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俄罗斯经典民间童话《可爱的芜菁》

2019-03-15包桂川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拔萝卜孙女老爷爷

包桂川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 401120)

童话是儿童喜爱的故事形式,并且具有培养儿童良好品德和高雅性情的重要意义。尽管童话的种类纷繁复杂,但宗旨都是表达真、善、美。俄罗斯民间童话《可爱的芜菁》是俄罗斯家喻户晓的名篇,并且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广为流传。其创作特点极具代表性,文化内涵丰富。我国家喻户晓的《拔萝卜》故事和儿歌就来源于此。

一、 童话《可爱的芜菁》的由来和发展

民间童话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是由劳动人民创作和传播的。俄罗斯民间童话《可爱的芜菁》最初是由俄罗斯著名学者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阿凡纳西耶夫于1863年在自己的作品集《俄罗斯民间童话》中刊登发表的,是根据当时阿尔汉格尔斯克省的一位老妇人口述完成的。它讲述了一个老头先后叫来家人和动物们帮忙拔出一个大芜菁的故事。在阿凡纳西耶夫的故事中,老爷爷先叫来了老奶奶、孙女和小母狗(сучка),然后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帮手(нога),直到出现第五个帮手(пятая нога)才最后拔出了芜菁。

之后《可爱的芜菁》发展出了许多个版本,其中康·德·乌申斯基、弗·伊·达利和阿·尼·托尔斯泰先后发表的少儿故事版本流传较广。

从康·德·乌申斯基的故事版本开始“小母狗”(сучка)被换成了“看家狗”(жучка),并且出现了“猫”(кошка)和“老鼠”(мышка)的角色,不再是以无名的帮手形式出现。故事主角也从九个变成了六个:老爷爷、老奶奶、孙女、小狗、小猫和老鼠。故事变得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又韵律协调:

“Посадил дед репку?— выросла репка большая, пребольшая.

Стал дед репку из земли тащить: тянет-потянет, вытащить не может.

Позвал дед на помощь бабку.

Бабка за дедку, дедка за репку: тянут-потянут, вытянуть не могут.

Позвала бабка внучку. Внучка за бабку, бабка за дедку, дедка за репку: тянут-потянут, вытянуть не могут.

Кликнула внучка Жучку. Жучка за внучку, внучка за бабку, бабка за дедку, дедка за репку: тянут-потянут, вытянуть не могут.

Кликнула Жучка кошку. Кошка за Жучку, Жучка за внучку, внучка за бабку, бабка за дедку, дедка за репку: тянут-потянут, вытянуть не могут.

Кликнула кошка мышку.

Мышка за кошку, кошка за Жучку, Жучка за внучку, внучка за бабку, бабка за дедку, дедка за репку тянут-потянут?— вытащили репку!”

(康·德·乌申斯基著)

二、 童话《可爱的芜菁》的创作特点

俄罗斯民间童话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传播方式是口口相传,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因此俄罗斯民间童话《可爱的芜菁》具有明显的民间文学特点:

1.故事语言口语化,具有强烈的口语色彩

民间故事是由劳动人民创作和传播的,因此尽管版本各不相同,但都使用了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来表达,如《可爱的芜菁》中的“老爷爷”(дедка)、“老奶奶”(бабка)、“孙女”(внучка)、“小母狗”(сучка)、“看家狗”(жучка)、“猫”(кошка)和“老鼠”(мышка)等都是口语色彩的词,用来表示对他们的喜爱。

2.故事中大量使用同根词和相同词尾,以达到韵律的和谐一致

在口述民间童话时,为了听起来朗朗上口,使听众融入到故事中,人们会使用大量同根词和相同词尾的词来进行叙述,以达到韵律和谐。如《可爱的芜菁》中的“可爱的芜菁”用的“репка”, 各主人公,如“老爷爷”(дедка)、“老奶奶”(бабка)、“孙女”(внучка)等都是以词尾“-ка”结尾,除了表示对他们的喜爱以外,还为了平仄呼应和韵律协调。而故事中大量出现的 “тянут-потянут”和“вытянуть”均是同根词,这也是为了韵律和谐一致。

3.故事呈现递归结构

为了使听故事的人思路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在讲述故事时会大量使用语篇重复,使故事呈现递归结构。这种程式化的叙事方式可以强化结构,稳定情节和增加记忆。如《可爱的芜菁》中反复使用的结构:“……孙女拉着老奶奶,老奶奶拉着老爷爷,老爷爷拉着可爱的芜菁,他们拔呀拔,拔不出来。”(...внучка за бабку, бабка за дедку, дедка за репку: тянут-потянут, вытянуть не могут.)尽管版本各不相同,但几乎都会使用这一结构进行重复,在重复的同时又有新的内容,即新的成员参与进来,从量的累积达到质的飞跃,最终拔出了芜菁。

4.故事运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为了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在口述民间童话时通常会使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现实生活中的芜菁不会长得那么大,而且需要那么多帮手一起才能拔出来,甚至连猫、狗、老鼠也能像人一样帮忙。这种夸张、拟人的手法是剧情需要,也表达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5.故事具有民族地方色彩

虽然故事被翻译成中文时译为“大萝卜”,然而它并不是我们中国餐桌上常出现的白萝卜,而是类似萝卜的芜菁。当时在俄罗斯还没有出现土豆白菜,芜菁是极常见的农作物,因为它的生命力极强,能承受俄罗斯恶劣的自然气候。因此故事中出现的是“芜菁”(репка),而不是其它的农作物,是由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现状所决定的。

6.故事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除了使用各种表达和语言技巧之外,民间故事本身还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让口述者可以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故事场景,使听故事的人身临其境。如《可爱的芜菁》中全文重复同一个动作“拔萝卜”,画面感极强。因此不论哪一个版本,只要提及这个故事,人们想到的一定是“拔萝卜”的动作。

三、 童话《可爱的芜菁》的文化内涵

民间童话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俄罗斯人以民间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美好的愿望、高尚的品德和信奉的真理。虽然《可爱的芜菁》这个故事的版本众多,每一版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然而不论是哪一个版本的《可爱的芜菁》都传达着同样的文化内涵。

1.要热爱劳动

古时候的人们要辛勤劳作才能收获食物,因此故事中的“老爷爷”才会种下芜菁。虽然现在大多数人不用亲自耕作,但这只是劳动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劳动的本意是不变的,即要获得任何东西都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正如俄语谚语中说的:Кто не работает, тот не ест.(不劳动者不得食。)Без хорошего труда нет плода.(只有辛勤劳作才会收获果实。)

2.家庭和友谊是最珍贵的

现实生活中的猫和老鼠本是天敌,狗和猫也是经常不对付的,但在故事中他们却齐心协力帮助老爷爷拔萝卜,是因为他们是“一家人”,他们都爱着自己的“家人”——老爷爷,他们朝夕相处,早已成为了朋友,因此可以克服天性和一切障碍来并肩作战。正如俄语谚语中说的:Семья сильна, когда над ней крыша одна.(家和万事兴。)Вся семья вместе, так и душа на месте.(阖家齐,心安稳。)

3.团队合作可以克服任何困难

故事中老爷爷虽然年迈,但却是家里力气最大的。当他以一己之力无法拔出萝卜时,想到找比他力气小的老奶奶帮忙,而还不够时又找了力气依次渐小的孙女、狗、猫和老鼠。这正说明了强者也有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人都是需要别人帮忙的,哪怕是力气小如老鼠,最后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团队合作是可以克服任何困难的,正如俄语谚语中说的:Один в поле не воин. (独木不成林。) Одна пчела немного меду натаскает.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四、 童话《可爱的芜菁》在中国

俄罗斯民间童话《可爱的芜菁》不仅在俄罗斯十分受欢迎,也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流行海外。在我国几乎人人知晓的《拔萝卜》故事和儿歌就源于这个俄罗斯经典童话。它以其朗朗上口的结构,强烈的画面感和浅显易懂的教育意义获得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喜爱。

在中国能找到最早关于《可爱的芜菁》的记录是在1952年由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翻译的《俄罗斯民间童话》(阿·托尔斯泰著)中收录了《大萝卜》(《可爱的芜菁》的译名)一文。经过几代翻译作家的修正,最后定名为《拔萝卜》。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各种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均出现过《拔萝卜》相关的课文,它渐渐被本土化并且成为了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对劳动的热爱、对微小力量的敬畏、对合作精神的歌颂全都幻化在这则小小的故事中,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学龄前儿童。

猜你喜欢

拔萝卜孙女老爷爷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小灵通看老爷爷吃梨
老的定义
拔呀拔呀拔萝卜
拔萝卜
我演老爷爷
孙女送我生日礼物
拔萝卜
为谁吃饭
卖纸的老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