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实施途径

2019-03-15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素养信息

周 荻

(鞍山师范学院 图书馆,辽宁 鞍山 114007)

1 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教育

1.1 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时代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美国的Paul Zurkowski1974年最先提出的,即“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LA)把信息素养定义为3个层面,即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具体的内涵是: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信息,懂得和掌握如何去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这三个层面主要侧重于获取信息的技能培养.随着信息发展的逐渐深入,信息素养的内涵有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我国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王吉庆教授在1999 年出版名为《信息素养论》一书,阐述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即信息素养是人们在社会中学会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修养与能力[2].201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素养通识教程》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配套教材,教材对于信息素养的概念界定为:“信息素养就是在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三大现实场景下所需要具备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多个方面的总和[3].”随着信息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丰富多样,这些概念的相同之处都强调信息素养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包含感知信息需求;分析并获取有效信息、使用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应具备的网络安全意识以及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随着信息的网络化数字化程度不断加强,人们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识愈加深刻,为提高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许多高校开设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文献检索课,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也重在突出对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在校学生信息素养综合水平参差不齐,主动获取并使用有效信息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都有待提高,对于网络的使用相当一部分学生停留在休闲、娱乐等需求上,部分学生不懂得保护隐私,规避危险,成为传销、校园贷等违法活动的受害者.

基于信息素养对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从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关注信息素养教育,先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并逐渐延伸到社会教育.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2002年我国教育部修订的教高[2002]3号《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主要任务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2015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指出 “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完善和创新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

1.2 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高校以必修课或选修课形式开设信息素养课程.大部分学生学习信息素养课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选修学分,校方和学生都没有高度重视,没有意识到信息素养对个人学习能力培养以及个人生活,甚至未来发展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课程的实效性需要提高,学生实际的信息素养能力和水平更需要进一步提高.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通常有4种方式:图书馆利用新生馆前教育集中介绍图书馆馆藏资源;开展以讲解数据资源产品为主的专业知识讲座;采取嵌入式教学,开设信息素养课程,既传授相关专业的信息素养知识,又可根据不同学院、不同学科实际情况,解决学生在查阅资料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图书馆以信息检索等为内容开展系列讲座.这4种教学模式的共同点是:时间和教学地点较为固定,一方面限制学生与老师在课后开展教学互动;另一方面传统课堂式灌输,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果欠佳.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训需要制定一个长期规划和综合培养计划,课程要设置阶段性目标,引入激励机制以鼓励优秀学习者.

大多数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主要采用3步走的授课方式,即课堂理论传授、教师范例演示、学生上机操作.这是一套成熟稳定的授课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实用性,教师和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也有相互交流的机会.信息素养是伴随人一生的一种能力,所以信息素养教育应该是一个持续化的过程,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应该贯穿整个在校受教育时期,并且应该有随时接受教育的机会.信息素养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授课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合格的信息素养的水平,在学习信息素养理论课的同时,增设信息素养实践操作课非常必要.现有的高校信息素养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结束就意味着信息素养教育的中止,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另外,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担任教学工作的专职人员十分有限,在承担信息服务职能之外还承担教育职能,所以在教学中显得力不从心.授课时间固定、授课场地固定、师生交流受限,授课人员不足等问题为信息素养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2 MOOC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与教育途径的创新

2.1 MOOC的定义与在线教育的发展状况

MOOC(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它是一种面向所有人的免费注册使用的在线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MOOC最早是由加拿大学者 David和 Bryan第一次提出,更多的人群在这个平台里可以不受地域与时间限制,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免费访问和学习.因其具有信息规模大、无费用、对所有求学者开放的特点与优势,它的出现被全世界教育界广泛关注和推广.从2008年开始,有大批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使用.2012年,美国的一些著名高校开始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数量多达近百门,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2003年我国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项目,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打造了一批一流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4].2012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视频公开课”项目,开设旨在提高文化素质的普及性课程,塑造了一批教学名师.2013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推动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力求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2014年教育部推出了中国大学MOOC,以完整的在线教学模式支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现学生、社会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2017年我国成立图书馆(学)在线课程联盟,目的在于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共建共享在线开放课程,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提高图书馆和图书馆专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力.

2.2 MOOC在信息素养教学中的优势

MOOC这种网络授课方式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延伸和拓展,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为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渠道,使学习变得更为系统和便利.它打破了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受教育的种种束缚,使每个人可以不再受地界、年龄、学历的限制,都享有均等受教育的权利.以兴趣为出发点,有目标的系统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对于想要学习名校课程的自学者而言,慕课让他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际需要选择专业项目,并自我掌控学习时间.这将为解决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终生学习体系提供新的途径[5].以中国大学MOOC网站为例,自网站成立之日起到现今已经先后同国内289所高等院校合作,发布了4 079门课程.为保证质量,中国大学MOOC有相应的作业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每门课程定期开课,由各校教务处统一管理运作.有专门负责课程建设的实名认证老师,并有完整的课程录制及学习过程.高等教育从只能为进大学的大学生服务的“小众教育”,转变为能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大众教育”和“终生教育”[6].

MOOC这种新型网络课程模式,在全国各大高校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迅速发展,引起图书馆资源建设及学科服务等方面的思考.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全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建立健全全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方便全校师生获取各类信息[7].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图书馆积极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2013年11月全国举办的2.0研讨会上,与会者就MOOC浪潮下图书馆的角色定位进行了讨论;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交流会上,与会者就新形势下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机遇与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中国大学MOOC网站为例,已经开设如《英语科技文献阅读》《教育文献的检索与分析》《文献信息分析》《文献检索》《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古典文献学》《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让你成为行走的搜索引擎》《信息素养通识教程:数字化必修课》《信息素养:效率提升与终身学习的新引擎》等上百个与文献检索、信息素养相关的课程.

2.3 MOOC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途径的创新

MOOC的出现为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课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是高校信息素养课授课方式的一个有效补充.MOOC 的出现,给传统的“信息素养”课程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图书馆将信息素养课程引入到 MOOC 平台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量身定制自己的 MOOC 课程.避免了高校信息素养课传统授课过程中的弊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在平台上可以及时总结归纳学习内容,并实现教学和学习测试的无缝连接.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的狭小范围,在学习时间上也可以实现自我掌控,具有很大的灵活度.在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MOOC也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训练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让受教者获得基本学习技能,拥有良好的自我学习素养的目的.许多高校已开始从传统模式逐渐向混合模式过渡,融合慕课和翻转课堂等的嵌入教学实践等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传统课堂教学+慕课+翻转课堂,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系统完整的信息素养教学体系.

任何一个想要开展MOOC教学的图书馆,都需要组建一支彰显本馆特色的教学队伍,打造独特的教学课程.例如,了解本馆馆藏特色,充分挖掘本馆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选择合适的检索方式快速检索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利用.构建本馆的信息素养课程平台,制作信息检索MOOC课程,不仅是单纯的教学视频,还需要包括课后练习、自评自测题、师生交流环节、期末考试等.需要注意的是,慕课教学过程中自学者的学习自由度增大,教师对自学者的监管度降低,教师和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受到影响,阻碍了交流时思想的碰撞.因此,应把慕课作为信息素养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发挥慕课自身的便于学习的特点,同时引入翻转课堂,加强师生互动环节.这样,既有自学者独立学习、思考的阶段又有与授课老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帮助自学者完成学习、熟练、思考、精进的自学过程.

3 信息素养授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3.1 注重提升授课教师素养

提供高质量的学科服务和信息素养教育,除了要有丰富全面的馆藏资源外,打造高素质的信息服务团队至关重要.2015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 “图书馆应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随着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水平必须不断提高,特别是学科馆员要积极参与到MOOC课程制作和创新服务中来.为了提高读者信息素养,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图书馆应加强与相关院系联手合作,为制作教学MOOC提供资源和技术方面的支持.打造专职信息素养授课团队至关重要,选聘优秀馆员做兼职授课教师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团队模式,这就要求遴选合适的馆员,不但要具备学科馆员相应的素质,具备对口学科的专业知识,可以把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而且要求馆员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以及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能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情怀、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掌握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与教学相关知识,真正做到可以“授人以渔”.

3.2 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助力MOOC模式下的信息素养教学

在MOOC制作过程中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帮助读者搜集、整理和保存有用的信息资源.这些慕课资料也是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多样化补充,图书馆为读者打造良好的慕课学习环境,如提供学习场所,配备电子设备等.提供人性化读者服务,利用平台积累的学习大数据,帮助读者进行学习效率分析.学习者可以根据分析数据对自学效果进行自我考评、自我测试、自我监督,激励学习者顺利完成课程.同时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致,运用小游戏软件进行闯关答题,寓教于乐,在反复答题过程中强化知识点,吸引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图书馆自身资源潜力,依托图书馆特有的资源内容,打造独一无二的慕课资源.通过学科嵌入式教学,制定合情合理的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引导读者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帮助用户提供专业资源,积极发挥学科馆员信息咨询的作用,达到教学互动与交流,提升图书馆利用价值,延伸图书馆服务.图书馆不仅要努力打造自己的信息素养课品牌,更要遵循信息的发展规律,不断了解和学习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服务水平.

3.3 建立高素质人才储备库,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MOOC时代要求迅速提升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人才队伍.本着持续发展的原则,组建阶梯式信息人才队伍.一是年龄阶段有层次,新老接替不断档;二是知识结构有层次,既有专业分类,又有各学科的相互交叉共存,构建立体全方位且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架.鼓励馆员进行有目标的短期或长期培训学习,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高层次的图书馆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加入成员馆联盟,各馆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馆员信息素养水平.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MOOC平台,打造一门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信息素养课程,在学习者和知识之间构架起畅通的桥梁.高校信息素养教育[8]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体系为指导,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标准,实用的实践操作设计等,这些都是今后信息素养课程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图书馆素养信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图书馆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