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医学类高校扶贫模式的探索
——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帮扶金寨县关庙乡大埠口村为例
2019-03-15贾维敏
陈 谨,甘 强,贾维敏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办,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几年,精准扶贫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1],但关注点多侧重于短期效益明显的工程,对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的功能关注度不高。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本途径,是解决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稳定脱贫成果的关键举措[2]。健康扶贫,有利于解决导致贫困的根源,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恢复贫困群众生产生活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3,4],对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类高校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主阵地,拥有丰富的教育、科技、医疗卫生资源,不只有人才培养这一传统手段,在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方面均能起到促进作用[5]。因此,有必要加强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对医学类高校扶贫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帮扶金寨县关庙乡大埠口村为例,探讨医学类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的行动措施和实施效果。
1 金寨县关庙乡大埠口村的经济发展现状
金寨县全国闻名。因为她既富有,又贫困。富有,源自于光荣历史。这里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11支主力红军队伍先后在此组建,59位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出,10万儿女投身革命。贫困,因为发展滞后。这里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人均GDP、财政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和15%,安徽全省的40%和20%。全县有71个贫困村,建档贫困人口约为13.01万人,贫困发生率22.8%[6]。
金寨县的地貌单元大体呈北西—南东或北东—南西走向,并且山脉、丘陵与长条形盆地、河谷相间分布;关庙乡大埠口村位于关庙乡东部,全村辖7个村民组,401户,1658人,总面积4.2万亩,其中,山场面积2.2万亩,耕地面积752亩。目前,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330人;其中因病因残致贫占69.4%、因学致贫占9.7%、劳力缺乏致贫占9.7%、其他原因致贫占11.1%。究其致贫原因有共性的因素,也有个性的因素。
2 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因素
2.1 资源贫乏,经济形式单一,缺乏有担当,有作为龙头的行业
金寨县关庙乡大埠口村位于关庙乡东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村资源匮乏,山地多,耕地少,缺乏经济林木,交通闭塞,区域经济结构单一,大部分乡村依然重复着简单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该贫困地区人才不断外流,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甚至还有不少耕地被抛荒;随着国家政策对贫困地区的倾斜和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上出现了一些想干事的企业和有想法的私营业主,但仍存在着科技含量较低和难以大范围推广的问题。此外,现有的地方科技水平难以为龙头企业提供科技支撑,所以没有形成地方龙头型、支柱型产业的行业。
2.2 贫困农户思想保守、陈旧,内生动力不强
长期以来,地方扶贫模式主要是较好实施的救济式扶贫模式,也称“输血”式扶贫模式。而对贫困群众来说,更重要的帮助是解决根植于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贫困。“靠天吃饭”思想束缚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思路;“等、靠、要”的思想磨灭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有创新思想和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基本上全部外出务工,留守家乡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群体,再加上传统的耕作模式根深蒂固,对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新鲜事物不接受、不尝试,信心不足,内生动力不强,人为造成困难[7]。
3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医学类高校扶贫策略
精准扶贫的根本性问题是应用当地现有资源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针对不同原因的贫困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精准的帮扶。然而,科技扶贫如仅仅是简单引入干果、食用菌、家禽养殖等项目,很有可能还未上市产生经济效应,就又带来新的经济负担,从而丧失原有的扶贫效果。因此,我校对口帮扶的大埠口村解决贫困的方法是:一是针对现有的自然资源,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解决共性问题;二是针对不同原因的贫困群体,精准实施科技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解决个性问题。
3.1 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地方自然资源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金寨县关庙乡大埠口村位于关庙乡东部,是扶贫工作重点村。一是根据当地“山场多、耕地少”的自然条件,学校投入40万元捐建62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已经联网供电,一举实现贫困村出列需要达到的经济收入指标,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6万余元,有效壮大了大埠口村集体经济。二是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共同制定了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基础,以特色茶产业和农产品为重点,以“互联网+”为突破口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帮助大埠口村设计“扶贫生态民居”项目,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红色文化等资源,打造生态游、红色游,促进红色村寨建设,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壮大集体和个人经济。三是在农副产品销售上,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以“互联网+”的模式,帮扶产品销售。除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每年定额完成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外,学校动员教职工积极帮助销售茶叶、蔬菜、山核桃、魔芋、药材、家禽、黑毛猪肉、山羊等农副产品,实现贫困户经济收入的增长。
3.2 提供科技支撑,扶持地方中药种植业
天麻是我国一种大宗常用中药材,常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头风头痛等症,在民间天麻还作为保健食品。目前,天麻已被列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名录”以及“新资源食品原料目录”[8],应用前景较好,社会需求量大。大别山(金寨)为“红天麻”,自然状况下生于海拔500米以上的林下、灌木丛;当地有长期种植天麻历史,种植户具有强烈的致富愿望,参与意识很强,而且具有一定的种植天麻经验。但是,近年来也面临栽培天麻种群的退化和病虫害发生等问题,造成天麻品质的下降和商品的参差不齐,并进一步影响了收购价格,影响种植户的积极性。基于此,学校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设计“仿野生育种+大田栽培”模式进行大别山天麻生态栽培。以仿照野生环境或者半野生环境下培育的天麻品质接近优良的野生天麻,解决天麻的品质问题;以选择郁闭度在0.5以下、海拔300m的斜缓坡林地或林中空地,实施大田栽培以解和规模化栽培问题。针对目前产量最大但生态栽培研究匮乏的大别山天麻作为研究对象,打造中药材道地品牌,为“大别山天麻品牌”的创建服务,以创立品牌、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化步伐为目的。从而突出金寨地方中药产业特色,提升产业层次,培育龙头行业,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实现传统中药种植向订单中药种植和种植户增效、增收目标转化,实现“精准扶贫”。
3.3 实施健康扶贫,防止病根变穷根
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健康扶贫。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统计数据,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9]。而大埠口村中因病因残致贫占到69.4%。所以依托医学类院校强大的医疗卫生资源,实施健康扶贫刻不容缓。一是依托安徽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医疗资源优势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讲座、技能指导、送出进修等方法,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打造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二是利用附属医院医疗和康复资源建立“医共体”,组织1~2次大型义诊活动,送医送药上门,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体检、制定治疗方案,派出专家对当地村民进行疾病救治和康复治疗,解决因病致贫的根源;三是依托医学院校卫生预防管理资源,开展入户调查和健康普查,掌握因病致贫家庭的贫困类型、致贫原因、家庭收入、病种分布等基本情况,建立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管理数据库,并根据每户特定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扶贫计划,将健康扶贫精准落实到户。同时利用在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入户宣传健康脱贫政策、疾病的预防知识;四是充分利用扶贫工作队的医学背景。我校扶贫工作队中,一名是外科主任医师、另两名是经验丰富的全科医师,对当地及周边群众的疾病,都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极大地缓解;五是依托医学院校的科研平台,对当地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进行基因分析研究,解决这些疾病致病的根本原因[10]。
3.4 以“思想扶贫”为先导,引领经济扶贫
长期以来,扶贫模式主要是救济式扶贫模式;而对贫困群众来说,失去了脱贫的信心,“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这是扶贫工作最难攻克的“堡垒”。一是重视文化宣传。学校扶贫工作队联系捐资12万元在大埠口村修建“扶贫文化长廊”,宣传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引导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勤劳治贫、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的信心。二是重视舆论引导。发挥宣传舆论正确导向作用,宣传为发展经济而脱贫的典型事例,推行‘我脱贫、我光荣’的观念,为扶贫攻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三是实施教育扶贫。针对9.7%因学致贫的农户,向他们宣传国家助学贷款和宣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该村贫困女高中生陈某因贫辍学,在学校驻村扶贫队和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教育扶贫相关政策的宣传下,参加高考并成为学校临床医学免费医学定向生。四是深挖区域文化内涵。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挖掘“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的光荣历史,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在贫困人口中大力倡导“人穷志不短”的精神,开发内生动力,才能使他们自觉地投身到扶贫攻坚的活动中去,实践“自己帮自己”的行动,主动配合当地政府发展生产,发展经济。
3.5 扶贫也要“从娃娃抓起”
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的成果[11],关系到精准扶贫成果是否能真正巩固,关系到是否能实现“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他们的学习及生活环境,但这些孩子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明显存在孤僻、胆小、自卑、固执、敏感、逆反等心理状况,改变的只是物质生活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依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校心理咨询中心针对金寨县大埠口村父母双方均外出小学阶段195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帮扶,提高留守儿童心理韧性和适应性水平;注重留守孩童的思想道德建造,不断提高他们法制道德观念,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思状况;强化留守孩童心思健康教育,在当地中小学校园,建立心理咨询基地,展开心理卫生调查、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协助教导他们解决各种迷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形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的关键时期,协助其调和健康发展。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4 结论
经过帮扶,金寨县关庙乡大埠口村2016年已脱贫20户79人,2017年脱贫11户45人。医学类院校帮扶中,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要抓住“致贫根源”为导向,抓住重点人群;根据地方资源和产业的特点,将地方现有资源与高校科技资源联动结合起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形成推动的精准扶贫新方法、新手段,同时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扶贫成果的巩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