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朝亮经学研究现状述评
2019-03-15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文法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简朝亮(1852—1933),字能己,又字季纪,号竹居,广东顺德简岸乡人,广东近代经学家、教育家,人称“简岸先生”,黄节、邓实、邓方等出其门下。简朝亮、康有为同为广东名儒朱次琦最重要的门人,但是长期以来简朝亮之名终为康有为所掩。简朝亮经学著述颇丰,近年来若干著述始得整理、刊印与初步研究,严重制约了简朝亮研究的开展。评点式论断与依附朱次琦、起步晚与进展较快以及研究不足明显,既是迄今以来广东近代经学家简朝亮研究的现状,也是简朝亮经学研究的现状。据此,笔者提出了未来简朝亮经学研究的设想。
一、评点式论断与依附朱次琦
若与现代学术研究相比较,包括梁启超的具有近代转型意义的学术著述在内,20世纪30年代以前整个中国学界的研究都属于评点式论断之研究。因此,在简朝亮经学著述未能进入现代学者研究视野之前,评点式论断即是其研究的特征。梁启超、钱穆、明伦对简朝亮经学著述《尚书集注述疏》《论语集注补正述疏》 《孝经集注述疏》的评述即是如此。其中,梁启超认为《尚书集注述疏》具有《尚书》新注新疏的特征,但其学术价值低于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1]192。同时,梁启超指出《论语集注补正述疏》具有空话太多的不足[1]195。反之,钱穆认为《论语集注补正述疏》的学术价值高于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明伦则指出《孝经集注述疏》具有下述的特点:“纵观全书,发挥尽致,无一漏义,不但全经贯串,于他经亦无不贯串,非夫剽袭肤浅者所可比也。”[2]即使梁、刘、明的评述给予简朝亮相关经学著述近乎结论性的论断,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方向性、指导性的作用,但是未能立足于经学著述本身的研究,依然未能揭开简朝亮经学著述的朦胧面纱。
简朝亮以经学生涯实践朱次琦学说,始自其自述。如简朝亮在诸种经学著述的序中均提及朱次琦对其著述成书的影响,“少之日手写《尚书》,缀而读之。迨游九江朱先生之门,时讲习之,若有悟者,既不自休,博稽《尚书》家言,朴学可观,其义犹将待发也”[3]11;“今念斯(按:指朱次琦)言,道中既不安,岂不由道外而他求与,则道中咻者过矣”[3]23;“朝亮幼读《孝经》,长而闻九江朱先生讲学以孝为先,则于此经不敢荒矣。时而教授,每开说此经,遂有答诸学子问而辨旧说者”[3]30。因此,简朝亮经学研究是以依附朱次琦而出现的。如早在20世纪30年代,钱基博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就以经学著述的角度,将朱、简师徒联系在一起。钱氏认为,简朝亮“坚苦笃实,一慕其师,所注《论语》 (按:即《论语集注补正述疏》)、《尚书》 (按:即《尚书集注述疏》),折中汉宋而抉其粹,最为次琦高弟”[4]。但是,钱穆对此提出异议,“然稚圭论学,在当时要为孤掌之鸣,从学有简朝亮最著,然似未能承其学,仍是乾嘉经学余绪耳”[5]。
与“二钱”自小得到经学渗润而出入经学、史学、文学很不相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朱次琦研究者,受自身知识结构、研究兴趣的影响,他们多以生平、学术思想等方面,将简朝亮依附朱次琦,如丁宝兰《简论朱次琦》、陈华新《爱国思想家朱次琦》、邓芬《南海鸿儒朱次琦》、杨翔宇《朱次琦学术思想研究》 《朱次琦辞官及焚书探因》、蒋志华《朱次琦札记补证》、关汉华《简朝亮〈朱九江先生年谱〉文献价值初探》等都是以朱次琦研究为中心,或略及简朝亮编纂《朱九江先生集》(按:集中涵盖《朱九江先生讲学记》 《朱九江先生年谱》 《朱九江先生诗文集》的内容)所奠定的朱次琦研究的基础,或以《朱九江先生集》解答朱次琦临终自焚出其笔下的著述的原因。以上研究专文既不是以简朝亮为中心,也不是关注简朝亮经学著述本身,但仍然为简朝亮尤其是简氏经学研究聚积了热度。
二、起步晚与进展较快
以2008年10月9—10日在简朝亮的家乡广东顺德北滘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为分水岭,简朝亮研究乃至其经学研究分为前后两期,体现简氏经学研究的起步晚与进展较快的特征。
2005年和2007年,朱次琦研究的2本专著《岭南名儒朱九江》 《晚清醇儒——朱次琦》在广东人民出版社相继出版,与此同时,《晚清广东学者的经学研究探析》 《民国〈论语〉学研究》2篇涉及简朝亮经学著述的研究论文出现,似乎预示着简朝亮研究即将揭开历史性一页。2008年,几乎同时刊载于广东学界一流期刊上的《“简朝亮学术研讨会”在广东顺德召开》[6]《简朝亮学术研讨会在顺德召开》[7]2篇短讯,唱响了简朝亮研究的号角。这2篇短讯只有一段,前文由于不熟悉简朝亮家乡的“北滘镇”之“滘”,而以手书显示,后文则详细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的28篇简朝亮研究文章是以生平、学术著述、教育成就、道德品德、学术脉络、弟子门生、诗文、书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并以低调沉实、学高思深、品洁行端、桃李满园评价学问家、教育家简朝亮。因此,短讯与其简朝亮学术研讨会,使沉睡70年的简朝亮研究首次大规模进入学界的视野,鲜明呈现简氏研究起步晚、进展较快的特色。
与梁启超、钱穆、明伦等点评式论断不同,出自“简朝亮学术研讨会”的林子雄《简朝亮的经学生涯》、周正庆《晚清岭南大儒简朝亮学术思想研究》、谭步云《〈论语集注补正述疏〉训诂上的贡献》均为现代意义上的经学研究专文。其中,前文以《尚书集注述疏》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 《孝经集注述疏》 《礼记子思子言郑注补正》 《毛诗说习传》 《酌加毕氏续资治通鉴论》的主要内容与馆藏情况等梳理简朝亮的经学生涯,次文以“以著述张扬孔道之思想”“兼容百家,自成一家的学术风格”与“固守师道,通经致用的学术理念”阐述简朝亮的经学思想,后文以深入浅出与博采众长、别引异文与以得确解、撰述严谨与精具规模、注音语法与亦有发明专论简朝亮《论语集注补正述疏》的训诂学价值。
正是基于林、周、谭3人分别在经学生涯、学术思想与专书研究方面奠定的简朝亮经学研究,2009—2018年的10年间,简朝亮经学研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其主要表现有三:
一是沿承林子雄、周正庆、谭步云开辟的简朝亮经学研究的领域,多有创获。其中,时隔10年,林子雄在稍做修改后将《简朝亮的经学生涯》[8]正式发表。拙文《简朝亮著述版本馆藏述略——附简朝亮诗文刊载索引(1904—2008)》[9]主要搜集和整理简朝亮的著述情况,从版本与馆藏两方面对其著述的遗存情况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探究,旨在为研究者提供参考资料。拙著《简朝亮研究》[10]从兵学思想、经学思想两翼详细阐述简朝亮的学术思想,指出《六经》 《孝经》 《四书》并重、打破学术门户之别是简朝亮经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拙文《广东名儒简朝亮的注经特色与若干不足》[11]立足简朝亮一系列经学著述,指出注音、释义兼及,注音犹重反切,释义注重分析经文句法、章法,训诂文字多依《尔雅》 《说文》 《释文》与汉宋经师训诂、广征博引与择善而从、经史互通是简朝亮训诂文字的主要特征,简氏注经有略显武断、空话太多、重复表述等主要不足。
唐明贵、孙致文、张付东、赵梦玉及笔者推动简朝亮经学著述专书研究。唐明贵在《简朝亮〈论语集注补正述疏〉的特色》[12]中以“以洽于经义为旨归,折中汉宋精粹,不但补朱注之略,而且正朱注之谬,所述深入浅出,解读翔实,代表了清季及民国初年《论语》研究的最高水平,具有重要的数据价值,在《论语》学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阐述了简氏《论语集注补正述疏》的学术地位。孙致文在《简朝亮〈论语集注补正述疏〉解经趋向初探》[13]中从对乾嘉学者“汉宋之争”的态度、对朱子《论语集注》的态度、对经典的看法三个方面阐述了简朝亮《论语集注补正述疏》的解经趋向。张付东、赵梦玉分别以《论简朝亮〈孝经集注述疏〉》《试析简朝亮〈孝经集注述疏〉》使简朝亮的《孝经集注述疏》研究收获颇丰。前文从编纂、思想脉络、思想和影响等启引学界对《孝经集注述疏》的研究,后文指出注重训诂考证、旁观博引、兼采今古汉宋之学是简氏《孝经集注述疏》的疏体文体征,认为注重《孝经》的敦化功能、救世功能,使经学研究指向经世致用,是简氏注疏《孝经集注述疏》的思想内涵,以伦明在《续修四库全书》中对于《孝经集注述疏》的点评式论断阐述其历史地位与影响。拙文《简朝亮论〈尚书〉学的源流》[14]是首篇论述简朝亮《尚书》学的研究专文,文章指出,简朝亮以为黄帝以前已有《尚书》,《尚书》是指上古之史书,《尚书》不独百篇,兼及记言记事之体,孔子没有删《尚书》,简朝亮是以东汉《古文尚书》为真《尚书》而分析伏生本《今文尚书》、孔安国本《古文尚书》、杜林本《漆书古文》与梅赜本《孔传古文尚书》中版本真伪的。
二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简朝亮依附朱次琦的研究的转换与深化。拙文《论朱次琦与简朝亮》[15]《简朝亮对朱次琦学说的传承与发展——兼与钱穆先生榷议》[16]使出自简朝亮的自言之论获得深化与学界将简朝亮依附朱次琦的研究出现嬗变。前文指出,朱次琦临终前自焚所著与简朝亮重塑朱次琦经师人师的形象,传承朱次琦的学说与简朝亮学说的断裂,既反映朱次琦、简朝亮师徒二人的紧密关系,更体现洞识时代前行方向的重要性。后文认为,无论是重塑朱次琦的经师人师形象,接着朱次琦的“四行”“五学”往下说,还是遍注儒家经典,简朝亮都是结合新的社会形势,朝着朱次琦学说的既定目标、具体路径为它输进新内容,使获得了较大发展的朱次琦学说延至民国中后期,并与同出一门的康有为别出的岭南近现代新儒学产生尖锐冲突,呈现岭南儒学近代转型的复杂性、艰巨性。因此,钱穆认为简朝亮未能传承朱次琦之学,实是未能抓住简朝亮经学生涯乃至朱次琦学说的要害。
三是开创简朝亮经学研究的崭新领域,收获渐丰。简朝亮是由朱次琦创建的“九江学派”的最重要成员,与康有为同出一门,因此以“九江学派”研究开展简朝亮及其经学研究,是简氏研究的崭新视野。拙文《“九江学派”与岭南学术传统》[17]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以朱次琦、简朝亮为代表的“九江学派”与广东千年经学史的关系,呈现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拙文《“九江学派”考辨》[18]从有其宗师、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并为该学派的成员所认同、有明确的师承关系、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分析“九江学派”符合一个学派的成立条件,指出存在于不利于旧学生存的时空、学界疏于关注广东经学与广东学界疏于经学研究是“九江学派”隐晦百年的原因。拙文《“九江学派”经学与史学论》[19]指出,朱次琦、简朝亮二人是在以经学的主导地位下提出经史结合与强化史学的独立的,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将经史的分合流变推至一个崭新的时代。康有为则试图从历史上、哲学上使经学最终导向史学的。但是,治经治史都不是康有为所愿,康有为将传统的治经治史家法打破,片面地导向了现实政治。拙文《广东〈春秋〉学的近代转型——以“九江学派”为中心》[20]认为,治《春秋》是广东经学的显学,形成沿承中原《春秋》论而少学理创新与开辟崭新的《春秋》诠释学等为内容的广东《春秋》学。广东《春秋》学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对“九江学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它所揭示的学术史意义则成为“九江学派”实现广东《春秋》学近代转型的理论支撑。拙文《“九江学派”的变迁》[21]指出,由于简朝亮、康有为同出其门,由朱次琦建立的“九江学派”在它存在的75年(1858—1933年)里接受历史的考验,充实与嬗变其自身内容。更由于黄节、邓实、梁启超分别出于简门、康门,自1902年以后,“九江学派”在简、康对峙的同时,黄、邓、康、梁在儒西学结合与伦理学、史学、子学新变等方面,走向合流,加促“九江学派”的消亡。
三、研究不足明显
由简朝亮家乡广东顺德北滘与广东学界率先奏响的简氏大规模研究的第一曲乐章,经历10年,但我们没有闻知其可持续性发展的第二曲乐章,至今依然耕耘于简氏研究沃土之中的,几乎都是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学人,如笔者即是。冷门之人,遇冷门研究之简朝亮,使长期以来简朝亮研究之成果难登大雅之堂。简朝亮研究的不受重视,直接导致简朝亮研究之不足甚为明显。
一是经学研究乃至人物研究的基础文献欠缺。《简朝亮年谱》不是善本,并无点校的《读书堂集》《毛诗说习传》珍藏于地方图书馆,《读书草堂明诗》流落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尚书集注述疏》 《礼记子思子言郑注补正》收录于大型丛书,在以上不利于简朝亮研究的情况下而出版的拙著《简朝亮研究》,其所遇到的研究困难是不言而喻的,而在著述出版5年过去的今天,以上制约简朝亮研究的诸种基础性研究文献的欠缺无一解决。除《论语集注补正述疏》 《孝经集注述疏》获得一定的关注以外,简朝亮主要的经学著述《尚书集注述疏》 《礼记子思子言郑注补正》 《毛诗说习传》罕有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简朝亮沉甸甸的经学著述与其获得的关注度是不匹配的。没有第一流学者的关注,难获地方政府的经济投入,是其主要原因。比较可喜的是,由于《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专项课题资助的出现,可望在未来几年扭转简朝亮研究之不足。
除经学文献基础欠扎实以外,即使过去10年简朝亮经学研究成果渐丰,但其研究之不足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简朝亮经学专书研究停留于浅层面。应该说,简朝亮经学著述的体例特征、注疏特点,以及体现的去汉宋学的学术思想,学者的关注是充分的,研究是到位的。但是,一般来说,任何一本经学著述都会体现经学家的经学思想,体现他对相关经典的学术史的判断,尤其是简朝亮恰逢处于广东近代传统经学的总结期,因此,简氏的任何一种经学著述其实都是在考索相关经学史的过程中发表其个人观点,极具学术史分量的。而即使是研究较为充分的《论语集注补正述疏》,笔者亦未能窥见以此角度分析的简朝亮经学专书成果。当然,这与研究者的兴趣有极大关系,但任何深入的经学著述研究,都必然使之走入经学史的长河之中。其次,简朝亮经学著述研究欠系统性。从表面看,《尚书集注述疏》是简朝亮首本经学著述,但散见于简朝亮一系列经学著述中的其对于《毛诗》的引证、阐述,其实是揭开简朝亮经学生涯的序幕的,只是它以简氏的最后一本经学著述《毛诗说习传》而呈现。因此,《毛诗说习传》 《尚书集注述疏》成为简朝亮经学生涯的重要起点,或者说,我们在简氏经学生涯的起点中是能预见其终点的。当下学者不关注《毛诗说习传》《尚书集注述疏》,而选择简朝亮经学生涯的中间两段,研究《论语集注补正述疏》 《孝经集注述疏》,既不能知晓简朝亮经学生涯的运行轨迹、经学家的心态,也不能了解简氏经学著述的内在主线,因此,其研究是欠清晰度的,也难以深入简氏经学的内在系统的。最后,简朝亮经学著述研究欠广度。近代是广东经学的繁荣期、总结期、嬗变期,简朝亮以其厚重的经学著述参与了广东近代经学的建设。因此,如何将简朝亮关于《毛诗》 《尚书》《论语》 《礼记〈子思子〉》 《孝经》的疏体著述与广东近代经学著述之繁兴集中在一起,以联系比较的方法,比较客观地阐述简朝亮经学著述特点与学术史地位,这是简氏经学著述研究的落脚点。只有将个体经学著述置于同时代、或不同时代之历史长河,其学术著述才拥有更为悠久的生命力。
二是重诗歌,轻经学。重诗歌、轻经学是广东学界研究的常态,作为以经学家、教育家身份而出现的简朝亮的研究亦是如此。门人梁应扬选择简朝亮若干诗文作品的地理沿革、历史背景、作品对象、文章主旨、名家评点等作了必要的介绍与交代,笺注《读书堂集》,反之,简氏门人均没有分析、深化简朝亮的经学著述。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选录简朝亮《客馆邑中曾氏草堂》 (按:即《予生长南海,癸酉岁客馆邑中曾氏草堂》) 《送友人北上》 《韩文公钓鱼台》 《寄酬梁大鼎芬五首》等诗作,将《寄酬梁大鼎芬五首》与梁鼎芬《寄题简竹居先生读书草堂》相比较而指出该诗的本事情况,云:“竹居五首绝句中有本事非能尽悉,晤节奄当详询之”[22]。可惜陈衍对简朝亮的诗作并无任何评说。在《清人文集别录》中,张舜徽认为:“是集(按:即《读书堂集》)卷一以《朱九江先生讲学记》 《朱九江先生讲学记书后》二篇冠其端,即综录师说,明其学之所自出。继以《病言》三十七条,则朝亮论学论治之要悉在焉,故此数篇,乃全集之纲领,亦简氏之学案也”[23]。陈永正在《岭南历代诗选》中引用梁应扬笺注《读书堂集》的批语,认为《甲午岁孟冬》是简朝亮诗歌中的“最经意之作”。梁应扬的笺注、陈衍的收录、张舜徽的强调、陈永正的引用,都在奠定简朝亮诗歌研究的基础。
早在1939年,广州人佟绍弼在《大风》上发表3篇题为《近代文苑评述:文第一,康有为 简朝亮》的评论文章,成为目前可见较早论述简朝亮文学创作的论文。2009年,岑丽华、陈恩维将出自“简朝亮学术研讨会”的论文《从诗歌分析简朝亮的思想性格》 《论岭南近代爱国诗人简朝亮诗中的时务及其文化抉择》同时刊载,2012年拙文《简朝亮的诗歌分期及其特点》[24]发表,标志简朝亮诗歌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前文认为忧国忧民、治经守道是简朝亮的诗人性情,其诗作也体现这一特点;次文指出简朝亮诗作反映了民生疾苦、反思中西冲突、重振世道人心和捍卫中华文化本位的主要内容,具有“酌经史文言而济当时”的重要价值;后文认为,简朝亮诗作呈现顺德简岸、南海九江、清远阳山、佛山忠义乡等明显的阶段性,形成独漉意象、黄花意象、江门意象、阳山意象等富于广东文史特色的诗歌意象,烙下简朝亮作为一位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读书草堂明诗》4卷本是简朝亮的诗歌理论著作。蒋寅在《清诗话考》 (民国卷)指出:“然征引评论皆随意为之,或有或无,漫无宗旨,漫无义例。又,此书已作于近世,而议论尚治陈说,亦嫌迂腐。”[25]对此,程中山《论简朝亮〈读书草堂明诗〉》提出针锋相对的观点,认为《读书草堂明诗》4卷本体例鲜明,古诗律诗参半,体虽各分,义实相连,并指出与论述了简朝亮的下述诗歌理论,即:“别裁伪体亲风雅——儒家诗学观”“转益多师是汝师”“清词丽句必为邻——推许清隽秀丽之诗风”与“不薄今人爱古人——表彰气节,关注时艰”,比较全面、深入地揭开了简朝亮诗歌理论研究的序幕。拙文《简朝亮的诗论与广东传统儒家诗论的终结》[26]指出,简朝亮将朱次琦推崇《诗经》、以性情、学籍、兴致三者备为诗之善的诗论强化为亲风雅、以诗“在治忽”等儒家诗论。简朝亮的诗论对邓方《小雅楼诗文集》、黄节《诗学》《汉魏六朝诗六种》产生明显的影响,师生共同守护广东传统儒家诗论。
一方面,与上述研究几乎穷尽简朝亮的诗歌研究不同,简朝亮的文章创作鲜有研究者关注;另一方面,虽然简朝亮的诗文作品具有“文理诗章,志于实用,与所纂诸经说相表里”[1]1的特色,但不能替代对其经学著述本身的研究,这是不用质疑的。收录简朝亮诗文作品的《读书堂集》,呈现简氏诗歌理论的《读书草堂明诗》,都与简朝亮大部分经学著述一样,没有经过后人的点校,而简朝亮诗歌研究的充分性与对其经学研究的诸多薄弱环节相比较,可知重诗歌、轻经学是简朝亮研究的明显不足。
四、未来简朝亮经学研究的设想
简朝亮经学研究是在拙著《简朝亮研究》着重考察简氏生平与著述遗存、学术思想、经学著述与文学创作的基础上,既修正前期研究的不足,也立足简氏经学,探究简氏经学著述的运行轨迹、经师人师的心态,挖掘其经学著述的内在主线与呈现的经学思想、儒学思想,分析其参与的相关经学史的大讨论,以此试图做窄而深的研究,使之构成简朝亮研究的“两步曲”。因此,对未来简朝亮经学研究提出如下两点设想:
一是简朝亮经学研究的目标:
1.学术思想理论的目标。近代是广东经学发展的繁荣期、总结期与嬗革期,简朝亮经学著述的内容、思想既充分体现广东近代经学的首两个特征,也是在与广东近代经学变革相斗争的时代大潮下产生的。不以学术流派创建者、传承者自居,是广东经学、文学的传统,简朝亮的经学生涯亦体现了此特征。他留下的丰富的论及广东近代经学发展三种特征的经学著述,反映了广东经学近代转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2.学科建设发展的目标。建设以简朝亮为中心的“九江学派”主要成员的经学文献数据库,为广东近代儒家学派经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提供丰富的史料。建设以简朝亮为中心的广东近代《诗经》 《尚书》 《论语》 《孝经》 《礼记〈子思子〉》等“学史”的数据库,为后续广东相关经学史研究奠定文献基础。
3.资料文献发现利用的目标。发现与利用朱次琦《四书讲义残稿不分卷》、简朝亮《述十三经大义》 《尚书集注述疏》 《毛诗说习传》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 《礼记子思子言郑注补正》、林伯桐《毛诗识小》 《毛诗通考》、陈澧《读诗日录》、李黼平《毛诗紬义》、曾钊《诗毛郑异同辨》、桂文灿《毛诗释地》等罕有进入学术研究者视野的经学文献。
二是简朝亮经学研究的方法:
1.总体思路。第一步是做好简朝亮经学专文、专著的文献搜集、整理与阅读工作。以文献工作为基础,构建简朝亮经学研究的整体框架;以专书研究的形式研究简朝亮的经学著述;对于置于《诗》《礼》皆可的经学文献,一律依其学术思想的侧重点进行归类。第二步是以简朝亮《毛诗》 《尚书》《论语》 《礼记〈子思子〉》 《孝经》5类经学文献的存世情况为依据,将经学专著、经学专文结合起来,分析其编纂体例、注经特色、经学思想、儒学思想。第三步是在具体分析简朝亮5类经学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广东近代经学著述的遗存情况,有侧重点地选择与此相关的经学文献进行联系比较,由此提出简朝亮的经学著述反映广东近代经学步入繁荣期、总结期与嬗革期这一结论,确立简朝亮在广东近代经学史上的地位。
2.研究路径。文献搜集、整理与文本研究相结合,经学专著、经学专文研究相结合,个体研究与学术流派研究相结合,学术流派研究与学术史研究相结合,是本课题的总体研究路径;成因研究(挖掘简朝亮经学文献的成书情况)与联系比较研究(“九江学派”个体经学文献之间的联系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经学文献联系比较、“九江学派”与同时代的广东儒家学派的经学文献的联系比较)相结合,体现在本课题的具体研究之中;运用校勘学知识整理、点校《毛诗说习传》 《述十三经大义》等若干古籍,反映在本课题研究产生的子研究成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