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小说评点中的“期待视野”

2019-03-15李梦圆

关键词:期待视野金瓶梅评点

李梦圆

(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上海201400)

樊宝英《接受美学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1],指出德国学者尧斯与伊瑟尔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接受美学,梳理了以接受美学研究中国古代文论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与此相关的研究论文很多,如刘健《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论》[2],指出接受美学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期待视野”“召唤结构”“隐含的读者”。作者指出,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同样存在与西方接受理论相似的文学观念,如虚实、形神、言意、滋味、妙悟、意境等,并提出了中西接受理论的四点相同。陈昕《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接受美学”》[3],探讨了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知音”“韵味”“涵咏”“妙悟”等,找寻其与西方接受美学的契合点。樊凤芝《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接受理论》[4],以时间为纵轴线展开论述,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接受思想。作者指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接受理论植根于“天人合一”“和为贵”“忠”(忠于文本)等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并总结出四个特点。

有研究者着力于对中国古典诗论“意境”的接受美学探讨,如李权《接受美学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论“意境”研究》[5],认为西方接受美学中“隐含的读者”与中国古典诗学的“知音”相互契合,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概念恰是“意境”创设的方法之一。文学文本中的“意境”处于虚渺、动态、变化之中,“意境”的创设有赖于文学文本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共鸣、净化(消除杂念、提升境界)和领悟是意境的体验与期待视野相融所经历的三阶段。有的学者则剖析了中国小说文本中的接受美学质素,如张倩《金庸小说接受意识与空白艺术》[6],分析了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侠义心理形成的召唤结构,通俗的娱乐文化和感性追求所形成的读者期待视野,并从诸多方面分析了金庸小说的“空白”构设。

关于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接受理论的交互,研究较少。张馨月《以接受美学视角看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7]可算是为数不多的一篇,其研究概述了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的生活期待视野和文学期待视野,参照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尧斯提出的文本接受三阶段。可见,明清小说评点与西方接受美学有颇多融通点,但尚待进一步充分、系统开掘。

“期待视野”是西方接受理论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不同读者在阅读、赏鉴、批评文学作品时,由于其素质、兴趣、阅历、经验、理想等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阅读水平,并对文学文本持有不同的审美期待。明清小说评点中,便有围绕“期待视野”所做的多方探讨。

一、注重读者接受的程度,倡雅俗共赏

蔡奡《东周列国志序》:“《东周列国》一书,稗官之近正者也。周自平辙东移,下逮吕政,上下五百有馀年之间,列国数十,变故万端,事绪纷纠,人物庞杂,最为棘目聱牙,其难读更倍于他史。而一变为稗官,则童稚无不可读,夫至童稚皆可读史,岂非大乐极快之事邪。”[8]868如蔡奡所言,像《东周列国志》一类的书,将上下五百多年的历史风云变幻、人物事件囊括其中,用浅显的语言文字表达,使得孩童都可以对历史耳熟能详,而不是空对着佶屈聱牙的史书望洋兴叹。小说化难理解的史书为通俗易懂的文字,便于不同文化水平的人接受。又如金圣叹《三国志演义序》道:“今览此书之奇,足以使学士读之而快,委巷不学之人读之而亦快,英雄豪杰读之而快,凡夫俗子读之而亦快也。”[9]如金圣叹所言,不论是学士通儒、市井细民,还是英雄豪杰、凡夫俗子,都可阅读《三国志演义》,雅俗共赏。冰玉主人《平山冷燕序》言:“夫文人游戏之笔,最宜雅俗共赏。阳春白雪,虽称高调,要之举国无随而和之者,求其拭目而观,与倾耳而听,又乌可得哉。”[10]1246冰玉主人认为,“文人游戏之笔”即小说最应做到通之于俗。稗官小说应从读者接受角度考虑,迎合不同读者的“期待视野”,做到雅俗共赏。又如袁宏道《东西汉通俗演义序》所叙:“里中有好读书者,缄默十年,忽一日拍案狂叫曰:‘异哉,卓吾老子吾师乎!’客惊问其故,曰:‘人言《水浒传》奇,果奇。予每检《十三经》或《二十一史》,一展卷,既忽忽欲睡去,未有若《水浒》之明白晓畅、语语家常,使我捧玩不能释手者也。若无卓老揭出一段精神,则作者与读者,千古俱成梦境。’”[8]882-883袁宏道所说的好读书之人,虽好读书,却也对古奥的《十三经》《二十一史》提不起兴趣,一读经史,便想要睡觉。而读小说则不一样,如读《水浒传》,小说里的语言文字通俗易懂,看起来不费力气,且又生动有趣,令读者兴致盎然,丝毫不觉困乏。可见,小说不同于经史,其“明白晓畅、语语家常”的特点更容易抓住读者,适合不同读者对文本的审美期待。

二、读者个人素养与文本的审美期待

弄珠客《金瓶梅序》言:“……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8]1079正如弄珠客所言,不同的读者阅读《金瓶梅》,会生发出不同的心理感受——有的会生发出怜悯之心,有的会生发出畏惧之心,有的会生发出欢喜之心,有的会生发出效法之心,而如此诸般对小说作品不同的接受效果便是由于读者素养不同所导致的。又如冯镇峦《读聊斋杂说》:“《聊斋》一书,善读之令人胆壮,不善读之令人入魔。”[11]9善读《聊斋志异》的读者读了《聊斋志异》便会更壮其胆,而不善读《聊斋志异》的读者读了容易入魔。又有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二所言:“……在乎人之善读与不善读耳。不善读《水浒》者,狠戾悖逆之心生矣。不善读《三国》者,权谋狙诈之心生矣。不善读《西游》者,诡怪幻妄之心生矣。欲读《金瓶梅》,先须体认前序内云:‘读此书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读此书而生效法心者,禽兽也。’然今读者多肯读七十九回以前,少肯读七十九回以后,岂非禽兽哉?”[12]84刘廷玑指出,文章既成,主要在于读文章的人。就读小说而言,不善于读《水浒传》的读者,读后容易产生“狠戾悖逆之心”;不善于读《三国演义》的读者,读后容易产生“权谋狙诈之心”;不善于读《西游记》的读者,读后容易产生“诡怪幻妄之心”。而对于《金瓶梅》这部小说而言,则应细细体会前序之语,读《金瓶梅》心生怜悯者,可谓为菩萨,读《金瓶梅》意欲效法者,委实是禽兽。可悲的是,如今的读者喜好读《金瓶梅》七十九回以前的文字,而鲜有肯读七十九回以后的文字的,可见“禽兽”之多。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二又道:“天下不善读书者百倍于善读书者。读而不善,不如不读;欲人不读,不如不存。”[12]85“善读”与“不善读”便显示了不同读者素养与欣赏水平的高下,这种差别有时是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审美的体验,有时却会直接导致阅读结果的好坏。侠人《小说丛话》即言:“《红楼梦》者……实其以大哲学家之眼识,摧陷廓清旧道德之功之尤伟者也。而世之人,顾群然曰:‘淫书、淫书。’呜呼!戴绿眼镜者,所见物一切皆绿,戴黄眼镜者,所见物一切皆黄。一切物果绿乎哉?果黄乎哉?《红楼梦》非淫书,读者适自成其为淫人而已。”[13]855-856在侠人看来,《红楼梦》非但不是如一些读者所说的所谓“淫书”,而且是一部伟大的经典巨著。《红楼梦》的伟大表现在其寄寓了作者哲学家的眼识,对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旧道德具有摧陷廓清之功。而世上一些缺乏阅读素养的读者,却大斥《红楼梦》为“淫书”。而在侠人看来,《红楼梦》不是“淫书”,说《红楼梦》是“淫书”者实是“淫人”。世间之物是自然而然地存在着的,观者戴上了绿色眼镜,便道所见之物为绿色,戴上了黄色眼镜,又道所见之物为黄色,实际不是客观物体为绿为黄,而是观者戴上了有色眼镜罢了。读者的素质低劣,鉴赏水平不佳便会影响阅读效果,以至于埋没作品,大为可憾。同样意旨的批评,王钟麟《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中亦表明:“吾尝谓《水浒传》则社会主义之小说也;《金瓶梅》则极端厌世观之小说也;《红楼梦》则社会小说也,种族小说也,哀情小说也……读者不知古人用心之所在,而以诲淫与盗目诸书,此不善读小说之过也。”[14]671王钟麟认为,《水浒传》是讲平等、均财产的“社会主义小说”,《金瓶梅》是极端厌世小说,《红楼梦》是社会小说、种族小说、哀情小说兼而有之。这些书都是著者委曲用心之所在,并非所谓“奖盗”“诲淫”之作。读者不善读,以至于与作者之意大相径庭,究其根本,需在读者自身寻求改变与进步的契机。

三、对读者“期待视野”的期待

《金瓶梅》文龙批本第七十二回:“……若西门庆者,固不贤不善者也。其或思齐焉,其或自省焉,其或从之也,其或改之也,是在观之者矣。”[14]634看一部颇具争议的小说,读者的“期待视野”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读者自身素质的差别所造成“期待视野”的迥异会对阅读结果的优劣产生直接影响。故评点者对小说读者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其一,读者应形成一定的“期待视野”,即具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以了明本文意旨。如李贽《西游记评》第一回总评:“读《西游记》者,不知作者宗旨,定作戏论。余为一一拈出,庶几不埋没了作者之意……余不必多为注脚,读者须自知之。”[15]9《西游记》字字藏意,读者若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便只是云里雾里,不能了透文章意旨,因此评点者要求《西游记》读者应形成足以参阅此书的“期待视野”。

其二,评点者在评点中对读者阅读态度的要求,多为提醒读者阅读小说应用心仔细,不可大意马虎。如脂砚斋等《红楼梦评》第九回靖藏眉批:“前有幻境遇可卿,今又出学中小儿淫浪之态,后文更放笔写贾瑞正照,看书人细心体贴,方许你看。”[16]160批者要求阅读《红楼梦》之人应“细心体贴”,才有看书的资格。第十三回戚序批:“凡有本领者断不越礼。接牌小事而必待命于王夫人者,诚家道之规范,亦天下之规范也。看是书者不可草草从事。”[16]192批者提醒读者细心体察文中细节所蕴意涵,在微小事节处见出大事理。第二十二回,戚序回后评:“作者具菩提心……每于言外警人,再三再四,而读者但以小说〈古〉[鼓]词目之,则大罪过……其用心之切之诚,读者忍不留心而慢忽之耶?”[16]339批者提醒读者应对《红楼梦》文本留心在意,对作者言外警人之处好好体察,而不应草草读过,以纯娱乐的无所谓态度对待。第四十二回,戚序回后评:“……而其中隐语,惊人教人,不一而足。作者之用心,诚佛菩萨之用心也,读者不可因其浅近而渺忽之。”[16]463批者此处再一次提醒读者认真对待《红楼梦》文本,对《红楼梦》意旨有所学习和受用,切记不可走马观花,轻视怠慢。又如姚燮《红楼梦回评》第三回所评:“按此回宁、荣二府房屋,中有花园隔住。东首为宁国府,贾赦、邢夫人所住也。稍西黑油大门,乃荣府之旁院。再西为荣国府大门。其正堂之东一院,贾政、王夫人所住也。其正堂之后,王夫人所住之西者,凤姐之所住也。其自仪门内西垂花门进去,一所院落,贾母之所住也,出贾母所住后门,与凤姐所住之院落相通,故凤姐入贾母处,从后门来,路径甚清晰,不得草草读过,负作者之苦心。”[17]79姚燮作为一个细心的读者,对《红楼梦》文本深入、仔细研读,甚至房屋居所也不放过,对荣国府、宁国府的房屋布局了如指掌。对贾赦、邢夫人、贾政、王夫人、王熙凤、贾母等人所居位置仔细辨识,甚至房屋大门的材质、颜色也不放过。只有熟知了小说人物活动的空间,才能对小说人物的活动态势有一个宏观全局式的把握。姚燮深明此意,亦提醒读者不能轻易略过,而应具有一丝不苟的阅读态度。姚燮《红楼梦回评》第十二回又评:“前第三回黛玉入荣府,为入书正传之第一年己酉……至第十八回元妃归省,乃入第四年壬子之春。节次分明,不得草草读过。”[17]277除了空间上的明了,姚燮还将小说时间进度了然于胸,明乎时间节气,也需仔细阅读小说文本,不放过文中一言一语。以上所论,都是要求读者在阅读小说文本时,应秉持端正认真的阅读态度。

其三,评点中对小说阅读者鉴赏水准的期待。如陈其泰《红楼梦回评》第四十四回评道:“……读是书者,勿作矮人观场,眼光只落在一处。”[18]152陈其泰提出对《红楼梦》的欣赏应有全局概念,不可局限视野,只看一处,不及其余。陈其泰《红楼梦回评》第四十一回又评道:“世俗之人,横一团私欲于胸中,便处处以男女相悦之心,揣摩书中所叙之事。如妙玉之于宝玉,亦以为迹涉狎昵,真隔尘障千百层,无从与之领略此书旨趣也。此种笔墨,作者难,识者亦不易。余少时读此回,亦不能无疑于妙玉,彼时只因未识得宝玉耳。及反复寻绎,将宝玉之性情行事看透,方能处处领会作书者之旨趣。眼光稍一不到,不免冤枉杀妙玉,即是冤枉杀宝玉,且并黛玉亦冤枉杀也。”[18]145-146如陈其泰所评,世俗之人,由于私欲藏于胸中,其所形成的阅读期待自然是带有世俗的痕迹,容易以男欢女爱的眼光审视妙玉对宝玉的态度。故而陈其泰提出,应跳脱此种“期待视野”,可行的方法之一便是要反复寻绎玩味书中意旨,提高自身鉴赏水准。留心考究、反复思索是提高对小说文本阅读、赏鉴乃至评批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如哈斯宝《〈新译红楼梦〉读法》所道:“……第一回里说书中写的是‘亲见亲闻的这几个女子’,不过是指松说柏的手法,并非其实。仁人君子应当品味他‘我堂堂须眉’,‘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这些话,切勿为他移花接木的手段瞒过了。这些不必我来絮叨,明哲之士留心读下去,自会明白。”[19]22哈斯宝认为,读者应留心阅读,仔细辨析《红楼梦》文本之意。因为《红楼梦》著者采用了“移花接木”的写作手法,其文本字面上的意思并非是作者所真要表达的意思。如贾宝玉的所谓“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并非真如作者所言。读者只有留心阅读,方能提高赏鉴水平。又如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回批》第八回所批:“说四儿是个‘乖巧不过的丫头’,是第二十五回的伏线。说满箱金银的那些话,是第三十四回的键子。读者应当留心记住,去查那两回。”[19]44哈斯宝要求读者应留心记住文中关键性语句,并且要反复查看,只有这样,才能具有鉴赏《红楼梦》的基本前提。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回批》第三十六回又言:“凤姐、刘老老二人这次谈话,以及将巧姐‘也交给你了’,都是巧姐聘给王天合的伏笔,读者应当三思。”[19]125哈斯宝要求读者对《红楼梦》的具体文句反复思考。又评道:“宝钗说凤姐应了神签,又说宝玉要应扶乩批语,这里很有中的深义,明哲之士请自己去悟。”[19]125总之,读者留心阅读、留心记忆、多思多悟,便不会囿于自身的“期待视野”,而形成“期待视野”的不断更新和改良,以使得自身对文学文本有更充分的接受效力。

从明清小说评点看“期待视野”,研析中西文学批评理论的交融互通,开启明清小说评点这一扇传统而又崭新的窗口,透过“期待视野”的灵动而又不鲜的镜像照见中国传统文人文化心灵深处的底蕴积淀、智慧睿思和包容开放,也是西方审美特质在东方思维之光里的辉影呈现。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金瓶梅评点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接受美学视野下鲍勃?迪伦歌词试译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