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招生与自招生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
2019-03-15强敏
强 敏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行知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自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安徽省第一个试点单位开始自主招生开始,到2018年截止,近十年间安徽省72所高职院校全部举行了相应的考试。作为安徽省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也于2012年进行了第一次试点工作,在所试点的专业当中包括省级特色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1]。截至目前,该专业已经有四届学生陆续迈入社会参加工作。本次调研工作主要围绕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2012级至2015级统招与自招相融合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展开。
1 调查问卷设计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变革的推进,大部分研究人员开始关心职业院校的自主招生,也对怎样激发和培养分类招生的职业潜质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相关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大批丰硕的研究成果[2]。在“互联网+”新形态的环境中,在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与统招录取的学生相融合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如何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进行统招生和自招生融合综合人才培养,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问卷》,采用两种方式回收问卷:一是采用实地访问的方式,即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返校领取毕业证时实地调研,听取毕业生对于毕业后应用连锁经营管理理论知识的看法,并请学生填写问卷。二是借助网络平台,即通过QQ平台,将问卷置于历届毕业生的班级QQ群平台,定向地对统招生与自招生相融合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20份,收回有效问卷为429份,有效率达到82.5%。
2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12级学生自入校时,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施统招生与自招生分班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通过对429份有效调查问卷按所填班级的选项进行统计可得:统招学生为193人,占总调查人数44.99%;自招生为236人,占总调查人数55.01%。由此可知,自主招生的学生人数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比重在不断增加。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可知被调查的毕业生主要在上海、合肥、安庆、南京等地区就业。其中,合肥地区的样本数达到222人,上海地区的样本数达到81人,即毕业生的工作地点主要分布在合肥和上海两个城市。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毕业生所就读的院校坐落于合肥市,学生会选择就近择业,二是因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合肥、上海两地企业开展了深入的校企合作,学生选择了校企合作单位就业。
2.2 调查对象对知识学习的评价
毕业生对知识学习的评价内容是调查的重点,被调查者对列出的10个职业能力进行重要性排名,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非常重要,但也有极少数学生认为专业技术能力不重要,原因是这部分学生并不在连锁企业的就业岗位群就业。
2.3 调查对象对实训课程设置的看法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归纳,结果显示,所有毕业生都认为有必要在大一下学期开设阶段性顶岗实习。其中,认为阶段性顶岗时间为一周的占总人数的34.97%,认为阶段性顶岗时间为两周的占总人数30.07%,认为阶段性顶岗时间为一个月的占总人数24.48%。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大三期间开展为期六个月的岗位操作实训这一问题,被调查者更偏向于选择线上销售、行政等岗位。
2.4 调查对象对专业建设建议
通过统计可得,被调查者认为课程的设置要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重在操作能力的培养等,具体为:一是要开设数据挖掘与分析、电子商务应用类课程,二是在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的相关技巧,三是要提升学生零售数据分析与应用的能力,让学生熟悉关于配送、销售、法律及相关专业技能,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 问题分析
3.1 课程体系设置
现代连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连锁企业目前更为关心的是如何对客户、商品、门店、供应链进行融合,从而实现连锁业的数字化转型。被调查者认为专业开设的课程中要增加零售数据挖掘与分析、客户开发与维护等课程;在课时设置方面,有部分毕业生觉得适度加设一些有关专卖店等连锁业店铺经营管理、连锁企业店长对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课程。
3.2 教学手段与考核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统招还是自主招生的学生,大部分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不是现代信息社会的“迁移户”,而是真正的“原始居民”[3]。另外,对被调查者的访谈结果显示,自招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考试效果相对统招生而言就显得不尽如人意[4]。大部分的自招毕业生认为,课程专业设置不合理,强烈要求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尽快推出注重能力的考核方案。
3.3 校企合作及顶岗实习实训
实际调查中,被调查者通常认为在部分校企合作单位的顶岗实习中,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毕业生在校企合作单位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与连锁业最新发展无法契合,他们无法通过实习真正地了解智慧连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第二,实习过程中缺乏长效运行机制。由于学校师资力量匮乏,缺少对应的指导教师,导致学生自进入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后,学校难以对他们的实习过程进行实时监控[5]。最后,这种合作模式对于学生的实际实习状况的跟踪与了解仅仅趋于表面形式,而无法掌握准确的实习效果。
4 统招生与自招生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1 构建 “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中“2”阶段是指学生2年的校内学习,在这两年中主要培养学生诚实的价值观和忠守岗位、任劳任怨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们下一过程的实习供给必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储备。“1”阶段是指学生第三年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的顶岗实习。学生需要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及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习报告等内容的撰写。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真正做到寓学于教、工作学习两不误。“2+1”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在前两年所学习的知识和现代连锁企业实际运营紧密的融合在一起。
4.2 合理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在统招与自主招生相融合的情况下,由于统招生与自招生个体的差异性,所设置的统招生与自招生的课程体系必然是不一样的。根据“明确专业岗位→研究实际工作流程→提炼经典工作事例→转化学习知识→编写学习场景→形成课程体系”的流程创新性地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调查统招和自主招生的毕业生在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主动与校企合作企业、安徽省连锁经营管理协会、中国连锁经营管理协会等及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实时调整。
4.3 利用现代技术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互联网+”新形态下高职院校要根据现代连锁企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对岗位群和岗位说明书进行充分地分析,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改革教育手段,将传统的教师单向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将知识进行内化与吸收的过程,实现寓教于乐的“玩转课堂”。最终使得高职院校在统招生与自招生相融合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统招和自招毕业生都能具备服务社会的能力。[6]
4.4 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管理新常态
高校要持久而稳定地与企业进行合作,应当选择优质的企业并与其进行合作,达到双赢互利,从而提升学校毕业学子的就业率。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实习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实训可以减少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开支,企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及精力来培养内部的骨干精英。按照“以学生为根须、学校为枝干、政府为阳光、企业为养分、行业协会为森林”的体系来构建校企合作,使想要进行校企合作的高校与企业完美对接,也可以利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力量来组建职教集团平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为学校和现代连锁企业提供服务。
专业教师在驻点企业教师工作站期间,在了解企业实际运营管理变化趋势的同时,也可以同企业的实训指导教师密切联系,充分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实习状况,双方及时地针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与完善实训期间的学习评价体系,提高整个实习期的实训效果以及在实习结束之后学生的留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