介绍的牌上写了“范湉湉都火了,所以我来了”,瞬间引起大家及范湉湉本人的注意。首尔登场后先解释了这个标签“之前导演组问我最喜欢哪一位老奇葩,我说我最喜欢范湉湉,然后他们很诧异说你这么有内涵的人,怎么会喜欢范湉湉,我说因为我和她有很多共同点,就都是又老、又不好看、又努力”。在这一环中傅首尔从上台开始,在这一环中完成了对范湉湉“踩捧踩”的调侃。紧着又开始了第二环,“我真的很喜欢她,因为之前我有一段时间中年危机,30多岁了没混成我想要的样子,就好像放弃我自己,人生最关键的时刻看到《奇葩说》范湉湉,我当感觉像被电打了一样,就感觉这个世界突然不看脸了,老女人也有一片天,大家都说我像谁我像过的人里最好看的就是范湉湉”。在这一环中,傅首尔“捧踩”结合,这种调侃使范湉湉哭笑不得。在最后下场前,傅首尔完成了这场调侃中画龙点睛的一环:“最后我想对范湉湉说,我真的很喜欢你,我觉得自己已经活的很真实了,但我觉得你超真实,我来了我一定会努力的”,将气氛带入温暖,使这一场调侃最终达到了双方都开心的目的。

由此看来,首尔的这场调侃是不间断地在捧和踩之间切换。这里的“捧踩”各司其职,踩这种有意不礼貌会让大家注意,并且会为之后的捧做铺垫,欲扬先抑。而捧也使当事人愉悦,愉悦是说服的催化剂,但是一味的盲目夸赞会使其没有力度,所以捧之前的踩就很重要了。而在整个的“捧踩”切换中使得当事人觉得即生气又好笑,享受这种攻击,同时又会使看客愉悦,收获良好的综艺效果。同时傅首尔在最后对范湉湉说出了非常真诚又暖心的夸赞,给人留下真诚的印象。纵观这个调侃的过程,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傅首尔与范湉湉的距离会越来越近,也增强了观众对于傅首尔的好感度,认为她是一个真诚的表达者。

从这个调侃的案例中,主持人可以借鉴的是在节目中怎样通过調侃的技巧使得自己与嘉宾或者观众的距离拉近,同时又获得良好的综艺效果。节目中的玩笑不礼貌能营造愉悦的气氛,迅速拉近与他人的距离,是主持人娱乐观众嘉宾的一种有效策略和手段。值得一提的是,真诚是表达者表达过程中直击人心的第一要诀,而说服的核心就在于直击人心。另外,要格外注意有意不礼貌的分寸,这样就会避免尴尬的情况。

四、语言之外的非语言表达

通过上述三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表达者对于自己语言的选择与设计。但是文字之外,表达者还增加了许多语言之外的表达。例如肖骁在说话时的一表达个眼神,例如姜思达在传播情景一段小的演绎,都是对语言表达的补充即非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会补充、调整、加强甚至是代替语言信息的含义。仅仅是语言的表达,会有它的局限,在此之外我们需要靠非语言表达使自己的表达更为生动。而在综艺节目中我们经常运用到的是演绎化的表达,即借鉴表演元素来辅助表达,使表达更具可看性、可听性,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五、结论

通过对《奇葩说》三位辩手话语策略的分析,肖骁的“低姿态”会带来表达的便利,同时会拉近表达者与受众的距离。同时我们看到“人设”决定了表达者的说话内容,影响着表达的传播效果;姜思达的反驳技巧,让我们知晓说服的关键是与目标受众产生共情,并且通过设定传播情景加之演绎化的表达使得道理更易深入人心。而通过傅首尔对范湉湉的调侃,我们发现捧踩的是一种快速拉近与他人距离的方式,同时这种有意不礼貌技巧运用在综艺节目的主持中,会产生不错的综艺效果。综合来看,我们发现在语言表达之外,非语言表达的辅助也非常重要,演绎化表达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奇葩说》这档节目面世以来,带给大家许多语言表达的形式,我们发现镜头前的表达者绝不打无准备之仗,每一次的表达都会有精心的话语策略,由此我们看到主持人作为表达者对于话语策略的学习、设计的探索与培养需要加强的必要。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世强,谁都能学会的说服心理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3

[3]牛利,罗耀华.机构性不礼貌话语积极语用功能探究——以电视综艺节目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04):104-112.

猜你喜欢

人设奇葩说
明星最好的“人设”是什么
移动互联时代,我们都活在“人设”中
在线教育 老师“奇葩说”里找灵感
网络自制节目《奇葩说》的个性化节目形态分析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如何“量产”《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