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自制节目《奇葩说》的个性化节目形态分析

2016-12-23尚任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奇葩说

【摘要】网络自制节目《奇葩说》是视频网站爱奇艺旗下的辩论类真人秀节目,2014年开播至今已经播出三季,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引起强烈反响。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节目形式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节目元素是节目形态的基本单位,本文将从题材元素、结构元素、表现元素三个方面为立足点,深入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及其价值导向。

【关键词】网络自制节目;奇葩说;节目形态;节目元素;反智性

一、题材元素

题材是电视节目形态构成中最容易被观察到的元素,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元素。《奇葩说》拥有“网生代”的创新理念和“反智性”的辩题设置,使奇葩、大胆、犀利的言论在节目中得到尽情展示。

1、“网生代”的创新理念

从《奇葩说》片头的宣传语即可看出其与传统节目完全不同的节目理念。作为中国首档大型互联网“说话达人”选秀节目,《奇葩说》摒弃传统节目严肃、规则明确、说教的刻板模式,根据“网生代”人群思维特点,脑洞大开,不按常理出牌的思维模式,寻找奇葩人物,给各种奇葩观点以展示的平台,形成了稳固的受众群。整个演播室里的观众年轻化,装饰年轻化,所有受邀的嘉宾年轻化,每期辩论的主题也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思想认知,都是年轻态的热点关注范围。节目的话题在《奇葩说》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平台的匿名性质和新生态的媒介基础,把这些平常人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讨论的道德难题,甚至是较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再一次通过网络节目的形式拿到互联网上进行二次讨论。

2、“反智性”的辩题设置

《奇葩说》作为一档网络自制综艺类节目,除了娱乐外,节目的辩题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和“反智性”意味。区别于传统议题的大、空、道德性强的特点,注重话题的时新性、针对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从以往的揣测观众口味逐步拓展为定制精准创意。通过对《奇葩说》三季的72个辩题进行统计分析,涉及到了情感、工作、生活和终极问题四个方面,情感层面涉及到30个关键词;工作层面涉及到7个关键词;生活层面涉及到23个关键词;终极问题上涉及到11个关键词。《奇葩说》的辩题直接点中了当今社会中面对和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辩题“举报作弊我错了吗?”“为了成功潜规则该不该用?”都有着浓厚的反智意味,正说明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也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强调个性、差异、反对同一化、同质化的反智精神已经潜移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挥之不去,正因为《奇葩说》以其超常态的创意理念之娱乐精神,从而改变了以往受众的审美感官和认知态度,折射出当代受众心理的价值取向。

二、结构元素

结构元素是指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和编排方式,不同的结构模式或同一结构模式的不同环节都会形成不同的节目形态。基于文本的多元化表达,节目在互动性得以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跑票量”的决胜赛制

《奇葩说》只是采取了辩论的形式,其余规则方面,则放任其“野生长”。选手在节目中可以自由选择观点、自由组队,主辩坐第一排、协助议员坐第二排,观众可以通过按下啪啪钮来表示支持,红色代表正方、蓝色代表反方,最终的胜负由辩论前后对比的跑票数量而决定。在“奇葩”们阐述的过程中,观众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心意。从形式上看《奇葩说》是一场“无规则”辩论赛,被哪一方说动的观众多,哪一方就赢了。除此之外,选手不是靠抽签决定正方反方,而是完全凭借自己的心理倾向战队;没有一辩、二辩、总结陈词,选手想说就说,要不要淘汰人,以及淘汰的标准是“看心情”,比如欢呼、起哄、喝倒彩,但这只是一时的宣泄,很快就又回归观点上的表法。这样轻松搞怪的节目风格,完全符合了当下年轻人无厘头的心态。

2、“奇葩”的主体配置

《奇葩说》的幕后团队其实非常的年轻,标准的“90后”团队,这样具有标签化属性的团队在丰富队伍建设的同时也洞察到当下核心受众的喜好。“奇葩”作为节目的主基调,自然而然的要求主持人语言的丰富多样,搞笑轻松。马东、高晓松、蔡康永三个睿智的老男人,在节目中的自嘲和互嘲成功的塑造了节目的轻松氛围。《奇葩说》作为一档说话类节目,即便在节目中嘉宾无法做到一语中的,但要言之有物,还要活跃在互联网中的人物,具有话题性的明星作为嘉宾的参考。《奇跑说》第一季分别邀请了10位“女神”,调和了节目的性别比例。第二季由于金星的加盟,在邀请嘉宾方面的不巧局限于女性,但嘉宾的属性没有发生变化。第三季嘉宾更加的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主持界和娱乐界。《奇葩说》的舞台具有多样性、有张扬的、有内敛的、有疯狂的、有沉稳的,在追求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互联网时代,这种拼盘式的自制节目满足了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通过视听体验给受众带来感官刺激和全新体验,着力设置一个奇观化的交流空间。

三、表现元素

表现元素是节目形态元素中最为丰富、最富于变化的节目元素,随着现代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日趋多元化的表现符号也使得节目呈现出更具艺术性的表现力。

1、成人儿童化语境

在网络文化当中,成人儿童化语境成为一种趋势,比如“孩纸”;“萌萌哒”充分展现了孩童般的说话特征,口齿含糊、喜用叠词,给人感觉“很可爱”、“很萌”。在《奇葩说》这档节目中,节目背景设计仿照了我们幼儿园的感觉,明亮的色彩,卡通的形象,张扬的造型,错落的层次,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近距离的接触等等。看上去就像是一间幼儿园的教室一样,让人感觉状态很随意、情绪很积极。这种奇观化的风格融合了多种文化符号,打破规范、拒斥教条、寻求个性,达到儿童时代返璞归真的状态。无论是选手、主持人、还是嘉宾都在服装造型上下足了功夫,彰显“奇葩”的本色,张扬自身的个性,用服装来表达自己的特色和标志。

2、屌丝语言暴力秀

网络自制节目《奇葩说》中所表现的语言暴力是网络语言对交际语言的一种影响和表现,又通过节目传达出来,称为语言暴力秀。“秀”指网络用语,是英文单词“show”的音译,为“展示,炫耀”之意。在当今的综艺节目类型中,《奇葩说》做到了屌丝语言暴力视听化传播,脏话、网络流行语,甚至人身攻击在节目中频频出现,然而受众对此并不排斥,甚至觉得这种说话方式很过瘾,更多是一种娱乐的、消遣的、解构的、游戏的方式,对于《奇葩说》的受众而言,多为经常上网的青年群体,这个群体对脏话的包容度就很高这离不开节目目标受众追求的一种反权威的、反主流话语方式的言语表达。所以这种语言暴力是建立在一定的接受度和传播内容的基础之上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传统电视节目同质化的现状中打造节目的品牌化,必须实现个性化节目形态发展才能脱颖而出,赢得受众。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个性、差异、反对同一化、同质化的精神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挥之不去。《奇葩说》迎合了这种语境下多元化、差异化的生活方式,调动起受众前所未有的视听感官,激活了众多观看者被关注的心理,已成为现如今当下媒体娱乐精神的一种新兴体现。然而在发展个性化节目形态和价值导向的同时,坚守住传播内容的底线,做到娱乐而又不失分寸,让受众可以在狂欢过后回归理性,在思考之中审视心灵,更是紧紧跟随主流价值观不偏离,节目持续稳定生存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尼尔·波兹曼, 著. 吴燕莛, 译. 童年的消逝[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 孙宝国. 关于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J]. 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2).

[3] 高  旭. 《奇葩说》的网络文化特征分析[D]. 陕西师范大学, 2015.

[4] 郭  煌.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价值导向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13).

【作者简介】

尚任(1991—),女,黑龙江人,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奇葩说
《奇葩说》植入式广告营销分析
在线教育 老师“奇葩说”里找灵感
从《奇葩说》谈主持人的控场能力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浅谈网络媒体环境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制胜之道
浅谈脱口秀节目《奇葩说》的创新策略
论《奇葩说》第三季之创新
如何“量产”《奇葩说》
《奇葩说》正在悄悄力捧的鲸鱼岛乐队,是虚拟的哦!
《奇葩说》第三季发布会“马晓康”合体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