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19-03-15黄碧玉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微时代微信时代

黄碧玉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系,安徽 合肥 230601)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12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1]。手机网民的快速增长,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使得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蓬勃发展,微小说、微视频等“微”内容大受追捧,把我们带入了全新的“微时代”。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应时代需求,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创新理念思路、内容形式、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以不断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微时代”基本特征

“微时代”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也是影响广泛、多元参与的时代,它以微博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悍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与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相比,“微时代”呈现出了独有的特征。一是参与的大众化。只要拥有智能手机等设备,就可以下载微信、微博等软件,就可以在朋友圈和微博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喜爱的内容。“微时代”,人人都可以参与,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制造者和传播者。普通大众广泛参与到“微时代”中来,草根大众获得话语权,成为了传播的“中心”,构建了纷繁复杂的“微世界”。二是内容的碎片化。“微时代”媒体在发信息时,往往都受到了内容、时间的限制。例如微博只能发布140个字,抖音新用户只能录制15秒的内容等,这些都导致了“微时代”的内容短小、零散、间断,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三是传播的裂变化。“微时代”,人们习惯通过点赞、转发、评论等方式互动,而每一次的转发,都使信息进行一次裂变的传播,因此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呈几何倍的增长,远远高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2 “微时代”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1 “微时代”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微时代”提升了教育的吸引力。“微时代”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平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都带来了全方位的改变。“微时代”背景下,最热门的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短视频、火山小视频等应用软件被大学生喜爱并广泛使用,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载体和平台。微课、微文、微视频、微电影等微形式应运而生,图片、音频、视频、漫画等各种元素的有机组合,创造出一种独有的,更加亲切随和、更加灵活多样、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深受大学生群体的追捧,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形式,极大提升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2)“微时代”提升了教育的传播力。移动互联的产生,打破了人际、时空限制,传播影响力发生了裂变式的、革命性的变革。每个学生在移动互联的“微时代”,不仅成了知识的接受者,更可能是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他们既可以及时对自己的感悟进行总结和提炼,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传播,也可以当对某个内容或者观点表示赞赏和认同时,也可以在微信朋友圈或是个人的微信公众号等社交软件进行分享和转发,这使得传播呈现几何倍增长,辐射范围扩大,提升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力。

(3)“微时代”提升了教育的渗透力。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呈现网络化和移动化的特点,大学生碎片时间较多,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终端上网学习,各类微媒体的出现,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有机会突破时空限制,触碰到大学生思想心理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时空,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2 “微时代”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诸多挑战

(1)“微时代”削弱了教育主体的话语权。“微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可以在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了一个微小且独立的信息提供商,因此信息的传递是多中心的,即时的,无层级的,学生可以多种途径快速的获取信息,学校和教育者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教育主体的“中心地位”被弱化并逐渐瓦解,教育主体的话语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微时代”降低了教育内容的品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的教育活动。这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有思想性、价值性、引导性、系统性、针对性的特点。而“微时代”中信息的碎片化,导致了学习方式的快餐化,这不利于大学生对系统知识结构的把握;同时碎片化的内容,为了在短时间内聚拢流量和吸引关注,往往过度追求娱乐化,而缺乏思想性和价值性的,极大地消耗了大学生的时间,降低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

(3)“微时代”动摇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微时代”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分化的加剧引发了深刻的价值冲突,价值的冲突引发了价值的多元化。而“微时代”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又给多元价值的网上传播提供了沃土,各类非主流的价值观通过微媒体利用各种微形式充斥着网络空间,深刻的影响了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的大学生群体,动摇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3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

理念是工作的先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跟上“微时代”步伐,就要先从理念创新出发,以理念创新引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拓展新的空间。

3.1 树立细致入微的理念

“微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宏观走向微观,主动增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通过高质量的精神对话与陪伴触及到大学生的内心,滋润大学生的心灵;从群体走向个体,关注大学生个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从整体走向细节,善于把网络育人的内容微化成连贯而有体系的小知识点,使其“覆盖到每一个过程、规范到每一个环节、细化到每一个步骤、明确到每一个动作、服务到每一个学生[3]”,从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3.2 树立微言大义的理念

“微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微言大义的理念,一是创新话语体系,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大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把生硬枯燥的知识道理转换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转换成大学生的话语体系。二是善于以小见大,把深刻的道理凝练并融入到精微的语言里,让学生感觉到话虽不多但知心,语不惊人但暖心,滋润心田却不闻其声,化解心结却不见其形。

3.3 树立无微不至的理念

“微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丰富微载体,拓展微途径,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利用碎片化的表达方式,无微不至地深入到大学生在网络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一个地方,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得到思想引领,心理慰藉,做到哪儿有大学生,哪儿就有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环境和氛围下潜移默化的受到的熏陶浸染,达到教育的效果。其次,要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网上网下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和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无微不至的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从而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3.4 树立积微致著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价值的传播,大学生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是一点一滴形成的,化解大学生思想观念问题也需要滴水穿石的功力。“微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于持久渗透,因此要有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恒心,要有把石头捂热的爱心和耐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到大学生生活、学习、心理、情感等方方面面的细微之处,要能够解决学生的每一个实际问题,要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树立积微致著的理念,才能发挥日积月累之功,使大学生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致著”之功效。

4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

4.1 开发“微作品”,提升“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

“微作品”是“微时代”的创新产物,它由图、文、声音、视频、漫画等多种元素组合,有微文、微语音、微视频、微课等多种表现形式,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种微平台发布,主要表现在内容的短小精悍、语言的鲜活生动,形式的新颖多样。开发“微作品”,要用新载体、新技术、新思维、新语体对“微作品”进行设计和创新,内容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和利益关切相结合;语言上要把思想性、价值性的话语转换为大学生的网络话语体系;形式上既要趣味、生动、多样化;同时设计还应注重连贯性和系统性。

4.2 搭建“微平台”,占领“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微时代”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微载体,如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要聚焦大学生在网络上关注的新领域,不断探索和拓展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2016年8月,风靡大学生群体的“抖音”APP的上线,也可以成为新的网络育人阵地,以确保教育对象在哪里、工作阵地就延伸到哪里。最后,可以充分发挥各类微载体的功能优势,搭建一个多样化、多形式、多层次的“互联网+”思政工作微网络矩阵,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全时空、全覆盖。

4.3 打造“微品牌”,扩大“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思维和品牌运营的理念,把网络育人栏目打造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用户的粘性和品牌信任度,产生聚合效应。高度的信任感和认可度,更容易得到大学生点赞、转发、评论、共享,从而在学生内部产生积极有效互动,提升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同时,对品牌的信任有利于增强品牌的公信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打造“微品牌”,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精准的定位学生群体,把脉学生的需求,提升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拓展网络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育人的质量;最后要凝练特色,加大宣传。

4.4 组建“微团队”,打牢“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靠单个辅导员或者教师的个别力量“单打独斗”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组建一支跨学科的专业化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网络育人团队,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研发微网络文化产品、维护和运营微网络平台进行、对网上的舆论进行监督和引导。同时要定期开展的大数据运用、新媒体技术、网络品牌运营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以提升老师团队和学生团队的网络素养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最后,建立和完善网络育人团队的各项制度,以打牢团队发展建设的基础,给“微时代”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证。

猜你喜欢

微时代微信时代
微信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e时代
e时代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e时代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